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南海成立政治安全專項組 習近平政權不安全?

官媒有一條消息很詭異,中共不知什麽時候成立了一個專門負責政治安全問題的警察領導機構。政治安全,在中共的術語中,等同於政權安全,成立一個這樣的專門機構,是因為政權還不太安全嗎?

中國司法部『檢察日報』7月6日報道稱: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政治安全專項組近日在北京首次召開會議,要貫徹落實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維護國家安全的決策部署。會上說,“政治安全攸關國家安危……”強調要“依法打擊各種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宗教極端活動”。這有點像是針對香港、中國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外國勢力”去的?但又不完全是,範圍很大。這個小組的組長是中央政法委副秘書長雷東生。

上麵涉及的問題本來由國安部和公安部掌管,現在劃給了這個政治安全專項組?平安中國建設協調小組猛聽起來會以為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名稱,它跟習近平直接領導的中共中央國家安全領導小組是什麽關係,習近平是不是同時兼任平安小組組長?

在中共政權中,負責安全的至少有國安部,公安部,司法部,政法委,現在又冒出一個負責政治安全問題的機構,有人分析,層層加碼,
做到安全中的安全,萬無一失,最高決策者恐怕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傳統上,由於中共敵對意識很強,講安全感的時候就可能意味著周圍敵人密布,所謂的敵人往往是周邊的,內部的,外人還遠遠搭不上邊。

而且這次會議毫不諱言,明言“政治安全”,意味著政權安全,在中國黨國一家體製中,政權安全就是黨中央安全,黨中央安全就是核心習近平本人的安全。

結合另外一篇報道來看,似乎這裏說的安全透出的另外一種意味,就是習近平政權的不安全感其實異常強烈。不安全感的主要原因來自對執掌安全機構的安全感產生了嚴重懷疑。這篇7月8日多家中國官媒轉載的文章題目就很嚇人:“繼周永康、馬建等‘政法虎’接連被查後,全國政法係統要‘清理門戶’”。

不誇張地說,官媒使用這樣的題目,很黑社會。清理門戶,這是黑社會術語。管不得中央黨校前教授蔡霞批評習近平讓“全黨圍著一個人轉,這還叫政黨嗎?早就不是政黨了。他就是一個黑幫老大,政黨是他手裏捏著的一個工具而已,所以,這個黨成了政治僵屍。”

本來政法係統是習近平黨中央的“刀把子”,現在為什麽要在這裏麵“清理門戶”?報道說,“在周永康、馬建等‘政法老虎’接連被查後,一場劍指全國政法隊伍之中‘害群之馬’的清除行動,已經啟幕。”

周永康是前中共常委,被稱為“政法王”,以腐敗的名義清除,在監獄裏已經呆了好幾年,馬建是前國安部副部長,也以腐敗的名義清除,也在監獄裏呆著,為什麽死馬要當活馬醫,把他們抬出來嚇人?

難道獨獨政法係統壞人多?這篇文章列舉,公安係統,原副部長李東生、孟宏偉、孫力軍先後落馬。檢察係統內,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陳旭、吉林省人民檢察院原檢察長楊克勤落馬。在法院係統內,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長奚曉明、江蘇省高院原院長許前飛、安徽省高院原院長張堅、雲南省高院原院長趙仕傑也先後被查。

除了腥風血雨的“清理門戶”,“刮骨療毒”,中南海決定2021年至2022年3月進行自下而上的政法隊伍教育整頓運動。中共政法委已成立“全國政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辦公室”,主任由習近平親信、中共政法委秘書長陳一新出任。

這場政法隊伍的整風一直要延續到中共二十大前,二十大前那個日子,本來是習近平兩屆總書記到期的時候,但現在廢除了國家主席任期製,習近平的總書記應該也就可以順延了。但順延的過程要預防發生各種不滿,刀把子就要嚴加控製,不能有絲毫放鬆。

分析人士指出,詭秘的是,在中國,習近平保權,有嚴重的不安全感,這種不安全感越強烈,就越是弄得雞飛狗跳,人人不安全,首先要防的是周邊的,政法部門一次次“清理門戶”,就是要周邊的人絕對忠誠,保江山,防政變,結果政法部門從高官到低官,沒人安全。

社會安全更談不上,香港本來是一個安全和平高度自治,享有自由的社會,現在北京派出的安全署去了,香港人從此失去了安全感,說話說不好都要犯顛覆政權罪或者勾結外國勢力罪。從經貿戰到香港危機再到新冠疫情,危機四伏,敢於批評當局的,尤其敢於批評習近平的,更不安全,這不,清華大學教授許章潤就被抓去了。

國際環境安全嗎?中共前中聯部副部長周力在『中國社會科學報』發表題為『積極主動做好應對外部環境惡化的六大準備』,分別是一、要做好中美關係惡化加劇、鬥爭全麵升級的準備;二、要做好應對外部需求萎縮、產業鏈和供應鏈斷裂的準備;三、要做好新冠病毒疫情常態化、病毒與人類長期共存的準備;四、要做好擺脫美元霸權、逐步實現人民幣與美元脫鉤的準備;五、要做好全球性糧食危機爆發的準備;六、要做好國際反恐勢力回潮的準備。

六大準備意味著中共國際上麵臨的六大危機,國際國內,事情做到了這種地步,習氏政權安全感嚴重缺失。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中南海成立政治安全專項組 習近平政權不安全?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