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從家庭、學校兩大角度出發,結合飲食、體育、睡眠、教育等,特別以自閉症兒童為例,作者給予了保護兒童感官非常全面和專業的建議。

高度關注飲食及營養補充

先撇除食品安全的問題,有幾點其實是至關重要的營養,好的油、DHA、歐米伽3、膽鹼,這些都是非常非常有必要,為什麼?

神經系統的傳遞就是靠好油,現在非常流行說什麼脫脂啦要減肥啦油要少吃,其實不是的。我們不是要減少油的汲取量,我們是要吃好的油,要把品質提升上去,量不用減,但是品質要提升,要注意把控品質。

我們每天吃的油究竟是不是好油,這個是非常非常需要。尤其自閉症的孩子,他們其實是需要額外的補充,現在很流行深海魚油,有一個問題就是重金屬的排除。

因為現在整個海洋的污染很嚴重,食物鏈裡面深海魚都是重金屬超標,在提煉這個魚油的過程當中,廠商如何能夠把這個重金屬排除,這也是一個需要留意的問題。

同時我還有一個建議,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磷蝦油。磷蝦油是在國外現在開始去取代深海魚油的東西,因為磷蝦是處於食物鏈比較起端的狀態,所以它重金屬超標可能性很低。

如果大家對於營養飲食非常感興趣的話,我推薦美國的一個醫生,他叫馬克·海曼醫生,他本身是功能醫學界的佼佼者,也在中國生活學習過,一向都是非常關注飲食。

他最近出了一本書很暢銷,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搜一下馬克醫生最新的著作。裡面很詳細地的陳列了哪些食物的一些誤區,我們該吃些什麼避免一些什麼,他說的都很詳細,而且他都講的都非常與時俱進,跟我們現在的生活都很接軌。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體育是關鍵

體育,顧名思義就是身體方面要做運動。體育對於腦神經系統的發展非常的關鍵。

從人智學的角度來說,當然是首推優律司美。不光在國內,全世界範圍,優律司美老師很稀缺。推薦國學裡面的,比如說太極和站樁,武術的基本功等等。

體育鍛鍊的時候,注意在每一個動作之間,要把關注力停留在自己身上。

現在的新生一代,我覺得他們最大一個問題就是:整體的成長環境都是外來刺激太多,孩子沒有辦法跟自己在一起。

這個其實聽起來好像跟自閉症是恰恰相反,對不對?在我看來不是恰恰相反,它只是一個硬幣的兩面。正常的孩子在同樣的過度刺激的環境下,他所有的注意力都往外跑,他其實都在漏。他把精氣神都漏出去了。

因為漏出去,無法好好專注在自己身上,又因為我們主流教育都提早開發智力,也不太關注身體上的鍛鍊,體育上的培養。

小時候嬰兒時期的反射運動,比如說爬、走各方面,更多的是現在父母越來越心急了,經常使用各種工具「幫助」孩子。

這種加法其實就是減效,孩子是跳躍了過程中的一些環節,當他跳躍了他必須要自己去跨越的那一步的時候,其實埋下了一個伏筆。這個伏筆可能會導致將來一些學習困難/障礙的產生。

那他在發展發育的過程當中,如果在某一步它缺了那麼一點的話,他將來成長的路上還是沒有辦法突破,還是要回去再把那個地方好好再去調整,他才能往下一步發展。

這是身體發育的現象,作為家長在環境上儘量減少外來的刺激,尤其在嬰幼兒養育的期間。

作為體育方面,就是讓孩子更多地自然地自己去體會,如果外來的環境不是那麼浮躁的話,孩子就能夠更加的慢下來,慢有什麼好處,慢才能跟自己在一起。

在清淨的環境裡,孩子的腦神經才能整合地更好。!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練瑜伽的體驗,有些時候你在練某個體位的時候,你會感覺到好像自己跟某個身體的一個部位完全是斷裂的,沒有辦法去連接。

這其實也就是我們長期在一個繃緊的狀態下,引起的一種肌肉和神經系統開始脫節的現象。從小在家庭環境裡面去培養慢下來的體育,我覺得真的是非常好的一個實踐。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至關重要的睡眠

睡眠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現在普遍孩子睡眠都非常缺,真的很缺質量。

有時候大人白天忙沒有時間,所以要犧牲掉孩子一部分的睡眠時間,去作為一些社交的時光、家庭的時光的補償。

但是我個人認為,父母應該儘量調整自己的時間,寧願把這個相處時間減少,也要把品質提高。

兩害取其輕,與其是把共處的時間拉長品質下降,還倒不如珍惜短短的共處的時光把品質提上去。

那現在很多孩子有睡眠的問題,也跟外在的環境有關。

比如說白天他受了刺激、過度運動了,或是受了過度刺激,他的神經系統沒有辦法自行調節的話,他晚上就肯定會睡不安。同時也跟我們的飲食有關,中醫裡面也講了,如果我們吃的過多過飽會影響睡眠,所以我想老祖宗的話「小兒三分飢與寒」,有其道理!

現在我相信大部分人不存在說吃不飽飯,穿不上好衣裳,現在反而要更加關注過量的問題,如何幫孩子在環境上去減負,慢下來!

