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誓言繼續向台灣提供支持,敦促與北京進行核談判

周末,美國在兩個方麵向北京施壓,一方麵警告短期內發生軍事意外的風險,另一方麵警告即將出現的核武器競爭危險,這導致中方一名將軍強烈指責華盛頓煽動對抗。

在拜登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上周五發表的講話,以及國防部長奧斯汀上周六在新加坡發表的講話中,拜登政府試圖吸引中國就不斷上升的軍事危險進行談判。

奧斯汀還表示,美國將繼續在中國附近的國際海域和空域出動軍艦和飛機,盡管最近與中國軍隊險些發生衝撞。美國還將繼續向台灣提供支持。台灣是一個自治的島嶼,北京將其視為自己的領土。這二者都是中國的痛點。

“我們不會被海上或國際空域的危險行動嚇住,”奧斯汀在新加坡舉行的年度會議香格裏拉對話上對軍事官員和專家們說。

沙利文在華盛頓發表講話時闡述了拜登的想法——如何應對一個“我們的後冷戰核基礎出現重大裂縫”的世界。俄羅斯對戰術核武器的威脅越來越頻繁,盡管通常含糊不清,而中國正在擴充自己的核武庫。沙利文表示,美國正在對自己的核武器進行現代化改造,但它不會陷入一場要製造比俄羅斯和中國加起來還要多的核彈頭的競賽。

“我們還準備在沒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與中國接觸——以便確保競爭得到管理,競爭不會演變成衝突,”沙利文說。

拜登手下兩名級別最高的官員集中討論與中國軍事對抗的危險,說明了這種地緣政治分歧的嚴重程度,盡管華盛頓和北京正在重啟貿易和外交問題的討論。

紐約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Orville
Schell)在接受電話采訪時稱,中國最近的經濟困境是促使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今年采取更溫和外交姿態的一個因素。“但我不認為他對雙方關係敵對性的基本假設已經改變了,”夏偉說。

出席新加坡會議的中國軍事代表團在奧斯汀發表講話後召開了新聞發布會,對奧斯丁的講話提出質疑,突顯了這種緊張關係。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景建峰對記者表示,美國對台軍售和其他支持相當於鼓勵台灣獨立。

“美方一邊呼籲要溝通交流,一邊在損害中方利益關切,”景建峰說。“台灣問題事關中國核心利益,容不得任何妥協退讓。”

中美就沙利文和奧斯汀提出的問題達成任何協議——哪怕深入討論這些問題的前景似乎都很遙遠。中國認為自己是弱勢的一方,並且似乎認為詳細的協議,無論是軍備控製還是規範其海岸附近的軍事衝突,都隻會幫助美國保持其主導地位。換句話說,不透明可能對中國有利。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項目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表示,北京對台灣得到的支持增加尤其感到憤怒,並將停止對話視為警告美國的一種方式。

“他們想引起我們的注意,”她說道,還表示北京可能看不到重啟軍事談判的價值。“中國人——長期以來都是這樣——對降低風險的措施確實不感興趣,”她說,“因為他們認為,通過保持一定程度的風險,我們會更加謹慎。”

在其20年的曆史上,香格裏拉對話已成為華盛頓和北京軍事官員進行言辭交鋒的場所,但也舉行了旨在緩和緊張局勢的雙邊討論。不過,今年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上將拒絕與奧斯汀會麵。

在周五的論壇開幕晚宴上,兩人短暫握手。奧斯丁在演講中說,“晚餐時親切的握手不能代替實質性的接觸。”

他還譴責中國在國際空域進行危險的軍事演習。據美國印太司令部稱,5月底,一架中國殲-16噴氣式戰鬥機在南海上空危險地接近美國空軍的一架RC-135偵察機。

北京在一些問題上回到了談判桌。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最近訪美,沙利文上個月與一名中國高級外交官舉行了會談。但中美之間在安全問題上積累的敵意更難克服。

李尚福於今年3月出任國防部長,他定於周日在論壇上發言。2018年,中國購買俄羅斯戰鬥機和地對空導彈係統,他因此受到華盛頓的製裁。中國表示,這一處罰是他拒絕會見奧斯汀的原因。五角大樓官員表示,這不應該妨礙談判,而且由於中國軍方不願溝通,避免或化解潛在危機變得更加困難。

參加新加坡論壇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大校趙小卓表示,華盛頓呼籲在軍用飛機和船隻相遇時設置“護欄”,這可以作為美國監視中國合法化的借口。

“危機管理是一件好事,”他用英語接受采訪時說。但他說,美國軍艦和飛機經常在中國海岸附近進行監視。“根據我的理解,美方偏愛的護欄是使美國對中國的挑釁行為合法化。”

拜登政府試圖將中國拉入軍備控製談判的努力似乎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取得成功。

中國官員拒絕討論限製其核武器擴張的協議。根據美國科學家聯合會的一項年度調查,中國擁有大約410枚核彈頭。五角大樓估計,如果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030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1000枚,到2035年左右將增加到1500枚。如果北京擁有的核彈頭接近這個數字,華盛頓最大的兩個核對手將擁有接近3000枚核彈頭的聯合力量。

中國赴新加坡代表團的趙小卓大校表示,美國對中國核武庫的預測“毫無根據”。“中國核彈頭的數量,或者說中國核武器的質量,與美國和俄羅斯相差甚遠,”他說,但拒絕透露自己的估數。

研究機構國際戰略研究所的戰略、技術和軍備控製主管威廉·阿爾伯克表示,即使中國拒絕簽署任何限製其核彈頭總數的條約,關於透明度和建立互信的協議可能也有助於限製其增加核彈頭的風險。

“設立熱線,建立導彈發射通知製度——所以無論何時進行測試或太空發射,都要通知,”阿爾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第一步應該是:你們為什麽不直接告訴我們,你們有多少彈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