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真的準?算命網紅3年盈利200多萬

很多人都相信命運,也有不少人相信“算命”。但與過去略有不同的是,互聯網時代,一些“占卜大師”也順應潮流,進駐各種社交平台,甚至成了“網紅大V”。隻是這些“神算子”到底有多少可信度,還需要人們擦亮眼睛。近日,安徽一名“算命網紅”劉某柱,就因大量發布替人算命、消災等宣傳封建迷信的內容,非法獲利200餘萬元,被依法拘留。

1000

劉某柱賬號擁有3.8萬粉絲,被網友奉為“神算子”。當被問及是否算到自己會被抓時,他卻苦笑道:“算命都是騙人的,主要依靠揣摩客戶的心理,按照客戶的需求看單下菜。如果算命真準,自己就不會被抓了!”

雖然“神算子”自認“算命都是騙人的”,卻不妨礙算命市場的紅火。“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發現,手機應用市場上有不少以“xx運勢”“八字算命”“xx占卜”等字眼命名的軟件,下載量可高達百萬以上;社交平台上也不乏坐擁數十萬粉絲的算命博主,一條占卜視頻、筆記等的傳播量可達數百萬。

與此同時,因算命占卜受騙的事件也層出不窮。比如,2019年,內蒙古一女子因感情、事業不順利,偶然在某網絡平台上看到劉某某直播卜卦,“轉運”心切的她先後被騙走250多萬元;同年,安徽警方偵破特大網絡算命詐騙案,涉案人員達72名;2020年6月,江蘇警方破獲一起網絡算命詐騙案,涉案金額5500餘萬元,被騙群眾超萬人。

很多人之所以被騙,是因為他們在與“占卜大師”交談的過程中,會不自覺產生“確實如此”“大師算得真準”的感受。這到底是為什麽?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係教授湯永隆解釋說,人類對生存和涉及自身發展的問題十分關心,傾向於對已經發生過的事進行“歸因”,也止不住對未來尚未發生的事焦慮恐慌。若是算命能預知未來,提前讓人有所準備,就能更好地趨利避害。這便是人們選擇算命的根本動因。從心理學角度講,“大師”所言能令人深信不疑,部分是源於“巴納姆效應”。“巴納姆效應”指大部分人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人格描述,並忽略這個描述本身的模糊性和普遍性。簡單來說,“大師”往往會給出一些模棱兩可的話,網友則會對號入座,並認為“大師”說得很準。

1000

此外,對未來的焦慮恐慌也是人們盲信“大師”的重要影響因素。

湯永隆說,當人的焦慮情緒嚴重到一定程度,往往會喪失原有的理智和判斷力,此時若先聽到一些普適性的話,再聽到一些恐嚇的預言,就會因懼怕,繼而對“大師”言聽計從。先前就有科學研究表明,人類的情緒往往淩駕於有意識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具體表現為,在意識到自己要理性思考之前,情緒就已先一步做出了決定。

湯永隆表示,人在迷茫、不順時難免不知所措,但切記不可“病急亂投醫”。首先,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如果情感方麵有問題,可去谘詢情感方麵的專家;如果是金融方麵出問題,就去谘詢金融方麵的專家;生病了要去醫院看病。其次,學會壓力與情緒管理。是人就有壓力,應做到及時釋放,避免積壓,建議選擇運動、冥想、正念等方法,讓身心放鬆下來。最後,堅持學習,實現不斷的自我成長,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算命師的口中。

除了自身原因,社會也要加強監管。現有的法律法規在判定“網絡算命”時缺少可操作性和製約性,對一些占卜行為的監管隻能停留在倫理道德譴責層麵,再加上“算命”服務本身是不被承認的,交易很難得到法律的保護,因此發生糾紛時很難維權。立法及監管部門也應對網絡算命現象重視起來,及時為群眾解答相關法律疑問,定期開展“淨網”行動,有效整頓網絡算命行為,嚴懲具有詐騙嫌疑的網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