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

當年沒機會上網課的孩子,還有可能改變命運嗎?

在現實的中國,「知識改變命運」並不容易。大部分優質就業——從體製內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到體製外的高薪企業——都是靠教育水平堆出來的,這意味著很多人從一開始就根本沒有參與競爭的機會。

前數十年遺留下來的城鄉結構差異,帶來了教育水平的巨大差距。政府和各界人士並非沒有想過各種措施,來彌補這個鴻溝。

早在 21
世紀初,網絡和遠程教育剛出現時,國內教育界一度將其看成非發達地區中小學的救命稻草。不過,由於缺乏合適的政策支持,新技術自身並沒有完成這一使命。

現在,那波孩子已經長大成人。還有什麽能給他們再次靠教育改變命運的機會嗎?

基礎教育的差距,互聯網隻能拉大

新冠肺炎帶來了基礎教育學段的在線教育「風口」。2.2 億中小學生不得不在家上網課,所有 K12 階段的課外班也被迫轉移到線上。

與此同時,一些地區的學生因為沒有設備、沒有網絡而上不了網課的新聞屢見不鮮。

早在 1999 年,教育部便發布了《麵向 21 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信息技術作為提高教育質量的手段,被賦予振興中華的重任。2003
年 6 月,教育部更是製定方案,每年投 10 億,規劃實施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2018 年 8 月 29
日,陝西省周至縣九峰鎮魏家莊村的貧困孩子們開始在家門口的學校參與教育遠程幫扶公益項目

然而,信息技術不但沒能彌補和抹平城鄉差距,反而令資源最優越的地區獲得了更大的優勢。

早在世紀之交,信息化政策推行伊始,北京上海及各地名校就迅速開始了網校的「圈地運動」。

北京的精英名校 101 中學早在 1996 年——中國互聯網元年的一年之後——就建立了網校。北大附中網校則建立於 2000
年。當年,中國的中學興起「網校潮」,全國 300 家重點中學成立了遠程教育校際聯盟,不到一年就有 60 萬中學生注冊。

網校有了,「全國中小學生一起上名校」的美好景象卻不會配套到來,因為用戶至少需要有一台能上網的電腦。在 2000
年,全國所有城鎮家庭中,家裏有電腦的不到 10%,其他地區更可想而知。

國家層麵並非沒有努力過,2002 年 11 月,西部地區農村中小學開始試點遠程教學,發改委、財政部、教育部共拿出 3.64 個億分給了
5000 所學校——平均每個學校 7 萬多元,用於采購 VCD 機、電視,並建起 380 間電腦教室。

然而,同一年上海市僅新建的計算機房、網絡教室就有 468 間。在北京,首都教委也拿出 2000 多萬元分給 123
所中小學,平均每個學校 16 萬多元。

非典疫情期間的「課程上網」,凸顯了各地區的差距。

最發達的北京在停課後開始空中課堂,而 2002 年每一百個北京家庭中,就有 65
戶擁有計算機。這一水平將中國大多數地區遠遠甩在了後麵。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2005 年北京互聯網普及率為 28.7%,高居全國第一,是最低省份貴州的十倍;每百戶北京居民家庭,89
戶擁有計算機
/ 圖片來自:中國信息年鑒 2006

因此,當年 4 月 24
日教委的空中課堂上線,日均百萬的訪問量立刻擠爆了服務器。北大附中網校等也當即將線上資源免費開放,僅供京籍學生使用。

就在幾百公裏外的河北省一些地市,疫情同樣導致了中小學停課。由於家用電腦的普及率遠低於北京,這裏完全沒有網課一說,就連中高考班的學習都全憑自覺。

當年 8 月,101
遠程教育網、北京四中網校、北大附中遠程教育網入選《互聯網周刊》評出的百大最具商業價值中國網站。一共七家入選的教育網站,北京中學名校的網校就占了近半。

教育公平不僅僅要求一套優質的教學內容,或者一套出色的技術係統。它還必須是一套分配方式,讓人人有平等的機會獲取前兩者。即便是在基本脫貧的今天,中國基礎教育仍存在很大的機會不平等問題,科技與教育學自身給不出答案。

與此同時,一批一批的孩子長大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將視野投向他們成年之後的繼續教育。

在成年之後,教育還有可能繼續改變他們的人生和職業路徑嗎?

