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6個大齡女性共建養老社區,男友可以留宿

新園(New Ground)是英國首個老年女性共居社區,26位單身女性住在這兒,年齡從50多歲到90多歲。

她們有各自獨立的舒適公寓,同時共享花園、客廳、洗衣房等公共空間,彼此獨立、互相幫助。

9030CD363B29CB24DB9D5E2695FFC18EDDAF801F size137 w960 h720

▲新園的居民們

在英國,獨居老年女性的數量超過男性,她們因為喪偶、離婚或未婚等原因,麵對孤獨終老的處境,

1998年,“老年女性共居”小組成立,經過長達18年的努力,終於在2016年,推動了新園的落成。

居民也可以交男朋友,但最長隻能在新園共居六周,畢竟是50歲以上單身女性限定的社區。

973706A6AB581F0D22E584198735D1BB2E76C611 size1757 w1080 h865

F055DA4F30A307F8A124536E9751BB8B6818F956 size2476 w600 h337

▲新園的紫藤花樹

一條拜訪了新園,發現奶奶們的生活超乎預期的精彩優雅,似乎過去的大半輩子,她們是妻子、母親,是藝術總監、商人、秘書……現在她們又是自己了。

“我們希望這兒的一切都是有趣、特別的,”奶奶們看著親手種下,長到屋頂高的紫藤花樹,自豪地說。

1F2863586B40BB3E53C05F4AD74AA3712C47EDAB size6 w1080 h135

經過18年努力,實現共居養老

6CE705BB7E226D4DA3FFFCA2C70904690DAB5E40 size6073 w550 h309

3A7817D087422C37A6578468C99886735A5EE5CD size99 w1080 h609

這是一條位於倫敦北部的老式維多利亞風格的街區,熙熙攘攘。而走進其中的新園,又是私密安靜的,它按維多利亞風格來建造,和周邊融入。

新園共有25間公寓,目前住了26位奶奶,年齡從50多歲到90多歲。

725B9FE3934A495A6E9C857DDC5DC950F6131E24 size61 w1080 h594

▲瑞秋和她自己做的小提琴

47489FCFB07A7D2E8440D6EEE4C865666DC3D2D9 size3499 w600 h337

▲瑞秋的廁所裏也全是書

5D613DD95A376DE570C38C89E15F1AFC4C3C6214 size69 w1080 h602

▲瑞秋公寓的次臥

瑞秋今年85歲,退休前她是小提琴商人,也是大提琴演奏者,她的公寓除了主臥,還有兩間客房。

整個屋子堆滿了她畢生的收藏。175年曆史的掛鍾,她自己親手做的小提琴,一整櫃子的唱片,曾曾祖父在美國南北戰爭中立功,被授予的寶劍;她很喜愛閱讀,客廳有兩個巨大的書櫃,廁所間的一整麵牆也全是書。臥室牆上掛滿了畫,“每一張的來曆都是故事,”她說。

“我的兒子住在加利福尼亞,過來很遠,但他夏天會來拜訪,我的女兒和漂亮的小外孫住在劍橋,經常過來,所以我選擇這間大公寓,方便他們留宿。”

3C5D5AE5F8BE347F8DA062A8422184B31FE426FE size80 w1080 h609

▲大概每兩周有一次聚餐

0303E935FCA3ED9C47202C389A4DA66A1FE2BC4B size770 w1080 h603

▲公共洗衣房,使用環境友好的洗衣粉

新園每棟公寓有陽台或露台,正對一樓的花園,細節按老年友好的方式設計,輪椅可以方便通行。

同時有花園、廚房、客廳等公共空間。奶奶們早上一起喝杯咖啡,下午打太極、練瑜伽、每兩周一起做頓飯,還有各種大小會議。新園是“奶奶自治”,一切事務都由居民們協商決定。

2016年的聖誕節前夕,奶奶們一起搬進落成不久的新園,這裏成為英國首個老年女性共居社區,入住條件是50歲以上的單身女性。住戶可以交男朋友,但男方居住的時間最長為6個禮拜。如果兩人決定共同生活,就必須搬出社區。畢竟這裏是單身女性限定。

在一群女性經過長達18年的努力下,新園才得以變成現實。

7DCACB74E5A2247853F5B6C4617B0CC0754AFC2C size1363 w1080 h719

▲左一為新園(New Ground)發起人瑪利亞·布倫頓(Maria Brenton)

