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從未真正“統一” 這是誰的美國?


· 
全文共 7961 字,閱讀時長約 20 分鍾


· 
本文來源:亞當斯密經濟學(劉勝軍微財經出品)

 

即使我站在第五大道朝某個人開槍,我也不會失去選民。——特朗普(2016)


作 者 | 劉勝軍

01


美利堅從未真正“統一”(united)


世界上有兩個美國
:一個是特朗普和福克斯新聞的“憤怒的美國”,他們仇視移民,宣揚種族主義,否認科學和真相,“戴口罩毋寧死”,熱衷於陰謀論,高舉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的大旗;另一個美國是我們“記憶中的美國”:一個自由、民主、法治、創新、科學、包容、多元的“燈塔國”。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福克斯新聞是特朗普心中唯一的“真新聞”

如今的美國,正處在曆史上第二次大分裂之中,第一次大分裂是南北戰爭時期(1861-1865),圍繞解放黑奴的戰爭最終以北方勝利而結束。此次分裂程度甚至超過第一次分裂,因為人們連基本的事實(真相)本身都難以達成一致

• 44% 的共和黨受訪者認為比爾·蓋茨將通過新冠疫苗將跟蹤芯片植入人體。隻有 19% 的民主黨受訪者、24%
的獨立黨派人士相信這種觀點。

02


陰魂不散的李將軍

第一次大分裂時期,南方軍隊總司令羅伯特·李將軍,最終率領軍隊投降。戰爭結束後,李將軍反對為自己修築雕像和紀念碑,希望國家能盡快走出戰爭傷痛。雖然李將軍早在
1870 年就去世了,但他的“撕裂影響”卻延續至今,這是他做夢都想不到的。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右三為李將軍

李將軍去世後,美國興起“失落的事業”思潮。這種思潮認為,南方邦聯明知注定失敗卻還堅持戰鬥,是為“捍衛南方生活方式”的理念而戰,用這塊遮羞布巧妙淡化了奴隸製這一“原罪”。在這一思潮推動下,20
世紀 20 年代開始美國多地陸續修建李將軍雕像
,他的形象甚至出現在美國硬幣和郵票上。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弗吉尼亞大學的李將軍雕像

1950-1970年代,美國爆發浩大且持久的民權運動,針對黑人的“顯性歧視”逐步被消除。1957年9月25日,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派遣101空降部隊的1000名士兵,護送以“小石城9勇士”聞名全美的黑人學生從“中心中學”正門進入學校,成為曆史的經典畫麵。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但隱性的歧視從未消失。在“美利堅分眾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撕裂加劇了。

2015 年,新奧爾良市將最後一座李將軍雕像移除;2016 年,休斯敦市決定將“羅伯特·李中學”更名。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2017 年 8
月,弗吉尼亞州政府準備拆除羅伯特·李的雕像。結果引發了美國種族主義者的大規模騷亂,他們手舉火炬高喊“一個種族,一個國家,停止移民”的口號,暴力衝突造成了
38 人死傷。在這場衝突中,特朗普總統顧左右而言他。

03


弗洛伊德之死

樹欲靜而風不止。今年
5 月,黑人喬治·弗洛伊德被跪殺
,再次引發全國騷亂。在這場至今仍未停歇的全國怒潮中:

• 美國國父華盛頓、傑斐遜的雕像被毀。傑斐遜雖曾寫下“人皆生而平等”的不朽名句,但他曾擁有
600 名黑奴。華盛頓也是如此。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雕像被毀。新大陸的發現,給印第安人帶來了滅頂之災,也催生了黑奴販賣。

• 美國內戰時期南方邦聯政府“總統”傑斐遜·戴維斯的雕像被毀。

• 美國國歌《星條旗》作者弗朗西斯·基的雕像被毀。

• 美國第一夫人梅拉尼婭·特朗普的木質雕像在她位於斯洛文尼亞的老家附近遭縱火後被移除。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黑人的憤怒,不僅僅因為弗洛伊德之死,更是因為他們對社會現實的憤懣。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美國的“黑白差距”

如今,美國被撕成了兩半,憤怒的兩半。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皮尤研究中心 2015 年研究顯示,美國中產階級家庭所占比例已不到一半,從 1971 年的 61% 減少到
49.4%,中產階級已不再是這個國家的大多數

