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千萬別猶豫 3種食物儘早撤下餐桌

老張家裡最近出了大事,因為妻子肝癌住院,全家人心情都落到了冰點。

妻子在確診癌症前,就是個家庭主婦,每天就是在家做飯打掃衛生,也沒什麼不良愛好,照理說是全家最健康的人。

對此妻子也很不解,直到無意間聽說電飯煲是肝癌的其中誘因,才想起家裡用的電飯鍋確實已經用了很久,鍋底的塗層都被磨蝕了很多,但因為功能什麼的都還可以用,就沒有丟掉,還在堅持用,難道真是這個原因?

自從心裡種下了這個疑慮,她就認定自己患癌也是這個原因,擔心家人也有風險,還強制要求家裡都停止使用電飯煲,兒子說換個新的,她也不願意,整個人像魔怔了一樣,直到去世前還在囑咐不要用電飯煲。

家人不解,電鍋到底會不會致癌?

一、內膽有毒還致癌,電鍋是肝癌的「催化劑」?

最近不少人說’電飯煲的內膽是癌症催化劑’,說是因為高溫加熱過程中內膽可能會析出有害物質,所以就有了電飯煲致癌的說法。

然而實際上電鍋的鋁製內膽都會在增加一層塗層,防止內膽和食物直接接觸,同時也有預防沾鍋、糊底和清洗等作用。

正常情況下,塗層無毒也不會受熱分解,耐酸鹼能力強,只要溫度不超過250℃以上,內膽塗層沒有脫落,電飯煲都不會產生危害!

央視曾就此做過實驗,當時電鍋內膽塗層材料中使用率最高就是特氟龍,又叫「塑膠王」。

它是經由四氟乙烯聚合而成的高分子聚合物,不僅耐高溫,穩定性也比較高。實驗透過物理性增加內膽溫度,觀察內膽毒性釋放過程,發現當溫度達到300℃時,塗層才會逐漸分解,並產生人類無法代謝的生理毒性物質。

但在電鍋實際運作過程中,最高溫度都不超過180℃,更不可能達到300℃,也就是說正常使用的電鍋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更不會導致癌症。

二、肝癌一發現就是晚期? 4種異樣別大意

提到肝癌,就不得不說到中國的兩個50%了,那就是每年新發病例占到全球的50%,以及死亡病例數也是50%。

而肝臟是一個很能忍的器官,即使只剩3分之一的部分可以運作,也不會表現明顯的異常,甚至很多肝硬化、肝癌患者早期都不會表現出任何異常,這也是為什麼肝癌患者大多都是體檢或追蹤中發現的。

或許有人會問了,那肝癌豈不是防不勝防?其實不然,記住以下4個症狀,是肝癌發生前的重要預兆:

1.右上腹肝區疼痛

2、出血

3.皮膚劇烈搔癢

4.肝腹水

千萬別猶豫3種食物儘早撤下餐桌

三、最傷肝的3個飲食習慣,勸你一個也別沾!

實際上,肝癌大多源自於我們的不良生活習慣,而這些習慣在日常生活太常見,如果你也有以下習慣,趕緊避開。

1.無酒不歡

酒精是誘發肝癌的常見因素,因為肝臟無法完全代謝酒精,導致它們不斷滯留在體內,即使氧化成乙醛,也會繼續損傷肝細胞,而且飲酒量越大越傷肝,而且長此以往,還會影響肝臟分解脂肪酸的功能,導致脂肪不斷堆積,又會引發酒精性脂肪肝,如果進一步纖維化,演變成肝硬化,最終就會導致肝癌的出現。

2.愛吃魚生

魚生含有一定的肝吸蟲,人吃了以後最容易出現肝吸蟲病。而這些蟲子進入人體後有一定緩衝時間,不會馬上導致症狀,反而在體內不斷繁衍發展,破壞著你的膽管、肝臟,引發各種肝膽疾病,甚至肝癌。

3.發黴食物

食物發黴後不宜食用,因為黃麴菌最容易出現在這些食物中,這些菌還會分泌一種具有強烈致癌作用的毒素-黃麴黴素,也是國際認證的1級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68倍。

人體只要攝取1mg/kg的黃麴黴素,相當於一噸大米中出現1粒芝麻大小黃麴黴素,人體就會引發各種臟器癌症,最可怕的是,黃麴黴素只要在280℃高溫以上才會逐漸分解,而且不溶於水,穩定性非常高,日常玉米、花生,粳米、豆類等黴變後都是黃麴黴素的誕生源。

華客|新聞與歷史:千萬別猶豫 3種食物儘早撤下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