英國是最早進入老齡化的國家之一,在2015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7.93%。新園最主要的推動者之一,瑪利亞·布倫頓,1990年代在威爾斯大學研究高齡化相關社會政策,她發現英國獨居的老年女性數量高於男性,因為女性的壽命往往更長,男性喪偶後,傾向於再娶,再找一個女性照顧自己,但是女性年老後,更加渴望獨立。

而且許多女性因為育兒、照顧家庭等因素,較早離開職場,更容易陷入老年孤獨的處境。

在一次參訪中,瑪利亞·布倫頓觀察到荷蘭的高齡共居模式,認為這種模式能夠提升幸福感,減輕醫療照顧係統的壓力,便醞釀把這個概念引進英國。1998年,她在一次活動中闡述了這個構想,參加活動的女性深深受到吸引,會後她們聚在小酒吧,決定學習荷蘭,討論如何在倫敦實現以單身女性為主體的住宅。

“老年女性共居小組”(Older Women’s Cohousing Community,OWCH)
因此誕生。這是一切的開端。

0FE22154C92B81101DF32F2DFBE4FBE9B96A0ADB size77 w1080 h601

253DA44C85AD72070693707641F1402E22B73BFE size3591 w550 h308

▲瑞秋的公寓正對花園。新園的公寓都有露台或陽台,對著公共花園

瑞秋2002年加入了OWCH,當時她61歲,丈夫已經去世,孩子們也長大離開了家,她獨自生活,經營小提琴生意。她在泳池的更衣室裏偶然看到一張OWCH的宣傳單,上麵寫著——你是對共居感興趣的年長女性嗎?

“我打算在65歲退休,當時正在考慮,退休之後的生活會是什麽樣?我還完全不知道’共居’是什麽意思,參加了一次OWCH的聚會之後,我覺得這就是我想要的,獨立地生活,有自己的空間,周圍又有陪伴,家人能方便地來拜訪。”

瑞秋開始每月去參加小組的聚會。因為單身女性共居在英國是一個全新的概念,過程中她們經曆了太多失望挫折,新園落成時瑞秋已經78歲。

最大的挑戰是社會氛圍和取得土地,OWCH最先麵對的是年齡歧視,比如官方即使接受共居住宅概念,但傾向年輕人優先。階段性來看,2006年慈善機構“都鐸信托”注資支持研究基金,2009年“漢諾威住宅協會”加入開發案協助買地,都扮演著重要角色,她們找過數個地點,直到2013年第5個選址才遊說成功,計劃獲得了議會許可。選址確定之後,進程就加快了。

F059BE5382EE56DAE6841A4E08E9B33DB7EF11C4 size1197 w1080 h754

▲奶奶們和建築師緊密合作,參與了從頭到尾所有規劃

“我們可以自己挑選建築師。選擇了一家願意和我們緊密合作的事務所,他們對我們進行了訓練,達到建築係大一大二學生的水平,我們描述想要的社區,所以最後造出來的公寓每一間都有自己的個性,不是千篇一律的小盒子。”

設計也顧及老年人的居住舒適度,建築物外層全麵包覆隔熱層,將室內溫度保持在舒適範圍內,減少空調等耗能設備的使用。新園因此符合倫敦政府可持續規範的第四等級。

OWCH這群充滿行動力的女性,從計劃還在進行時,就邀請左鄰右舍喝咖啡,並對施工期間造成的不便致歉。

919BA525E39D9900FC6A110CDB102F7D8351CB95 size1307 w1080 h810

▲新園建設中

6F21DAF3624530E47832D4F76377D92139655D0A size1081 w1080 h719

▲新園居民Janet的公寓

公寓房型有11間單人、11件雙人房(兩間臥室)、3間三人房(三間臥室)。在和建商和地方政府的斡旋協商中,OWCH始終堅持部分公寓用於租賃,所以25間公寓中,17間是個人買下,8間用於社會租賃,“這樣買不起公寓的單身女性也有機會住在這,不論是買或者租,每個居民有平等的權利。”