美國正在從“橄欖型社會”走向“啞鈴型社會”。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04


奧巴馬當選加速了美國大分裂

2008 年在金融危機的風雨飄搖中,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一位黑人總統。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時刻,是高呼“I have a dream”的馬丁·路德·金夢想成真的時刻。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碧昂絲在奧巴馬就職典禮獻歌

然而,危機恰恰在這時萌芽。

奧巴馬的當選,令美國白人群體非常震驚和失落。特朗普之所以在選舉中拿奧巴馬出生證大做文章,政治上的原因很簡單:白人不願意接受奧巴馬當總統這樣一個事實。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一個哲學意義上的問題出現了:這是誰的美國?

05


誰的美國?

從法律上講,美國是所有美國公民的美國,不論膚色和種族。但是,任何國家都存在“路徑依賴”。美國最初的移民是白人,第二批移民是黑人(但以奴隸身份),第三批是其他族群例如拉美裔和亞裔。如果把美國比喻成一家公司的話,在很多白人眼中,隻有白人才是美國的“開創者”、是原始股東,其他人是來打工的經理人或者普通員工。

早期的美國移民具有高度的“同質性”:除印第安人之外,1790 年美國有 392.9 萬人,其中 69.8 萬是奴隸。在白人當中,60%
是英格蘭人,80% 是不列顛人,98%
是新教徒
。首任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傑伊說: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感謝上帝,給了我們國家如此團結一致的人民,他們有共同的祖先、同樣的語言、信仰同一宗教、遵從同樣的治理原則,習俗風尚非常相近……

滄海桑田,物是人非。白人群體慢慢發現:1)白人占人口比重不斷降低;2)白人在工作中競爭不過新移民。原因很簡單:新移民初來乍到,往往比較拚搏、吃苦,而且成本低。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亨廷頓在 2004 年出版的《誰是美國人?》中,敏銳地發現族群結構改變“對美國民族認同的挑戰”。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06


“新移民”改變美國

特朗普癡迷於修牆的背後,是白人對新移民的憤怒情緒與日俱增。尤其是來勢洶洶的墨西哥移民。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20 世紀 70、80、90 年代,墨西哥人分別占美國全部合法移民的比例為 14%、23% 和 25% 。

• 美國非法移民數量
1995 年為 400 萬人,2000 年達 1000 萬人。其中,墨西哥人分別占 58% 和 69% 。

• 2000 年,在美國以外出生的美國移民中,按原籍計算,墨西哥以 784 萬位居第一(占 27.6%),排在第二名的中國僅為 139
萬人(占 4.9% )。

• 2002 年美國非拉美裔白人生育率為 1.8,黑人為 2.1,拉美裔為 3 。

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孽債:墨西哥人是唯一有資格對美國提出“領土要求”的移民群體:得克薩斯、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加州、內華達州、猶他州的土地幾乎全部曾經屬於墨西哥。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更令白人不滿的是,墨西哥人的海量湧入給美國社會的“同質性”帶來了嚴峻挑戰。墨西哥人的“歸化率”僅為
32.6%,在諸多移民群體中墊底
,遠低於菲律賓人的 76.2% 和華人的 68.5% :

• 墨西哥人喜歡紮堆。2000
年,墨西哥裔移民中有 2/3 居住在美國西南部,其中一半在加州
。據估計,2010 年洛杉磯人口中 60%
是拉美裔,導致洛杉磯的學校淪為“墨西哥學校”

• 在移民人口占多數的街區,墨西哥人會讓子女保持原有語言不變。西班牙語(墨西哥的官方語言)的流行,已經成為無法改變的趨勢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尋夢環遊記》以墨西哥亡靈節為背景

• 美國西南部正淪為美國的“魁北克”——加拿大魁北克地區是法國人後裔,至今仍說法語、信天主教。在美墨邊界美國一側的 12
個重要城市中,拉美裔人占全市人口 90% 以上的有 6 個,80% 以上的 3 個,70% 以上的 2 個,隻有 2 個城市低於
50% 。

△墨西哥裔人慶祝美國獨立日

下麵這件事刺痛了很多美國白人:

