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黑洞吞恒星還“掉渣” 小孩般驚人吃相曝光 “碎屑撒一地”

86fb4641bea61bf291027d6f205758d7

美國研究發現,黑洞吞噬恆星可能就像“小孩般”大快朵頤,暴吃一頓後留下剩餘“碎屑”不吃。圖為史上首張黑洞照片。(圖/擷取自NASA官網)

Wayward star Black hole

If they exist, 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s likely devour wayward
stars like a messy toddler—taking a few bites and then flinging the
remains across the galaxy—according to a new Northwestern-led
study. ⭐ ️ pic.twitter.com/nA9kpVP6yq

— Northwestern (@NorthwesternU)
April 25, 2023

美國科學家利用電腦模擬黑洞吞噬恆星的過程,發現黑洞吃相可能就像“小孩般”大快朵頤,暴吃一頓後留下剩餘“碎屑”不吃,然後亂撒一地。

綜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福斯新聞(Fox News)報導,美國西北大學溫伯格文理學院(Weinberg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博士生姬蘿蘆(Fulya
Kiroglu)率領團隊,利用3D電腦模型模擬太陽般大小的恆星遇上不同質量黑洞的過程。

姬蘿蘆說,當恆星靠近“中等質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時,會被困在黑洞的軌道上運行,接著黑洞就會開始暴力且漫長地享用大餐,恆星每運行一圈,黑洞就會咬一口,恆星就這樣慢慢在被撕裂的過程中失去質量。她說恆星最多能完成5次繞行,最終隻剩下密度相當大且奇形怪狀的核心,接著黑洞就會丟棄這些“恆星碎屑”,將它們甩飛回星係,這些碎屑被彈飛的速度快到足以留下亮光,而這些亮光是天文學家能觀測到的。

根據西北大學公開的模擬畫麵,恆星被吸進黑洞時撞擊出絢爛光彩,恆星仍持續繞行黑洞,每被吞噬一次就散發出一道螺旋亮光。

福斯新聞描述黑洞的吃相就像“幼童”在吃周日的早午餐。

姬蘿蘆等人的研究目前已獲國際期刊《天文物理期刊》(Astrophysical Journal)接受發表。

姬蘿蘆說,由於黑洞不會散發光線,因此科學家無法直接觀測黑洞,這時候就需要觀察黑洞與環境之間的互動,而模型中出現的亮光可能就是黑洞存在的線索,她說:“我們發現恆星被彈射前會繞行多次,每次運行都會失去一些質量,被撕裂時會散發一束光,每一束光比前一次還要亮…。”這些光亮有助於科學家發現它們的存在。

她說科學家現在仍試著證明中等質量黑洞是否存在,過去科學家確實提出過證據佐證,但最終這些證據總能用來解釋成其他機製。不過如果中等質量黑洞確實存在,運行方式可能就會像他們模擬的成果。

中等質量黑洞的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3至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