新園居民的背景很多元,有人14歲就輟學進入社會,也有念完博士的,職業上有藝術家、家庭護理師、記者、大學老師、行政管理人員等等。

D405503C42C5061B2385044D119EE615DA3523DD size7871 w600 h337

▲奶奶們用泰晤士河邊的碎瓷片,做的馬賽克裝置

2016年搬進新園時,奶奶們一起親手拚貼了巨型的泰晤士河馬賽克裝置。因為瑞秋有去泰晤士河邊撿舊瓷片的愛好,有些甚至是13世紀的瓷片。在OWCH,她認識了同樣愛去河邊散步撿東西的希拉裏。

43230B84A9FAE1F9E62970604D54F8976264D8B0 size71 w1080 h720

▲72歲的希拉裏

1196A62C55CD17D8A84B3224AAF945C4969C335B size5615 w600 h337

▲希拉裏的公寓

4EA7BF2F1A4A830D5F2CB24B023366073342ACDA size9801 w600 h337

▲希拉裏搬進新園後,做了許多馬賽克,裝飾這個地方

希拉裏,今年剛滿72歲,她曾擔任英國國家劇院的首席布景師長達28年,當時她看到瑞秋收集的幾大箱子藍白瓷片,突然有了靈感,為什麽不用它們來拚成泰晤士河呢?於是變成了一個所有奶奶參與拚貼的社區項目,古老的青花瓷片在新園的牆壁上,組成了泰晤士河蜿蜒流過倫敦的形狀。

她們看到這個裝置仍然非常自豪,“我們希望這兒的一切都是有趣、特別的。”

B1B1A2B9421BEFCE4EC704B20A95A2E50ADFC9F0 size82 w1080 h601

“在倫敦郊區,我們很幸運能有一座這麽大的花園。”五月,為了保育新園居民選擇不修剪草坪,草地上開滿了纖細的白色雛菊。

另外還有一座菜園,種蔬菜水果。夏季,藍莓、番茄、西瓜陸續結果。誰種的誰就收獲第一波,其餘的也吃不完,都放在公共空間裏,大家自取。“我們會從每個公寓收集原料,自己堆肥。”

並不是把一群陌生人,放到同一屋簷下,就會有所謂的社區感,是因為大家親自參與每件事,才營造出了社區感。

0A7CA8047E1231502A878A306182AA10109F2338 size7 w1080 h135

不再害怕孤獨終老

07FED1135BEEDB8EC7BD4080B1B71779388C1A8C size235 w1080 h810

3623A219C7DB49DB69691B2FD4BF42EA4F3CBEF3 size73 w1080 h608

▲朱迪(右)幾周前摔斷手臂,夏洛特(左)是她的鄰居

幾周前,朱迪在花園摔斷了手臂,她今年72歲了,鄰居夏洛特今年70歲,每天早晨帶著新鮮的可頌來敲門,確保朱迪吃好了早飯,新園其他人也會來看看朱迪還需要什麽。

在新園,每位奶奶都有一個“健康夥伴”,朱迪和夏洛特就是這樣,“我們不是互相照顧的關係,我們互相留意。”

“這很大程度減輕了我家人的負擔,”朱迪說,“因為家人朋友大多仍在工作,專程過來照顧長輩很辛苦。痛苦的時候,鄰居們給我帶書、帶花,讓我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在倫敦這樣的大城市,這樣的關係是很難得的。”

奶奶們如果需要去醫院,總是能找到人結伴去,“獨自去醫院,往往感覺到精疲力盡,但如果身邊有人出出主意,就會好很多。”

如果有人生了重病或者年紀更大了,健康夥伴也會和她的家人商量,怎樣才對她最好,是繼續住在新園,家人搬進客房或次臥照顧?還是搬出去住?這些都是可以開放討論,沒有一個固定的規矩。

6FC024CF5D2A83190D5A96288D8CC0DAA20828E3 size1372 w1080 h851

▲夏洛特(70歲)和希拉裏(72歲)最近一起過了生日

朱迪搬來之前是獨居,女兒長大了,她離婚後自己住,她在劇院做藝術管理,目前仍是半退休半工作的狀態。“我發現到了60歲,你的世界就不一樣了,不再像以前一樣拚事業,家人們又長大了,他們仍然愛你,但需要你的方式和以前不一樣,我有意識地尋找另一種生活方式,很開心找到了新園。”