少一點,過猶不及,儘量不要過多去餵養,不要過多地刺激,不要拔苗助長,這其實是人智學乃至華德福教育裡面的一個精髓所在。

心態也要配合腦神經鍛鍊

大腦很喜歡有節奏的東西,就像如果一些東西失控了,對大腦來說意味著危險。當大腦判斷危險的時候,大腦會分泌激素髮出警告信號。

這個時候整個人的狀態返回到一個原始的動物的應激狀態。常常我們說一個人失去理智就是在這個時候就會發生。

所以,在家庭環境裡面如何能夠保持物質的適量,寧缺勿濫。

如何在人文的氛圍裡面保持一定的節奏,不能每次吃飯的時間不同,睡覺時間又不同,今天又要出去幹些什麼,上個什麼課,或是去走個什麼親戚。這些其實對嬰幼兒來說,無形的傷害其實是很大。

儘量保持一個穩定的環境,這樣大腦才有可能把多餘的能量精力放到自己內在環境的整合上;只有內在環境整合好了,那麼人的發育發展才能往下一步走。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排毒:不光是物質上的

室內裝修就不展開說了,相信大家如今都帶著心眼。裝修需要很注重材質,不要污染甲醛什麼的。但是除了這一點以外,我們平常除了飲食的排毒,還有我們的情緒的排毒。

我們能不能在一天的情況下,或是一周的時光裡面,父母去安排一個親子的時間去好好的在一起。這個在一起是怎麼回事,就是慢下來,好好地相處,什麼都不做,這也是一種排毒的方法。

除此之外,我想說,現在很多的食療也可以幫助排毒,但是這要根據個人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千萬不要說人云亦云,也要謹慎,不要過量!

同時我想補充一點,關於教育跟培訓的區別

我認為真正的教育就是營造一個適合的環境,讓被教育者成為自己。

培訓本身是非常機械化的一個過程。培訓其實是工業革命以後才有的教育模式,需要大量的工人進入工廠,所以產生培訓。

但是從孩子的天性來說,我們需要的是教育,而不是需要培訓,避免把孩子培訓成一個跟機器去競爭的人,我們是需要孩子成為他自己!

如何成為他自己,首先是需要一個適合他的環境,讓他感覺舒適了,而不是長期處於一種作戰競爭的狀態,那麼他才能夠真正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出來。

這也要求家長和老師在意識上提升,才能真正從環境去入手,著手這些環境,再一次強調,不是說光是物質上的環境,什麼純天然的,把這些毒素都排好了排走了就行了,這個其實很多時候還是有人這個無形的因素在後面。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通過大量的遊戲來統合

從學校的角度去分析,如何從環境的設置去提升學習的效率?

針對是小學階段,通過大量的遊戲來統合,其實是其中一個重點!

從我觀察到的實例來說,現在的孩子其實都是在小肌肉和大肌肉運動的協調之間,沒有按部就班的發育發展。一般來說,從兒童發育的角度來說,我們是先把大肌肉發展好了,然後再從小肌肉上面去微調,周而復始,反覆螺旋型提升,這樣是最理想的。

現在是倒著來走了,現在就大量去刺激小肌肉,大肌肉很多時候都荒廢了,沒有用上。結果軀幹反而跟大腦神經的連接變得很薄弱。

所以現在很多孩子過早的近視,不良的坐姿,這些其實都是跟他的大肌肉有關!這一方面我給學校老師提個醒,可以先從大肌肉遊戲去著手。

融合機制的好處

什麼叫融合機制?融合機制就是針對自閉症等特需孩子的一個政策,國外現在首推融合機制,就說它讓正常的孩子和有特殊需求,這不單是包括自閉症,還包括這些有學習障礙、運動障礙的孩子,在一起共同學習。

從國外的例子看來,這真的是路漫漫。即便是在香港,我觀察到的,其在實踐當中有很多地方還不能做的很到位,還處在一個實驗的階段。

但是從社會的角度來說,融合機制的大方向是好的。因為如果從小能夠在同一個校園裡面去共享一個空間,為培養同理心是奠定了很堅實的基礎。

融合機制最大的挑戰在哪裡?在課綱上的挑戰。

比如說有學習障礙的孩子或自閉症的孩子,跟這正常孩子在課綱上學習的速度是非常不同的,這就帶給老師乃至學校非常大的壓力,這個挑戰對於老師來說是非常大的。

我個人暫時認為最理想的狀態是,一個學校裡面還是應該在課綱上面應各自孩子的部署,就學習的速度去分班。

但是,遊戲玩耍、手工課、體育課、音樂課等其他課,就是和智性發展上的課綱無關的空間裡面,我是非常非常推薦共享融合在一起的。

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

社區聯動效應

我在國外其實也走訪了不少這些社區,包括人智學和非人智學的社區。那麼社區聯動的特點是什麼?它就是工商農不同的階層,在同一塊土壤裡面,能夠聯動起來。

在都市裡面,自然缺失症就是其實是很普遍的。

孩子現在基本上可能,也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真的看到雞蛋是從哪撿來的,還是說直接是從超市來的,或者家裡冰箱裡面來的。

這種自然缺失症也是需要社區聯動的效應去帶動去改善,在城鄉結合方面去努力,然後各行業強強聯合,社區裡的家長的專業如果能夠產生一個聯動狀態的話,這個效益是非常好的。

同時社區聯動效應最大的狀態,就是形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學習型組織是父母本身在隨著孩子的成長上不斷自身成長方面,是非常關鍵的墊腳石。

俗話說,一群人眾樂樂才是真正的快樂。所以在學習成長的路上,如果能夠有一群共同學習的人,是最理想的。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從睡眠、體育、飲食、腦神經角度 教你這樣保護兒童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