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歐洲盼望的中國遊客潮,為什麽沒有如期而至?

圖解:中國遊客巴黎艾菲爾鐵塔留影——可惜,這隻是昔日美景
圖解:中國遊客巴黎艾菲爾鐵塔留影——可惜,這隻是昔日美景

摘要:今年從中國到歐洲的旅行業務可能會達到新冠疫情前水平的50%左右,而完全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還要等到2025年

三年大疫,由於疫情防控,中國遊客出境遊的人數大幅減少。如今,隨著中國進一步放鬆疫情防控措施,對外的航班量開始增加,機票價格大幅下降,出國旅遊的中國人逐漸增多。

2023年4月25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宣布,為進一步便利中外人員往來,中方將進一步優化遠端檢測安排。自4月29日起,所有來華人員可以登機前48小時內抗原檢測代替核酸檢測,航空公司不再查驗登機前檢測證明。

遊歐意願增強,但人數未至疫情前水平

在中國“五一”小長假來臨之際,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為中國遊客的湧入做好了準備,這也包括歐洲。

隨著出境遊的回暖,中國遊客前往歐洲的意願也日益增強。民宿短租預訂平台愛彼迎(Airbnb)的數據顯示,中國人搜索2023年4月1日至5月15日期間歐洲國家住宿的搜索量,超過了疫情前2019年同期的搜索量。

近來,歐洲各大航空公司都發出了中歐航線增航的信號,瑞士航空、漢莎航空、法國航空、英國航空都表示會在“五一”前增航。

其實,隨著中國在今年1月8日優化出入防疫政策,前往歐洲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就已激增,盡管這仍然遠遠低於疫情前的水平。根據旅遊購物退稅公司環球藍聯(Global
Blue)2023年4月初發表的一份報告,歐洲的外國遊客退稅消費今年3月反彈了119%,高於1月的106%和2月的100%,這主要歸功於中國內地遊客重返歐洲消費:今年3月中國內地遊客在歐洲國家購物的恢複率達到了49%,高於1月和2月的22%,其中,法國和德國是吸引最多中國內地遊客的兩個歐洲國家。

由於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出境旅遊市場,一些中國遊客也出手闊綽,在歐洲購買奢侈品、高端消費品和珠寶等商品的數量相當驚人,所以,許多歐洲國家急切地盼望新冠疫情後中國遊客的返回。

不過,相比起靠近中國的旅遊目的地,歐洲的中國遊客人數仍然較少。

根據中國旅遊網站“去哪兒”的數據,2023年“五一”期間(4月29日——5月3日)出境遊機票預訂量已恢複至疫情前(2019年5月1日——5月4日)的45%。排名靠前的熱門目的地均為亞洲城市:泰國曼穀、中國香港、韓國首爾、馬來西亞吉隆坡、中國澳門、新加坡、日本東京、泰國普吉、日本大阪和菲律賓馬尼拉。

排名前十的熱門目的地沒有歐洲城市。

當然,中國的“五一”小長假隻有五天,歐洲距離中國較遠,一些中國遊客沒有在“五一”期間選擇歐洲,亦屬正常。

但我還記得,疫情前,無論是“五一”“十一”,還是其他平常的日子,英國報紙頭版經常刊登中國遊客在英國奢侈品店門前排起長龍的照片。曾幾何時,倫敦、巴黎、柏林、羅馬、巴塞羅那等歐洲城市,曾經是中國人出境遊的熱門選擇。

圖解:2015年10月,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的中國遊客英國購物照片
圖解:2015年10月,英國《每日電訊報》刊登的中國遊客英國購物照片

美國花旗集團估計,在疫情前的2019年,共有1.55億中國人去了境外旅遊,消費總額高達2546億美元,當時在歐洲旅遊的所有境外遊客中,中國遊客占了10%。

全球旅遊業行業論壇“世界旅行和旅遊理事會”(World Travel & Tourism
Council)的數據則顯示,在疫情前的2019年,歐盟國家總共接待了將近1000萬中國遊客,他們在當地的消費額高達122億美元。

然而,如今業內人士說,若想看到中國遊客大批返回歐洲的場景,最快也要到2023年下半年或2024年上半年;至於歐洲的中國遊客人數恢複到疫情前水平的前景,則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變成現實。

例如,市場研究公司“旅遊經濟”(Tourism Economics)的歐洲和中東地區主管大衛·古德格預計,今年從中國到歐洲的旅行業務可能會達到新冠疫情前水平的50%左右,而完全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還要等到2025年。

疫情之前,位於倫敦的奢侈品商店哈羅德百貨公司的總體消費額中,大約25%來自中國遊客,如今,這個比例已經跌至不足11%。

“歐洲遊”不火的主要原因

為什麽中國打開國門後中國遊客沒有大規模湧入歐洲?原因很多,我揀主要的說。

首先,從中國飛往歐洲的機票仍然太貴,不管是中國航空公司的機票,還是其他國家航空公司的機票。

旅行數據公司ForwardKeys指出,從中國飛往歐洲的機票仍然比新冠疫情之前貴80%。

其次,中歐之間的航班次數尚未恢複到疫情前的水平。

例如,Flight
Master的數據顯示,2023年3月21日至27日這一周,進出中國的國際航班的班次僅僅是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的19%。