• 1998
年洛杉磯一場足球賽,大量墨西哥裔美國人隻給墨西哥隊加油,對美國隊喝倒彩,向美國球員扔東西,還毆打了一名揮舞美國國旗的觀眾。


有人將美國西南部調侃為“美西哥”(MexAmerica)、“墨西福尼亞”(Mexifornia)
。羅伯特·卡普蘭
1997 年評論道:

• 孤星州(得克薩斯州的別稱)與墨西哥北部的統一,是正在悄悄地和令人厭煩地進行之中的曆史。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07


奧巴馬的美國 vs 特朗普的美國

可以說,奧巴馬和特朗普代表的是兩個美國:新移民的美國和白人的美國。

麵對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為何特朗普和拜登的反應迥異?答案並不複雜:


• 
大概 40% 的民主黨議員由黑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擔任,而共和黨中隻有 6% 。
 

△被特朗普要求”回自己國家”的四名民主黨女議員

2012年,奧巴馬政府推出“童年入境暫緩遣返計劃”(DACA)。

2017 年 9 月,特朗普正式宣布廢除 DACA,引發大規模抗議。

2018 年 8 月,華盛頓特區聯邦地區法官約翰·貝茨下令,特朗普政府必須完全恢複 DACA,包括接受新的 DACA 申請。

美國司法部“強烈反對”法院的裁決,強調“上一屆政府違反了我們執行移民法的義務方針,為大批非法外國人施行了非強製性的移民政策。”

在弗洛伊德之死的社會動蕩中,特朗普和拜登選擇了為兩個截然不同的美國“站台”。

08


特朗普的成功在於他看到了“另一個美國”

2016 年 11
月,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舉世震驚,很多人半天回不過神來:一個舉止粗魯、品行低劣、病態自戀、謊言連篇、從來不缺醜聞的人為何居然會勝選?

秘密在於:在“邪惡軍師”班農的幫助下,特朗普發現了“另外一個美國”:43%
的選民是沒有大學學曆的白人

這些人堪稱特朗普的死忠粉。特朗普在 2016 年競選時曾經狂言:

• 即使我站在第五大道中間,朝某個人開槍,我也不會失去選民。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特朗普 2016 年 10 月 22 日在鐵鏽地帶的賓州的競選演講中說道:

• 我隻為一個利益集團服務,那就是你們,美國人民。

這些“美國人民”是怎樣的人?處於高收入年齡階段(25-54
歲)的美國人,近四分之一沒有工作。美國有五分之一的家庭,無人工作養家。4500 萬美國人吃不起飯,4700
萬美國人生活於貧困之中。

如何理解這批“死忠粉”?

吳敬璉先生、資中筠先生都曾向我推薦讀一本書《鄉下人的悲歌》。這本書是理解“特朗普崛起”和“美國大分裂”的鑰匙。

2016
年特朗普競選美國總統成功的第二天,《鄉下人的悲歌》突然衝上美國亞馬遜圖書銷售總榜第一名,因為作者萬斯“以悲天憫人、體察入微的筆觸進行社會學解讀,分析了社會底層的白人如何推動特朗普的崛起。”


Hillbilly(貧困的白人群體)
的孩子長大後前景黯淡,多深陷吸毒、酗酒、奉子成婚、家庭暴力、工作不穩定、貧困甚至坐牢的絕望處境。正是這些人成就了特朗普

“影子總統”班農顯然也受到了該書的啟發。在 2017 東京演講中班農說: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J.D.Vance
寫了一部了不起的書,叫做《Hillbilly Elegy》(鄉下人的悲歌 )
。書上講述了特朗普革命的社會基礎
,美國的勞動階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在過去幾十年的倒退。

萬斯出生於美國“鐵鏽地帶“的一個普通工人階層家庭。他受到上帝的眷顧而畢業於耶魯大學法學院,躋身成功人士。然而,他無法忘記那些和他一樣的背景卻在社會底層沉淪的千千萬萬人:在家鄉經濟日漸衰落的大背景下,當地人們生活陷入一個惡性循環:父輩們貧窮,酗酒,濫用藥物,家庭暴力時有發生。沒有前景的生活讓他們充滿怨恨與憤怒,受困於生計又使他們思維固化,所有的選擇都毫無意義。生而貧窮“就如原罪一般,終身困擾著當地人”。萬斯在《鄉下人的悲歌》中寫道:

• 我的童年很窮困,生活在鐵鏽地帶(Rust
Belt)俄亥俄州的一座鋼鐵城市。從我記事時開始,這座城市的工作崗位就在不斷流失,人們也逐漸失去希望。我父母中的一位接近整整一生都在和毒癮作鬥爭。把我帶大的外祖父母連高中都沒畢業。我的家鄉小鎮僅僅去年就有幾十人因為吸毒死去。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一對夫妻吸毒過量死於車中,孩子就坐在後排座位上


我想讓人們知道那種對自己瀕臨放棄是一種什麽樣的感覺,以及為什麽會有人放棄自己。調查顯示,白人工人階級是美國最悲觀的群體。拉美裔移民當中許多人麵臨著難以想象的貧窮,但白人工人階級比他們還要悲觀。美國黑人的物質生活前景仍然落後於白人種族,但白人工人階級比他們還要悲觀。

• 1970 年白人孩子住在貧困率 10% 以上的社區的比例為 25%,2000 年,這一比例上升至 40%。2011
年,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一項研究顯示:“與 2000 年相比,2005
至 2009
年間住在極度貧窮社區的居民更有可能是白人、土生土長、高中或大學畢業、自己擁有住房且不接受政府援助
。”

班農指出:

• 特朗普革命的社會基礎,是美國的勞動階層和底層人民的生活在過去幾十年的倒退。我們現在看到發生在美國的工業區域發生的是文化的坍塌,社區的解體解體。隨著好工作機會的失去,造成的是作為家庭支柱的人隻能找到的不足以養活家庭的工作,這樣的危機是美國最大的危機之一。你們可能也聽到了阿片危機,那也是美國最大的一個危機。

在美國,濫用處方和非法鴉片類藥物,以及吸食過量造成死亡人數飆升,已達疫情水平,被稱為“阿片危機”。以合成類鴉片為罪魁禍首的過量藥物濫用,成為
50 歲以下美國人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2016 年,藥物過量使 63,600
多名美國人喪生。據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估算,
2015 年鴉片類危機造成的損失就達 5040 億美元,接近 GDP 的
3%
。被特朗普解雇的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將鴉片危機稱為美國的“頭號致命問題”。2017 年 10
月,特朗普總統宣布美國的鴉片危機進入“公共衛生緊急狀態”。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與鴉片相關的死亡人數

連一向對特朗普批評有加的哈佛大學前校長、奧巴馬時期的美國財長薩默斯也在 2018
年發表了一篇文章開始“重新發現特朗普的美國”:

• 我陪妻子在兩周時間裏,驅車穿越了北美大平原和落基山脈,經過了一些浪漫的“鬼城”,但更多時候,我們看到的是荒廢的咖啡館、加油站和旅館
 

△“天才經濟學家”薩默斯在奧巴馬講話時打瞌睡

• 地廣人稀的現象似乎不僅存在於農村,也存在於城市。我們參觀的每一個景點都有足夠的停車位,車位數量都是到訪遊客數量的
10
倍。我開始比過去更深刻地理解,在與土地的聯係更為緊密的小地方
,那些祖祖輩輩過著同樣生活的人們是什麽樣的。在我們此行造訪的大多數地方,人們過去幾十年來一直傾向於投票支持共和黨。

如果你理解了這些人的心理狀態,就可以很好地理解為什麽特朗普四處放炮卻依然旗幟不倒。《鄉下人的悲歌》這樣描述鄉下人:

 當丟掉自己工作的時候,他還認為自己是受到了不公正的對待。他總是想要責怪除自己之外的任何人。

 社會學家的研究認為,鄉下人很早就學會用逃避的方式來處理令人不安的真相,或者是假裝現實比真相要好。

• 在米德爾敦,立普通高中的新生中有
20% 在畢業前輟學
。大多數人不會拿到大學畢業證書。走遍這座城市,雖然這裏
30% 的年輕人一整個星期的工作時間加起來不會超過 20 個小時,但卻沒一個人意識到自己身上的懶惰

 

 

奧巴馬和失業工人喝啤酒

• 一位阿巴拉契亞大家庭的家長一生當中從沒幹過有固定薪水的工作。最終,他自己兒子的證詞出賣了他:“父親總是說自己曾經工作過。我看他唯一的工作就是動動自己該死的屁股。搞不懂他為什麽不實話實說。父親是個酒鬼,整天醉醺醺的,從沒帶過食物回家。是媽媽一直在養育著她的孩子們,如果沒有媽媽的話,我們早就死了。”

