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聞

佛家故事:釋僧徹與陷泉寺

文:陸文來源:正見網山西絳州(今運城一帶)有位很有道德且精通佛法的出家人,法名釋僧徹(chè)。他年少時就精明練達;後來在孤山的西面建造寺院修行,四周樹木很多,環境清幽,很有山中居所超凡出塵 的意味。當初山上沒有水,釋僧徹只能遠從山下汲水擔上山飲用。一天地面突然就下陷,凹陷的地方湧出了泉水,人們都認為這是他的誠心感動神靈的結果。後來房仁裕(唐朝著名官員,名相房玄齡的遠房族兄)當了刺史,為表彰僧徹所建的寺院,便根據地陷出泉水的神跡 ,取名為「陷泉寺」。

《龍文鞭影》三餚(2):詩窮五際 易布三爻

文:正見神傳文化 編輯小組來源:正見網【原文】詩窮五際,易布三爻。
shī qióng  wǔ jì ,yì bù sān xiáo。
詩窮五際,易布三爻。
ㄕ ㄑㄩㄥˊㄨˇ ㄐㄧˋ,  ㄧˋ  ㄅㄨˋ ㄙㄢ ㄒㄧㄠˊ

【命運的迷霧】遺米化珠

記者/主持人:陸平 主持人: 陸平 點擊收聽《清代名人軼事》記載,道光三年夏天,宰相潘世恩的家鄉發大水,淹沒了許多村莊,街上到處都是要飯的老百姓,許多人餓死,朝廷的災糧又遙遙無期,潘世恩便開倉把家裡積屯的糧米賑施發放給老百姓。

杯酒分兩邊 古今堪稱齊

文:秋雨來源:正見網很多朋友大概都吃過鴛鴦火鍋,一個鍋分兩邊,可以做成不同的口味。而將一杯酒分成兩邊,這邊喝光那邊不動的,大概就很少有人見過了。

歷史故事:亡母救子,原來真有鬼神存在

文:陸文 來源:正見網中華文明,向來敬仰天地神明,人民大眾整體上都是信神的,都是有神論者。可是相生相剋,有陽就有陰,古代還真有個別不信神的人。例如南北朝時,就有個年輕人叫彭虎子,膂力很大,靠著這股血氣之勇,經常放狂言說世上根本就沒有鬼神。他母親死後,有陰陽先生推算時辰後告誡他說:「某天殃煞會回到你家來,很兇,最好出去躲避一下。」迴避「殃煞」是中國 一些地區由來已久的喪葬習俗,相傳那時亡靈會被鬼差帶到生前住所告別,活人要迴避,以免陰氣相衝帶來災難。

《龍文鞭影》三餚(1):欒巴救火 許遜除蛟

文:正見神傳文化 編輯小組來源:正見網【原文】
欒巴救火,許遜除蛟。
Luán bā jiù huǒ , xǔ xùn chú jiāo 。
欒巴救火,許遜除蛟。
ㄌㄨㄢˊ ㄅㄚ ㄐㄧㄡˋ ㄏㄨㄛˇ, ㄒㄩˇ ㄒㄩㄣˋㄔㄨˊ ㄐㄧㄠ。

一路聖緣:摩天國與金字塔(十二)

文:啟航來源:正見網摩彩來到巨樂國的第三年,摩地國年輕的國王剛樂挑戰巨樂國,代樂決定帶兵出去迎戰。在神廟裡,代樂叩拜神靈,祈求神靈的護佑。越辰看見國王和王后之間緣分這條線即將走到盡頭,從摩天國伸出的地緣之線還牢牢的綁在王后的腳上,和一個巨大的建築相連。越辰知道國王此去凶多吉少,知道王后會返回摩天國,面對這樣的結局,越辰沉默無語。

【成語故事】梁上君子

記者/主持人:文逸飛 主持人: 文逸飛 點擊收聽「樑上君子」,就是小偷的代稱,這句成語出自於《後漢書·陳寔傳》。意思是說偷別人家的東西怕被發現,而躲在屋樑上的人。

歷史故事:唐僖宗棋藝乃是天賜

文:陸文 來源:正見網唐僖宗 李儇(xuān)(西元873至888年在位),未登基前,曾被封為晉王。他素來聰明無比,多才多藝,可就是不會下圍棋。一天晚上,唐僖宗夢見有人把三卷棋經燒成灰讓他吞下去。醒來之後,他傳旨讓棋待詔來看他下棋,棋待詔就是輔導和陪伴皇帝下棋的圍棋高手。棋待詔發現,此時唐僖宗突然之間棋力大進,布局、棋風均大出人的意料。

信與不信兩結局

文:如一來源:正見網後周世宗柴榮雄才大略,在位時,全面改革,開疆擴土,戰無不勝,被譽為五代時第一明君,但為何在位僅五年六個月,就身死國滅呢?