朱迪和夏洛特都參與了新園的“公關小組”和“建築維修小組”,前者應對來自世界各地的媒體谘詢,並持續地辦工作坊,幫助想要建立自己社區的人。

“建築維修小組也很忙碌,你走進新園,會發現它非常可愛整潔,維持這樣的狀態,其實需要大量的工作。”

居民們根據自己的專長和興趣,組成了這些委員會和小組,其他還有財務委員會,管理委員會,園藝小組,家務小組等等,每位居民都至少參與了一個,大家會討論新園的未來,不論是從經濟上還是社會影響上,都希望新園可持續發展下去。

172D542D46D7224974DC152EF34CE5E8C4E3E11C size81 w640 h480

▲每月一次的社區大會

新園是完全自治的,每月的第二個星期六,所有人都盡量參加“社區事務大會”,大家在會上提案,必須至少80%的人同意,提案才能夠通過。

“我們不是通過投票做決定,而是通過協商一致做出決定,這樣我們就可以圍繞議題進行討論,每個人都發表自己的觀點。”

“如果有人不同意,她可以提出否決,散會後去尋找別的方法來處理,等下一次事務大會,提出一個替代或修改的建議。我們希望確保沒有任何人被忽視、不被傾聽。”

雖然很花時間,但是至今沒有什麽大的爭吵,“我們都到了這樣一個年齡,認識到唯一向前走的方法就是對話。”

3964186A35E1B0BCA79D7E62CA164852E07D71E3 size3121 w600 h337

▲希拉裏做了水缸模型,和其他居民討論

最近,被提上議程的是給花園買兩個水缸,希拉裏特意做了水缸的模型,和其他居民解釋使用方法,因為氣候變化帶來極端天氣,要麽長時間幹旱要麽暴雨,所以用水缸蓄水、用於澆灌是更加可持續的園藝方式。

一些奶奶是來到新園之後,開始適應自己對生活的掌控。

470AB3E4352F9E19AF4D6E7EEE4778C939A62E93 size56 w1080 h604

▲麗達是伊朗人,職業是家庭護理師,她的很多親人生活在倫敦

麗達是伊朗人,習慣大家庭住在一起的文化,她有兩個孩子,離婚後感到非常孤獨。“我的個性是不斷給予、給予、給予,但是來這裏之後,我開始嚐試找到自己的聲音。雖然我有語言和文化的障礙,有時表達困難,但你總是能找到人去問,她們會告訴你實話,幫你更好的理解,往前走。”

E06D18CF113E579758ED0BC5BD6593F46C84078B size43 w640 h480

▲80歲以上的奶奶們比拚誰能碰到地板

CAE56D267E85C0A73D4C56C527C4E0BC880E381F size4571 w600 h337

▲薇薇安(左)和其他居民玩牌

奶奶們還發展了好幾個興趣小組。每周一是瑜伽課,周三有太極課,還有園藝日,電影之夜,“和別人一起看一部好電影,之後再一起討論的感覺非常好。”

薇薇安今年78歲,入住之後,邀請自己的瑜伽老師每周過來給大家上課,已經持續了6年。大家會互相介紹信任的園丁、理發師、理療師,分享這些生活訊息。

薇薇安退休前是辦公室秘書,八九年前,她經曆了一場大病,出院後,不能獨立生活,兩個兒子都有工作,於是晚上輪流過來照顧她,白天朋友們從倫敦的各個地方來探望。那時她才真正意識到,獨自居住的意味。

病愈之後,她想要到一個社區生活,於是找到了新園。兒子們每周過來探望一次。

508719F974354068B9394C2A53B2D0FF2D2CB2E6 size1468 w550 h309

▲薇薇安的大兒子來探望

“她住進新園後,我有點像是多餘的,好像都不需要我每周過來陪她玩牌,她的生活很豐富,我都不是她生活的重心了,”薇薇安的兒子和她一起喝著啤酒,半開玩笑地說。

B468E5936BFB4E8586851FED749568D6341EC3BC size1041 w1080 h607

3A927D5BEA995C68EF52A55314B48BF0E66C0DF8 size1158 w600 h337

▲希拉裏在陽台上練習太極

“共居最大的好處是認識自己的鄰居,”希拉裏總結道,“這非常難得,因為在倫敦,人們搬家太頻繁了,我看到朋友們在年老後非常孤獨,因為他們退休了,一整周都見不到什麽人。我很高興在需要什麽的時候,能找到人幫忙,比如說使用電腦,總能找到比你更懂的人。”

