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老照片:1950年代,北京那些“豪宅”長啥樣?(組圖)

新中國成立之初,沿長安街一線建起了外貿部、煤炭部、紡織部等部位;有四部一會之稱的第一、第二機械部、重工業部、財政部和國家計委,則聚集在複興門外三裏河一帶……

與此同時,這些單位的職工宿舍區也隨著辦公區建起。1952年,複興門外真武廟一帶蓋起的三層尖頂灰磚小樓,是北京最早一批宿舍區。隨後,羊坊店、三裏河、百萬莊、二裏溝、和平裏……先後蓋起了一片一片居民樓。今天,我們就說說北京最早的居民住宅。

鄰裏住宅

1949年,真武廟還是大片的農田和荒地。1952年,鐵道部在這裏建設的“鄰裏住宅”樓房是北京最早的樓房住宅區之一。

“鄰裏住宅”也稱為“鄰裏單位”,它是城市居住區規劃中的一種結構形式。1929年,美國社會學家C.A.佩裏針對城市化運動帶來的人口密集、住房擁擠、環境惡化、交通堵塞等問題,首先提出了“鄰裏單位”的概念。他主張以城市幹道所包圍的區域作為基本單位,建成具有一定人口規模和用地麵積的“鄰裏”,居住區內除住宅建築外,還要有日常需要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和綠地,使居民有一個舒適、方便、安靜、優美的居住環境。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4年,鐵道部職工宿舍 。李祖慧攝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4年,剛剛建成的鐵道部職工宿舍。李祖慧攝

1952年鐵道部在真武廟地區建設住宅,采用了這個方式。真武廟“鄰裏住宅”也稱“複外鄰裏”,當時共建有住宅樓房24幢,其中13幢位於真武廟頭條南側,是三層聯排街坊式住宅,建築麵積約1.6萬平方米,並沿複興門外大街南側建設了副食和百貨商場。

另外11幢位於真武廟四條,建築麵積5100平方米,是兩層花園式住宅樓,坐北朝南,首層兩戶分別由東、西山牆開門;二層兩戶由中間樓梯入戶。真武廟“鄰裏住宅”均為磚混結構一,木屋架,坡屋頂,外牆用水泥拉毛和橫線條水泥抹灰。這些住宅樓房建成時,在當時周圍空曠的土地上顯得十分高大、突出。

真武廟“鄰裏住宅”建成後,到20世紀60年代初,這一地區又陸續建設許多住宅樓房,形成真武廟住宅區,包括全國總工會宿舍區、中央廣播事業局宿舍區(俗稱新302和老302)、國務院宿舍區、鐵道部宿舍區(俗稱鐵一區和鐵四區)等。由於建設時間不同,設計圖紙不同,建築材料不同,施工單位不同,這一地區的住宅樓房類型有16種之多。

現今真武廟住宅區中,當年在複興門外大街南側建設的13幢“鄰裏住宅”樓在20世紀90年代全部拆除。

大街坊

在全麵學習蘇聯的年代,按照蘇聯首都莫斯科改建總計劃中規定的9至15公頃“街坊建設”的原則,北京確定在新建地區采用“大街坊”製度,城區改建時也要逐步把小胡同改造為大街坊。

這一時期開始成街成片地建設住宅,包括東郊棉紡工人住宅區以及白家莊、呼家樓、永安裏、垂楊柳住宅區;東北郊的酒仙橋工人住宅區;北郊的北太平莊、和平裏住宅區;西郊的真武廟、羊坊店、三裏河、百萬莊住宅區;城區的虎坊路、白紙坊、體育館路、範家胡同以及幸福大街、右安門內住宅區。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2年,三裏河宿舍區鳥瞰。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3年,在建中的三裏河宿舍區。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3年,三星河宿舍區已經落成。葉祖興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4年,中央輕工業部設計公司為職工新建起的宿舍。李晞攝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4年,中央輕工業部設計公司為職工新建起的宿舍。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5年,東郊地方國營合建的職工宿舍。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5年,月壇南街市一條新形成的街道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驕傲地把它稱作“社會大路”。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5年,東郊合建職工宿舍。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5年,一處新建職工宿舍。

居住小區

1955年4月以勃得列夫為組長的蘇聯專家工作組來到北京後,在蘇聯專家組的指導下,1957年3月形成了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初步方案,在住宅建設上提出了城市居民區以“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代替了1953年以來的“大街坊”製度。

“居住小區”是城市居住區規劃的一種基本結構單元,每個小區又可劃分為若幹住宅組團。其基本特征是小區有明確的地界劃分,不被城市交通幹道分割,且城市交通不穿過小區;小區規模以人口密度和生活服務設施的服務半徑為限度;小區內設置為日常生活服務的設施,使日常生活可不出小區;小區內要有一定的公共綠地等。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6年, 六鋪坑的新住宅。李晞攝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7年,隨著工業和城市的發展,東郊區京通公路西旁從朝陽門到十裏堡一帶,一幢幢新建的廠房和職工宿舍陸續完工。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1958年,建國門外新建的居民區。王一波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1958年,政府為居民們在大佛寺建起的新住宅。李晞攝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8年,大佛寺居民住宅,新搬來的主婦們已經開始準備午飯了。李晞攝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9年,百萬莊小學學生在美化居民區,在路旁植樹。

1950年代,北京那些高檔住宅區什麽樣?這些組圖告訴你

1959年,新興的居民區——百萬莊。

居住小區的規劃思想最先在夕照寺住宅區建設中應用。這個小區位於崇文區廣渠門內夕照寺附近。夕照寺小區占地15公頃,住宅平均為3.6層,每戶平均建築麵積65平方米,規劃居住人口5000餘人,公共服務設施有小學、托幼、商店等。整個小區布局雖然還沒有擺脫街坊式的格局,強調軸線和對稱,但也結合地形特點,使室外空間有所變化。

繼夕照寺小區後,從1957年到1965年,北京又陸續建設了一批形式多樣的居住小區,如成街與成片相結合、多層高密度的虎坊路小區;公共設施比較齊全、商業沿街布置、綠化環境優美的和平裏小區;庭院式住宅組群的垂楊柳小區;布局活潑的水碓子小區;結合裝配式大板住宅特點、爭取戶戶朝南的龍潭小區等。

 

來源:北京日報舊京圖說

圖 | 京報集團圖文數據庫

文 | 節選自《當代北京居住史話》

 

華客網:老照片:1950年代,北京那些“豪宅”長啥樣?(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