中國成人教育四十年,改變命運了嗎?

中國在終身教育領域早熟,卻不先進。

文革期間,函授、夜大等繼續教育形態就已經陸續上線。當初還沒有「販賣焦慮」一類的提法。評職稱、當幹部需要學曆,那就要想辦法製造學曆。

有段時間,國內各地都時興辦「電大」。1960 年,中國第一所「電大」——北京電視大學成立,第一期就吸引到 6933 人報名。在
2001 年高考年齡限製取消之前,「電大」和成人高考、自學考試一起,構成了中國的學曆製造機。

大學擴招之後,「電大」隨即成了劣質教育的代名詞,文憑基本靠買、考試基本靠抄,大量頒發的文憑最終不再被社會認可。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2010 年《新京報》報道了北京電大作弊門事件,幾乎每名學生都有小抄

現在,各地「電大」被國家合並成了「國家開放大學」。隨著文憑的通貨膨脹,這樣一份學曆對於利用終身教育促進公平、彌補教育水平差距的作用,無疑極為有限。

上世紀的中國終身教育一直沒有出現好模式。進入 21 世紀,這個行業忽然獲得了一個重大推力:考試。

改變個人的職業命運,速度最快、最卓有成效,而又門檻最低的手段,無疑就是考試。許多國內成人階段的教育領軍品牌都是靠考試起家的,比如致力於托福雅思的新東方,公考三巨頭,以及自考和在職研究生的尚德機構。

以公務員考試為例。看到今天公考大軍的規模,我們很難想象在 1989
年以前這個考試並不存在,國家工作人員的主要來源是包分配和托關係。

經過六年的試行,到 1994
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終於正式上線,當年隻有四千餘人報名。考試內容也隻有兩科:政治(現在的「公共基礎知識」),和類似今天「行政職業能力測驗」的一套智力題。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目前,全國國考加省考大軍的人數或已超過百萬

對於普通人而言,公考的好處在於幾乎對學曆沒有要求——大專及以上,成人自考函授電大均可報名。至少,它提供了平等進入體製內的機會。

2000 年,申論,這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分析性作文,加入了進來。從 2009
年起,曆年公考報名審核通過的人數都超過了一百萬,市場應運而生了。

就像教英語的新東方出了羅永浩、李笑來等諸多風雲人物一樣,公考領域也出牛人,比如粉筆網的創始人張小龍。

公考三巨頭,兩個主推線下;一個從線上起家,主推線上線下結合,就是粉筆網。

商業教育品牌往往麵臨一個兩難困境:大多數線下培訓班覆蓋麵有限,且費用相對昂貴,但線下覆蓋不到的地區往往品牌知名度也比較低。

比如,K12 階段的巨頭學而思曾公布,他們大部分營收均來自提供線下教學服務的 15 個城市,遠超沒有門店的城市的線上收入。

相對北上廣深而言,二至五線城市為成年人提供的線下教育機會仍不平衡。不過,隨著一線城市市場的飽和,教育市場開始發力中小城市和線上原生,以期覆蓋到更多的人。

中國麵向成人的教育產品中,純公開課或網絡大學性質的產品,比如網易公開課或萬門大學,大多屬於線上原生,而主打考試培訓的產品大多主要依托線下——除非在線上的口碑好到可以帶來流量效應。

在粉筆網之前,在線公考培訓並不成氣候。張小龍是中國終身教育領域的第一批「網紅」。公考的出題領域包羅萬象,講師也需要觸類旁通,他的講課風格張揚、充滿感召力,在創立粉筆網之前就已經吸引了一批忠實的口碑粉。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張小龍在講課

