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為什麼晚睡對大腦有害 卻有那麼多人晚睡?

  • 健康

20190620093908410

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晚睡有害,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地晚睡呢?晚睡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許多答案從“晚睡對大腦有害”或者“行為成癮”的角度解釋了晚睡的危害。但是為什麼我們明明知道晚睡有害,我們還是樂此不疲地晚睡呢?晚睡到底給我們帶來了什麼,對我們意味著什麼?

很多時候,晚上到了我們設定的睡覺時間,可能是十點十一點,或者十二點,我們還是會一直翻著微博,看著朋友圈,或者玩著遊戲。一頁一頁又一頁,一把一把又一把。一直到某個時間,要麼是兩點,要麼是四點,我們終於意識到:“不行,再不睡就沒時間了!”於是我們終於放下手機,關了電腦,爬到床上。幸運的話,我們能倒頭就睡著,不幸運的話,躺在床上,腦子裡還一遍遍播放著剛剛看的視頻或者玩的遊戲。

但是,如果我們早點睡,我們會感受到什麼?會不會有可能是,當我們早早地關了燈、放下手機的時候,我們還存在一些能量,這時候,焦慮、壓抑、無意義感、失去控制感全都一點一點地席捲而來?我們腦子裡會不會開始一遍一遍地胡思亂想,身體就是覺得不舒服,好像有一股氣憋在胸口或者遍布全身?

有研究表明:自我同情,或者自我慈悲(Self Compassion)更高的人有更高水平的積極情緒更低水平的消極情緒,同時,他們也有更少的睡前拖延行為。同時,研究中也發現了消極情緒與睡前拖延行為的相關,即實驗參與者的消極情緒越高,他們有更高的可能性表現出更多的睡前拖延行為。而且,研究者推測,由於有較高自我慈悲的人會使用積極的情感調節策略來調節自己的消極情緒,所以使得他們有更少的睡前拖延行為。

持續性的“晚睡”這一行為,似乎在“幫助”我們掩蓋情緒——當我們玩遊戲的時候或者看視頻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感受到自己焦慮的情緒,我們也暫時逃離了我們今天還沒有完成的作業或者任務,推開了明天這些作業和任務帶給我們的壓力。那段時間裡,我們是“自由”的。“晚睡”幫助我們把白天沒有消耗掉的能量盡量地消耗掉,直到我們再也承受不了,倒頭就睡著了,我們也不需要再煩惱。

知道了這些,有些人可能會針對自己的情況做出改變。但是有些人還是會很難改變“晚睡”的行為,因為我們的消極情緒依然還在,如果沒有了“晚睡”來幫助我們掩蓋這些情緒,我們的情緒該如何處理?這時候,我們就要一方面尋找消極情緒的來源,進行深入的自我探索;另一方面,學習新的情緒調節策略,讓我們的消極情緒能夠即時地宣洩出來,或者轉化成為積極的自我認知與情緒。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多關愛自己,體諒自己的情緒與困難,照顧好自己的身體、情緒和心靈。

來源:知乎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