Skip to content

誰把媒體變成了這樣?

image 1682118992624

三天前長峰醫院火災重大事故,中午出事,晚上報道。期間隔了八個多小時。

昨天馬斯克星艦發射後墜毀,國內無數媒體追更到深夜,搞得好像他們發射了火箭一樣。

我不禁好奇,媒體是怎麽了?麵對國內的負麵,忐忑不安,想報道卻又瞻前顧後,拖到最後輿論已經炸裂了才開始出聲,被網友罵作喉舌。

反過來,一到國外的“負麵”(其實也不算負麵,最起碼星艦墜毀在我看來不算。)哪怕是熬夜,也要更新。

原因很簡單,報道國外負麵沒有風險。你看看多少媒體有關星艦墜毀的報道下麵,能少了網友們對馬斯克,對美國肆無忌憚的嘲笑。肆無忌憚,是因為“正向”,要是火災下麵也是這樣一種狀況,不斷質疑和諷刺預防不足與領導失職,很快你就會明白該怎樣做人。

我們的媒體深諳此道,又怎麽會不提前小心翼翼呢?很多時候,縱使報道了一些負麵內容,點開評論你都會發現“博主已精選”,簡而言之你無法評論,或者說:你評論了也上不了牆,等什麽時候大家聊開了,沒“危險”了,他們會再把你的評論“精選”出來。

道理是一樣的,謹慎、細微,提前規避一切“危險”。

可難道這不是與媒體截然相反的道路嗎?曾幾何時,我們有調查記者,他們的存在,就是一切負麵的公敵。他們奔走在“真實信息”的邊緣,是人們所敬佩和尊重的,是黑暗所懼怕且想方設法要逃避的。

地溝油很清楚,是調查記者殺死了它,或許並沒有徹底殺死它。

可如果失去了“揭露真相”、“曝光黑暗”、“為人民發聲”的安身立命之初衷,媒體的意義又是什麽。毫無疑問,現在的媒體仍然有他們存在的意義,我們很清楚,雖然減小了力度,但是很多時候,他們仍會揭露一些社會麵上的黑暗與違法事件。

可一樣的,我們知道這並非進化,反而是“適量性”的退化了。

誰把媒體變成如今這樣?這是一個無法回答的問題。或許是他們自己,或許是看受眾的需要,又或許是社會變了……總之這是說不清的,或許也是沒有人敢去詳細的分析說清楚的。

舉個例子,以前媒體報道了一條負麵,雖然不太好聽,也不太好看,但它終歸是“真實”的,也隻要它是“真實”的,那麽群眾們就不會去責怪媒體將其報道了出來,這是媒體的底氣。但現在不完全如此了,很多時候,有些群眾會說他們是在遞刀子。

因此,媒體也沒了底氣。

總之,媒體應當有媒體的擔當,媒體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認知、價值觀體現,不能因為“少部分”人的態度,而放棄了對價值的締造。隻要我們的媒體所報道、所調查到內容遵循“真實”二字,而非為了流量和金幣杜撰出來的奇怪、誇張信息,那麽緊追突發事件之後報道,又有何不可呢?

不必擔憂,隻要是真實的,便是無罪的。隻要是無罪的,就該是群眾有權知曉的。隻要是群眾有權知曉的,那不就是媒體們存在的意義嗎。反過來,報喜不報憂,那是宦臣的職責,有害無益有弊無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