09


全球化與美國鏽帶的塌方

美國鄉下人的生存狀態,深刻折射出了美國產業經濟結構的變遷,以及全球化對美國底層社會的衝擊

萬斯描繪了全球化如何摧毀自己的家鄉:

• 現在的米德爾敦市中心就像是美國工業輝煌時期的一處廢墟。阿姆科-川崎鋼鐵公司源於 1989
年一次並購,並購的雙方是阿姆科和川崎(Kawasaki)。直到 20 世紀 50
年代,邁阿密流域雇員最多的‘四巨頭’——辛辛那提的寶潔、漢密爾頓的冠軍紙業、米德爾敦的阿姆科以及代頓的美國國立現金出納機公司……川崎是一家日本公司。設想一下,在一座到處都是二戰老兵和他們家人的城市中,這項並購消息宣布的時候,人們很自然就會想到東條英機跑到俄亥俄州的西南部開工廠來了川崎的這項並購所代表的是一個難以忽視的真相:美國製造業在後全球化時代的不景氣。阿姆科這樣的公司想要存活下去,不得不進行重組。川崎給了阿姆科這樣一個機會。如果沒有這個機會的話,米德爾頓的門麵企業很可能早就分崩離析了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10


特朗普主義隻是病症而非藥方

特朗普的確聽到了這些底層民眾的聲音,但特朗普主義並非藥方。奧巴馬說: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特朗普與奧巴馬總統交接儀式上的肢體語言

• 這不是從特朗普開始的。他是一種症狀,而不是原因。他隻是利用政治家多年來一直煽動的怨恨。

特朗普粗魯、偏執卻大受歡迎,因為他的舉止正是鄉下人的影子,他們喜歡這樣粗魯的人,更重要的是,特朗普喜歡找“替罪羊”,這正是鄉下人最開心的事情。萬斯寫道:


我們經常在嘴上說努力工作有多麽重要,但卻告訴自己找不到工作的原因是我們感覺到的不公:所有的工作都被中國人奪走了。這些都是我們為了解決認知不協調而編造的謊言——我們看到的世界與我們宣揚的道理之間的大相徑庭。

失敗者往往心懷怨恨。特朗普利用了這些人的“憤怒”,將奧巴馬-希拉裏描繪成腐敗的既得利益者。萬斯寫道:

• 我的高中同學沒有一個上常春藤,而奧巴馬上過兩所常春藤名校,且都表現優異。他聰明、富有,說話像個憲法學教授——事實上他就是。他口齒清晰、聲音動人、說話不偏不倚,不像我們這地方的人;他的履曆完美的嚇人;他舉手投足都透著一股自信,因為他深知現代美國任人唯賢的體製就是為他打造的。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奧巴馬和希拉裏都是名牌大學法律專業畢業

與奧巴馬-希拉裏相比,這些鄉下人來自另一個美國:

• 生活狀況不佳,對社會心懷不滿。

• 受教育程度低,通常遠離主流媒體,缺乏理性思辨能力。


不屑於傾聽那些“理性、負責任”的聲音,隻願意傾聽那些願意關心他們狀況的特朗普們。特朗普之所以肆無忌憚攻擊主流媒體,正是因為他的粉絲壓根兒就不看那些媒體。

• 憑直覺思考,對特朗普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否“靠譜”缺乏判斷力。

• 他們不在乎真相,隻希望聽到自己認為的真相。這是特朗普謊話連篇但支持率不減的關鍵原因。

• 認為自己遭遇了“不公平對待”,希望懲罰那些被認為加害自己的人,例如社會精英群體、華爾街和中國製造。他們喜歡“替罪羊”。

著名學者勒龐在《烏合之眾》一書中生動揭示了底層民眾的心理特征:

• 群體不善於推理,卻急於采取行動。

• 他們就像受到催眠的人一樣,一些能力遭到了破壞,另一些能力卻有可能得到極大的強化。

• 群體在智力上總低於個人。

• 群體沒有能力做任何長期的計劃或打算。

• 群體表現出來的感情無論是好是壞,其突出的特點就是極為簡單和誇張。

• 由於群體太好衝動、太多變,因此它不可能是道德的。

• 當他加入一個不負責任的群體時,因為很清楚不會受到懲罰,他便會徹底放縱野蠻和破壞性的本能。

• 群體沒有推理能力,它無法表現出任何批判精神,不能辨別真偽或形成正確的判斷。

悉尼大學的基恩教授說:

• 民粹主義之所以如此誘人,是因為它能喚起人們對改善生活的期望。但這樣的改善是有代價的。

這些領袖往往具有很強的人格魅力,他們煽動群眾的三大手法是:斷言法、重複法、傳染法。特朗普是經典案例:他斷言希拉裏是騙子(crooked
Hilary)、媒體都是假新聞(fake news),不論別人如何指出他的“事實性錯誤”但都照說不誤,謊言重複 1000
遍就會變成真理。拿破侖說過,“重要的修辭法隻有一個,那就是重複。”

《烏合之眾》指出:


領袖更有可能是個實幹家而非思想家。在那些神經有毛病的、好興奮的、半癲狂的人中間,尤其容易產生這種人物。他們對別人的蔑視無動於衷,或者這些隻會讓他們更加興奮。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特朗普當選是給美國社會的“警鍾”。但是,特朗普主義並不能真正解決美國麵臨的問題,他隻是一劑麻醉藥而已

11


“兩個美國”的又一次對決

2020 年 11 月的大選,其實是“兩個美國”的再一次對決。

2016 年大選,特朗普的成功在於刺激了“鄉下人”站出來投票。

2020 大選,族群的撕裂、疫情危機和陰暗的社會前途將刺激更多人出來投票。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特朗普 2020 年大概率下台,原因在於:

• 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美國人對特朗普種族主義的質疑和警惕。少數族裔在過去四年已經看清了特朗普的“白人主義”真麵目,必將在 2020
年大選中捍衛自己的生存權。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新冠疫情失控,引發了美國人對特朗普能力和人格的恐懼。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特朗普對“美國核心價值觀”的破壞,引發了美國國家認同感的危機。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利用社交媒體定向“洗腦”,是特朗普的殺手鐧。但最近社交媒體平台開始“封殺特朗普”:推特、Reddit、穀歌旗下的YouTube、亞馬遜旗下的
Twitch 都開始限製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激化仇恨的言論。唯一一個沒有封殺特朗普的
Facebook,不僅遭遇員工抗議,而且被抵製:美國民權組織號召全體廣告商 7 月停止投放 Facebook 和 Instagram
廣告,阿迪達斯、星巴克、可口可樂、聯合利華、福特、大眾汽車、微軟等紛紛宣布加入抵製陣營。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共和黨人正在覺悟:特朗普一度成功綁架共和黨。但隨著其行為的日趨極端化,越來越多忍無可忍的共和黨人開始說不,並將在 2020
年大選中爆發。共和黨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林肯計劃”(Lincoln
Project)當天發布了一則視頻廣告,嘲諷特朗普的對華政策,“中國知道特朗普是誰:軟弱、腐敗、受人譏笑,中國每次都能打敗他。不管特朗普說什麽,中國都一眼把他望到底。”

在全美民調中,特朗普的支持率已經下降了8到9個百分點,贏得連任的可能性不到 40%,相比之下,5 月份時這一數字為 50%
。高盛(Goldman Sachs)策略師本周早些時候指出,從市場定價預測來看,民主黨看起來有可能分別以
62%、61% 和 85% 的支持率拿下白宮、參議院和眾議院
,高於 2 月 26 日的 43%、30%
61%。

美國第二次大分裂走向何方,很大程度上取決於2020年11月份的總統大選。拜登呼籲:

• 特朗普的憤怒和分裂政治是沒有答案的。讓我們一起找回這個國家的靈魂!

的確,這次大選是美國的“靈魂之戰”,它將重新界定:美國是誰的美國?美國是怎樣的一個國家,以及美國能否繼續偉大。“林肯計劃”號召美國人民:


• 是時候做出選擇了,美國,還是川普。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 END –

記得轉發給你腦海中第一想起的群~

 

 

 

 


第二次美國大分裂


劉勝軍

堅持講真話的經濟學家

國是金融改革研究院院長

2014 年參加總理經濟座談會

70 後經濟學家代表人物之一

著有《下一個十年》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第二次美國大分裂:從未真正“統一” 這是誰的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