但教育並不是粉絲經濟。創立粉筆網,是基於一個帶有平等主義色彩的想法:「遇見更好的自己」,讓更多人能以便宜的價格,接觸到同樣優質的教學內容和服務。

為低價或者免費產品配備優質的服務,保證人人學得起的同時,向高客單價的個性化教育轉化,實現贏利。這是粉筆網的商業模式。它幾乎沒有營銷動作。

公考生和教職、編製考生使用粉筆網,經常是從題庫和各種智能的在線輔導和批改工具開始的。這個原生線上的產品為了適配互聯網和從線上到線下的教學服務,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功能優化。

由於幾乎沒有考生沒從題庫、書籍和課程中獲過益,參與者整體水平獲得了提升,公考圈內甚至流傳著「粉筆網的出現抬升了公務員考試的門檻」的說法。

考慮到這會帶來公務員隊伍整體素質的提升,進而帶來中國公共政策和服務整體質量的提升,「抬升公考門檻」是件好事。

在中國,「教大人」有沒有未來?

中國教育學界曾有過一波討論:中國的成人教育會終結嗎?

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終身教育——這幾個概念雖然相似卻有不同。「成人教育」在國人的認識裏,大多指給成年人提供學曆的教育;「繼續教育」則多指各類職業資格證的考試培訓,以及麵向職業提升的各種研修班。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與學前及中小學段(K12)「教小孩」的教育市場相比,「教大人」確實是個小一些的風口。前者的總市場規模大概是後者的兩倍,排除掉其中的學曆教育部分,差異會變得更大。

發達地區重視教育的家長會不惜血本,投資在孩子身上;但未獲得這樣投資的孩子長大以後,未必有足夠的視野和能力繼續接受教育,改變命運。

如今,體製化的成人教育的確在衰落。民辦院校和中職高職不再能給個人的職業生涯提供優勢,電大、函授、成人自考這些傳統的成人教育遺留項目正在逐步轉型,許多行業的繼續教育製度也逐漸成為雞肋。

國家目前對成人教育不足教育總投入的
2%,並且有遞減趨勢。同時,傳統成人教育也呈現出地域性的不平等。在江蘇、浙江等發達省份,參加成人自考的農村地區考生比例均超過
50%,而在西部省份,這一比例不到 10%。

商業在線成人教育的地域分布要遠比之公平。還以粉筆網為例,該 APP 在北上廣深的用戶不到
10%,超過一半的用戶來自二線及以下城市或農村。

互聯網一定程度上拉平了地域差距,但在社會上升日趨艱難的今天,成人教育仍能改變命運嗎?

或許我們應該重新審視「終身教育」的概念。

終身教育跟學會某種外語、通過某種考試無關,跟成為怎樣的人有關。即便目標沒有達成,這個過程所培養起來的學習習慣、視野和思維方式也會長期對一個人產生助益。

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大象公會

· 「活到老學到老」應該提倡。圖為 2018 年,濟南一老年大學迎來千人報名

中國的教育產業界特別容易出勵誌達人和意見領袖,從最早的新東方名師們,到後來的邏輯思維羅振宇、萬門大學童哲等等。這些人有的能幫你通過考試,有的能傳授某方麵知識,但持續的觀點和價值輸出才是他們立於不敗之地的法寶。

這方麵較為有趣的案例仍是粉筆網的張小龍。像羅永浩一樣,他是社交媒體的觀點先鋒,但在講課中,他會呈現出激烈、帶有強烈人文關懷色彩的形象,並要求旗下講師們研讀《論語》。

教育是強調價值觀的行業,不僅僅是創始人的價值觀,還包括產品的價值觀——比如平等可及,比如以最終的個人提升為目標,比如善待用戶、服務用戶。

可能對於那波已經長大成人的孩子,最後能改變他們職業道路和未來發展的,是全社會對「終身教育」和教育公平的信仰。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教育的城鄉差距,能在成人之後彌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