旅店主人與兩個小妾

陽子到宋國去的半路上,住進一個旅店。那個旅店的主人,有兩個小妾,一個長得很漂亮,另一個長得卻特別丑。

生於憂患 死於安樂

文:惜時來源:正見網古代聖賢有戒訓告人: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但人的惰性往往指使人貪圖享樂而逃避苦難。當今中國 大陸的人們更是如此,由於物質條件提高了,很多人幾乎從出生就沒吃過什麼苦,大多數獨生子女更是在蜜罐中長大的,逐漸的養成了自私、霸道、強勢的性格。這一類人就更不懂得「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道理了,在他們的三觀當中,追求享樂就是理所當然的,把「不勞而獲」、「一夜成名」、「窮奢極欲」等當作一種夢寐以求的價值取向。甚至很多人年紀輕輕就不願努力、不思進取,理想竟然是「什麼都不用做就有錢」或者是找一份「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而且這部分人卻又十分愛抱怨,受挫能力不強,生活中遇到點苦難或者工作上稍微多做點事就開始憤憤不平,總覺得自己吃了很大的虧。

道家修鍊故事:桂林劉仙岩的來歷

文:陸文 整理來源:正見網在桂林城南的南溪山公園內有個劉仙岩,據說有位當地著名的道家修鍊 者,曾在這個岩洞中修鍊,這位修鍊者姓劉,名景,字仲遠(西元967一1085年),故而得名「劉仙岩」。 劉仙岩位於山南半腰,岩洞內分東西兩部分,洞室之前還有一個突出的天然陽台。室內有天然的床榻、棋枰,石刻琳琅滿目,多為記述這位道家修鍊者劉景(字「仲遠」)得道成仙之事。

敦煌莫高窟的神聖造像與壁畫

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 敦煌位於河西走廊的西端,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莫高窟又稱「千佛洞」,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366年)。相傳當時有一位禪師,名叫樂尊,在此地歇息時正值黃昏夕照,猛抬頭望見三危山金光萬道,萬千尊佛顯身其間。樂尊見佛顯聖,滿懷虔誠,僱人在這個斷崖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其後又有一僧,名叫法良,開鑿了第二個洞窟。

因果報應實錄:李進士的奇特經歷,欠債一定要還

文:雲開來源:正見網唐朝有位姓李的進士,他曾經夢見不少人追趕自己。在夢中,他被追趕得無處可逃,只得跑入一座城池。走入一道大門,進門就是大廳,敞亮宏偉。開始,沒發現有人,他便徑直走進去,側身坐在一張大床的床角上。

【成語故事】歲在龍蛇

記者/主持人:雪莉 主持人: 雪莉 點擊收聽「歲在龍蛇」這一成語出自於<<後漢書.鄭玄傳>>,是用來指壽數到了。
鄭玄是東漢時期的經學大師。他自幼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十二三歲就能背誦和講述一些儒家經典。他還喜歡天文歷算,能根據氣象、風向的變化,推測吉凶。他通曉讖緯方術,又能寫一手好文章,當時人認為他是少有的奇才,稱他為「神童」。

天道不分貴與賤 害死婢女命來還

文:秋雨來源:正見網在古代下人的地位或許很低,被打死也是常有的,當然也不用償命的。即使如此,在神的眼裡卻是一視同仁的。照樣要用命來還的。

神仙故事:董父豢龍 乘龍飛升

文:陸文來源:正見網龍其實是另外空間 的真實存在生命,帶有一定的能量與功能,當然龍也有不同的種類、能力和層次之分,乃至善惡之別,在中華神傳文化 中,在那種信仰神的文化場中經常顯現給人。尤其在神傳文化的早期和中期,許多修道人或掌握一定法術的人,展現過豢(huàn)養龍的神跡 。在這些豢龍者中,董父可謂其中開創者和代表,而且眾多的古籍中都有其記載。

酌古鑒今:神的保佑(二文)

文: 陸文來源:正見網一、心中的寶藏晉國的荀息,請求用屈地出產的車馬,與垂棘出產的璧玉,向虞國借路,以便討伐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