再如,疫情前的2019年4月,在中國所有航空公司的所有航班中,國際航班占12.4%,但在2023年4月,國際航班僅占4.2%。

以德國為例,疫情導致該國航空業人員流失,法蘭克福等國際機場持續遭受人員短缺之苦,德國漢莎航空公司不得不消減夏季旅遊旺季的航班數量。

第三,簽證審批程序太複雜,費時較長。

中國人去歐洲多數國家旅遊,都需要簽證,申請流程比較繁瑣,需要提供大量材料和證明;最重要的是,與疫情前相比,等待簽證的時間也大大延長了。

總部位於北京的旅遊業數字營銷公司“龍途國際”(Dragon Trail
International)的營銷和傳播總監西耶娜·帕魯利斯-庫克說,疫情前,申請歐洲旅行簽證的中國人,隻需大約兩天,就可以拿到簽證,如今,等待簽證的時間是兩個月。

第四,歐洲物價過高。

對許多中國遊客來說,相比起東南亞,去歐洲旅遊更貴,且不說機票,隻談當地的物價,相同的服務和產品,歐洲的價格都比東南亞高得多,如果把觀光、交通、食宿等費用疊加起來,整體的費用,更讓許多中國人感到難以承受。

由於俄烏衝突的影響,最近一年多以來,歐洲通脹飆升,導致相關的旅遊費用大幅上升,讓人望而生畏。例如,西班牙的旅遊勝地馬略卡島宣布,今年該島旅遊業的各種報價,包括酒店、交通和餐飲的報價,將比去年平均提高33%;再如,在德國法蘭克福,僅公交日票價格就較疫情前上漲了20%左右。

第五,許多接待中國遊客的歐洲旅遊業從業人員在疫情期間丟掉了工作,導致相關專業人才青黃不接。

總部設在德國漢堡的“中國出境遊研究院”的沃爾夫岡·阿爾特說,由於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遊客急劇減少,許多相關行業的從業人員,無論是在中國,還是在作為旅遊目的地的歐洲國家,都失業了,或改行了,從而導致疫情後的旅遊服務能力遠不及疫情之前。

“很可惜,儲存在這些人頭腦中的寶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因此丟失了”,阿爾特說,“而新入行的人仍然需要重新學習。”

如今,歐洲熱門旅遊目的地都麵臨著從業人員嚴重短缺的問題:意大利旅遊業目前約有40%的職位空缺;希臘酒店和餐飲業2022年逾五分之一的崗位招不到人,估計2023年這一比例會升至三分之一;法國旅遊業目前空缺的職位高達20萬個。

歐洲熱切期盼中國遊客潮

不過,一旦上述缺陷得到大幅度的改善,赴歐旅遊的中國遊客人數就會逐步上升。

在新冠疫情期間,中國人積累了大量的儲蓄。匯豐銀行的分析師指出,過去三年中國消費者積累的超額儲蓄估計為6.6萬億人民幣(約合9600億美元)。

“中國遊客在數量規模和購買能力方麵都對歐洲市場有著重要影響。在規模上來說,在現在這一周期,歐洲是中國遊客出境遊第一大市場,”中國旅遊研究院國際研究所所長楊勁鬆如是說,“中國遊客相比其他客源地的遊客來講,購買能力對於歐洲目的地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像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等歐洲主要目的地一直對中國遊客保持著歡迎態度。”

歐洲因為國家眾多,曆史悠久,而且各具特色,一直是中國人非常向往的旅遊目的地。疫情前的一項調查發現,雖然出於費用考慮,中國內地遊客出遊的首選目的地仍然是鄰近的亞洲地區,特別是中國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地區,但緊隨其後的旅遊目的地便是歐洲,排在美洲、澳洲和其他地區之前。

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新冠疫情暴發前,中國人到歐洲的旅行量增加了350%。

疫情前的另外一項調查發現,在歐洲大陸,中國人最熱衷的旅遊目的地是法國,隨後是德國,意大利位居第三,西班牙第四。在西班牙,巴塞羅那、馬德裏和塞維利亞是中國遊客最常造訪的城市。

這不,時隔三年,已經有一些旅行社組織了中國遊客在“五一”小長假期間去歐洲一遊,如廣州廣之旅國際旅行社組織的“西班牙葡萄牙12日深度遊”和“法瑞11日之旅”已在近日啟程,西班牙駐廣州總領事館還專門派人去機場送行,歐洲國家對大疫三年後中國遊客的熱切期盼,從中可見一斑。

圖解:中國內地疫情後第一個赴西班牙、葡萄牙的旅行團4月23日晚啟程

圖解:中國內地疫情後第一個赴西班牙、葡萄牙的旅行團4月23日晚啟程

各大航空公司近來也紛紛增加從中國飛往歐洲的航班班次。

例如,中國南方航空宣布,從今年4月25日起,將增加廣州至巴黎直達航班班次,由每周一個往返增至每周兩個往返。

德國漢莎航空宣布,自今年3月26日起,將上海至法蘭克福的往返航班調整至每日一班。

法國航空宣布,自5月1日起,將把巴黎至北京的航線增至每周三班,此前該公司宣布,自今年2月4日起,將把巴黎至上海的航線增加為每周三班。

荷蘭皇家航空則宣布,從今年3月26日起增加航班,每天都有飛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

英國航空也宣布,從今年4月23日起,重啟上海至倫敦的航班,並於6月3日重啟北京至倫敦的航班。從4月23日起,倫敦希思羅機場和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之間每天都將有航班。從6月3日起,倫敦希思羅機場和北京大興機場之間的航班將增至每周四班。維珍航空也將在5月1日起恢複往來倫敦與上海的每日航班。

中國有關部門已經製定了一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在今年10月28日之前,由28家中國的航空公司和88家海外的航空公司運營的進出中國的國際航班將達到10580個班次。

當然,增加航班,降低票價,隻是第一步,如果想讓赴歐的中國遊客人數恢複到疫情前水平,歐洲各國還有很多工作需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