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分析:G7對中更強硬 調停戰爭不單靠北京

七國集團(G7)領導人齊聚日本廣島,峰會期間發布的聯合公報與反對“經濟脅迫”文件,劍指中國。有專家評價,這顯示G7正對中國挑戰做出有力回應——但現在問題是,他們如何兌現這些承諾?

為期3天的七國集團(G7)峰會將於週日(5月21日)落幕。會議期間,七大工業國領導人針對中國帶來的一係列挑戰——從南海軍事化到“經濟脅迫”——發出了強烈批評。

G7誓言,要共同應對中國“非市場導向政策與作為”所帶來的挑戰,包括強製技術轉讓和數據披露。他們警告,中國此舉已經扭曲了全球經濟,G7領導人意識到各國培養對“經濟脅迫”的抵抗力的重要性。

在反對“經濟脅迫”的倡議文件中,G7領導人承認與“經濟脅迫”有關的事件“正令人不安地增加”,承諾建立協議平台,以改善對“經濟脅迫”的集體評估、準備、威懾和應對。

專家認為,盡管該份文件並未直接點名,但間接提到中國“經濟脅迫”所帶來的挑戰,這些回應是“有力且詳細的”。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的高級研究員羅伯茨(Dexter
Roberts)說,鑒於這些國家與中國有不同的利益和不同程度的經濟交往,通過聲明反映的協調和團結已是“大事一件”。

G7劍指中國

除了打擊“經濟脅迫”的倡議文件,G7發布的聯合公報多處提及中國,對北京發出嚴厲警告,試圖凝聚對華政策共識。不過,公報仍指“有必要與中國在全球挑戰以及共同感興趣的領域進行合作”,且“準備與中國建立建設性和穩定的關係”。

G7領導人強調,全球主要民主國家直接向中國表達關切至關重要,其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也不是為了阻撓其經濟進步和發展。“我們不是在脫鉤或向內轉”,而是“去風險化”。

專家表示,這顯示G7領導人已就對中國采取“積極的地緣戰略方針”達成共識,不過,他們認為與北京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亦“不可或缺”。

“這其實也是歐洲國家近年一直在推動的,所以可以說,歐洲在塑造民主國家對華政策方麵,發揮了領導作用,正如所謂‘去風險化’整合所表明的那樣。”台灣國立東華大學助理教授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說。

針對G7的批評,中國外交部對公報表示“強烈不滿”,稱該集團的做法“沒有任何國際信譽”。北京指責G7口頭聲稱要培養和平、穩定和繁榮的世界,但實際上“阻礙國際和平、損害地區穩定、壓製他國發展。”

大西洋理事會的羅伯茨告訴DW,北京的憤怒回應表明G7公報“觸動了中國的神經”,因為“(公報涉及的)文字、具體內容和領域範圍”已使北京感到被挑戰。

拉攏印度不單靠中國?

G7峰會期間另一個備受矚目的場合,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與印度總理莫迪的場邊會晤。這是去年2月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兩人首次當麵會晤。在此之前,印度一直不願批評俄羅斯的入侵行為,其與俄羅斯持續的經濟關係也受到了國際社會的關注。

澤連斯基與莫迪20日會麵,莫迪承諾,印度將盡其所能幫助結束衝突。他說,這場戰爭對世界有影響深重,不僅僅隻是經濟或政治問題,而是“人類的問題”;澤連斯基則邀請莫迪,共同努力敦促戰爭結束。

部分專家認為,莫迪願意與澤連斯基會麵表明,印度可能正在“重新調整”其對當前地緣政治衝突的立場。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學助理教授莊嘉穎博士(Dr.
Chong Ja Ian)指出:“這是印度試圖重新思考它與莫斯科的關係。”

至於澤連斯基,則是透過與莫迪當麵接觸,希望使烏克蘭能夠評估談判桌上的不同選擇。“烏克蘭不打算依靠中國作為(自己和俄羅斯之間的)橋梁,因為印度也可以扮演這個角色。”莊嘉穎告訴DW,莫迪和澤連斯基的會麵提醒了中國,北京並不是俄烏和談“桌上的唯一選擇”。

G7領導人希望在應對中國和俄羅斯等專製國家帶來的挑戰,達成共識。莊嘉穎認為,峰會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此一目標,但今後更重要的是,G7成員國如何將這些共識轉化為行動,“這些不同的國家如何執行他們的承諾,以及落實這些承諾的努力是否真正凝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