希拉裏沒有孩子,家人方麵,隻有一個弟弟,“他很欣慰我找到了新園,他不用擔心我,我反而擔心他,因為他是獨自一人。”

65D70743583AED530F2D5ABC61BC6FE8515F9A63 size7 w1080 h135

共居社區,新世代的需求

99EC2FF51A2A2E53AE5030D2A63612E46D6A8321 size1029 w1080 h715

▲新園年紀最長的居民Hedi,93歲(攝影Tim Crocker)

7E2E3E94D5DDCBFA349407B6B8A7DC32B0AD218C size1439 w1080 h808

▲新園最年輕的居民Ann(57歲)和最年長的Hedi(93歲)

老年共居生活也有許多挑戰。“搬來之前,我自以為寬容度很高,但是後來發現,和25位獨立、有自己想法的女性住在一起,必須變得更加寬容,我仍在學習中,”朱迪說。

“到後來,我就隻堅持一些最重要的事,比如客房必須保留、公寓不能賣給外人等等,其他的大部分事情都是可以折中的。”

瑞秋覺得共居模式就像她熟悉的大家庭生活,“有隔閡,也有親密的時刻,都以同樣的方式延續到這裏。但最重要的是,我們互相信任和尊重。”

許多人都對入住新園感興趣,在沒有空位的情況下,她們可以成為非居民會員,平時參與新園的社區活動,和居民漸漸熟悉,彼此信任,如果有公寓空了出來,她們會和公寓所有者協商轉讓的方式,或者租下公寓。

DA1137CC527EA0A1297FA41DE140C90840894821 size1880 w550 h308

AC65180B1089443D8DFA5F178951060A62B37598 size1426 w1080 h719

▲© Pollard Thomas Edwards

新園的居民們很重視和周邊社區的關係,像瑞秋參加了當地的合唱團,平時新園會舉辦“開放日”,邀請鄰裏過來開派對;還有今年6月3號,奶奶們會幫忙本地的癌症慈善機構,一起義賣衣服首飾,“新園並不是孤立的,參與到周邊更廣大的社區,讓我們感覺很好。”

作為的共居的先行者,奶奶們也在國際上推廣這個概念,最近參與了指導愛爾蘭年輕建築師們設計共居社區的項目,還飛往巴塞羅那,參加老年人共居議題的會議。來自德國女性共享社區的居民們,專程過來新園交流,住了45天。

瑞秋說,“有如此多的女性在晚年獨自生活,新園這種方式也許不適合所有人,但對很多人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我們很願意把它傳播到世界上。”

在她2002年剛加入OWCH的時候,人們聽到共居會疑惑,是不是嬉皮士生活?但是現在一說共居,人們第一反應是,哦我知道,在倫敦巴尼特區有一群女性生活在一起。

FF091C369514380CA427AEA4D786FB5FF6E3EAFB size657 w1080 h719

6AE8E4F0BD69BCD8DE95DAD3F481CBEA18D94F38 size3027 w550 h308

▲新園的貓咪和果蔬園

共居這種新模式為何會在近年出現,並有越來越受歡迎的趨勢?

“我們這一代,大概是第一代獨立女性,”瑞秋說,“不像過去那樣,非常依賴某個男人的照顧,我們希望能掌控、創造自己的生活,盡可能長久地獨立,即使家人對我們很好,也不想過於依賴他們,讓一兩個孩子承擔照顧老人的負擔。”

不僅如此,相比過去,家人變得更加分散,瑞秋母親那一代女性,完全不會有“共居”這個想法,傳統觀念是家人應該生活在一起。

6A2179C655CE785A0518EFB50F24F6EE85F51376 size122 w1080 h597

朱迪說,“在我這一代人中,許多人離開了家,搬到不同的地方接受教育,遇到不同地方的伴侶,你沒有待在出生的地方,我來自愛爾蘭,很多人在五六十年代移民到倫敦工作,我們是流動的一代,在異鄉建立家庭。”

“所以對於我們這代人和之後的世代來說,在身邊建構起一個社區,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