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會致癌

關於輻射與癌症的關係,眾說紛紜。網絡上盛傳微波爐致癌、手機致癌、Wi-Fi致癌,事實當真如此嗎?放射檢查存在潛在的致癌風險,那是不是要避免接受X光、CT之類的檢查呢?

其實判斷輻射是否能導致癌症,只要看這種輻射能否引起基因突變就可以,因為癌症起源於基因突變。那什麼樣的輻射能引起基因突變呢?

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會致癌

輻射分為兩大類: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能量較高,可以直接造成DNA破壞和基因突變,因此可能致癌;而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不足以直接引起基因突變,因此普遍認為不致癌。下面我們來詳細介紹。

非電離輻射

非電離輻射是指能量比較低,並不能使物質原子或分子產生電離的輻射,例如紫外線、紅外線、雷射、微波都屬於非電離輻射。

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的為非電離輻射,主要包括:手機、電腦、無線路由器、無繩電話、微波爐、浴霸、冰箱、電磁爐、電熱毯、吹風機、印表機、複印機、高鐵、電網基站、通訊基站、高壓電塔等。

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不足以造成對DNA的直接破壞,因此理論上它們能直接致癌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有人擔心,單個電器輻射不超標,如果多個電器在同一地點同時使用,是否會造成輻射疊加,產生風險?香港環境局曾表示,國際上沒有任何研究認為同時使用不同家居電氣產品或通訊器材所產生的電磁場水平會危害人體健康。

在這裡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手機,很多人擔心手機輻射和腦瘤有關係。2011年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宣布將手機輻射的致癌風險歸為2B等級,是指「對人類致癌性證據有限,對動物致癌性證據不充分」。也就是說能夠有證據支持手機會致癌還很遙遠,公眾不必為此擔心。多項科學研究結果表明,使用手機與腦瘤等癌症的發病率無關,但手機輻射可能存在著某些我們不清楚的生物學效應。因此,不必過於恐慌,但生活當中還是要給予一定的注意,做到儘量少用手機長時間通話,手機號碼已經撥出而尚未接通時輻射量最大,可以達到待機時的3倍左右,此時應讓手機遠離頭部。

電離輻射

電離輻射是指一切能引起物質電離的輻射總稱,包括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質子、重離子等。

生活中真正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包括核污染、醫用儀器、自然放射源等。

核污染自不必說,日本核彈爆炸或者烏克蘭核電站泄漏都直接造成了大批癌症患者。

在自然放射源中要特別指出的是氡氣。長期吸入高濃度的氡可誘發肺癌。氡氣的來源主要包括:從房基土壤中進入室內的氡,以及從供水及天然氣中釋放出的氡。

避免氡氣輻射要注意:選用低放射性的建築和裝飾材料;裝修後的房子不要立刻住進去,保持房間通風;裝修的時候購買石材一定要選擇輻射檢測報告合格的產品。而最常見的我們可能接受到的電離輻射來自於醫療行為當中,比如說放射檢查和放射治療

根據國家標準GB18871的有關規定,對於公眾個人所受的輻射照射的年當量劑量,應低於下列限值:年有效量,1mSv;特殊情況下,如果5個連續年的年平均劑量不超過1mSv,則某一單一年份的有效劑量可提高到5mSv;眼晶體的年當量劑量,15mSv;皮膚的年當量劑量,50mSv,(以上限值不適用於醫療照射,不適用與職業照射)。所以,如果是醫生認為應該接受的檢查或者治療而接受的輻射照射,已經是充分考慮到正當性原則了,不必糾結於這些限值。

一般情況下,胸部X線攝影約為0.1毫西弗,胸部X線透視約為0.7毫西弗,胸部CT則達到7毫西弗。

在CT造成的10–100毫西弗輻射的劑量範圍內,有研究認為可能會提升遠期患癌的機率,也有研究認為不會。至於10毫西弗以下的輻射劑量致癌性,目前只有通過數學模型推斷出,累積到一定量的輻射量,可能有增加遠期癌症的風險。然而,在過去幾十年中,全球有數億人接受了10毫西弗以下劑量電離輻射的檢查,卻完全沒有流行病學數據表明這些檢查有風險。

因此,醫療輻射不像想像中那麼可怕,但能避免還是儘量避免。一般來講,到醫院做放射檢查的時候,儘量選擇低劑量的放射檢查;做X線檢查時,儘量選擇拍片而不是透視;血管造影、CT這些高輻射檢查一年之內正常情況下不能進行兩次。

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會致癌

同時要注意進行身體其他部位的防護,特別是眼睛、性腺、骨髓、甲狀腺等器官對於輻射是相當敏感的,容易因為輻射而發生疾病。這些部位在我們進行放射檢查或治療的時候一定要著重保護。

總而言之,放射檢查的確有輻射,但如果因為懼怕輻射而拒絕接受任何放射檢查就是因噎廢食了。醫生在要求患者做放射檢查的時候,一定會先權衡評估風險和收益,認為風險大於收益,且沒有其他替代檢查手段,這時才會採用放射檢查。因此,不必過於糾結放射檢查可能帶來的潛在傷害。

總結

1、日常生活中手機、家用電器等致癌風險微乎其微;

2、生活中真正可能致癌的電離輻射包括醫用儀器、自然放射源等。一般來講,醫療輻射致癌的風險很低,但能避免還應儘量避免,當然,前提是結合病情和身體需要進行了權衡判斷。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不是所有的輻射都會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