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周恩來和清華文革

周恩來和清華文革

我正兒八經地入過隊、入過團、還入過黨,但我從來就沒有正兒八經地加入過紅衛兵。一是因為我的出身不硬,二是文革一開始我被革命群眾定性為「小爬蟲」,所以文革早期那些事情,我都只能作壁上觀,說得再白一點,就是靠邊站。但從遠處看,有時候反而比投身其中的人看得更清楚些。比方說,那時候中央領導人都到院校去講話。來清華的,多是周恩來、薄一波這樣的「老官僚」;去北大的,常是江青、陳伯達那樣的「文革新貴」。是毛的安排?各自的試點?不成文的默契?明定的分工?隨機抽樣?氣味相投?這裡頭肯定有點名堂。據說,從一九六六年七月三十日到八月二十二日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周恩來先後二十多次接見過清華的師生代表,四次親臨清華參加會議。我能參加並記得的,是周恩來兩次在學校東大操場召集的大會上講話,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八月四日;一次是八月二十二日,中間八月十八日偉大領袖在天安門第一次接見紅衛兵,周在場調度指揮。這三次我都身臨其境,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周恩來其人。

在文革的全過程,我對周恩來都充滿了敬意;很自然,也因此對「文革新貴」充滿了敵意。我想這是當年清華相當一部分師生的潛意識。老毛能明察秋毫到如此細微處,所以特作如此安排?毛在文革後期曾告誡四人幫:「反周必亂」,可見毛對民心的把握、民意的操控,相當精準,此其所以為毛也。

話說八月四日那天,周恩來穿著短袖白襯衫,來清華參加群眾大會。同來的有董必武、鄧小平、李富春。參加大會的,有清華的師生員工,還有外地來京串聯的師生,總數應有上萬人。周的普通話帶點蘇北腔,端著右胳膊,僵硬得自然,極有風度。開門見山,就說是中央、黨中央的常委會和毛主席要他來過問一下清華的文化大革命。然後把清華自工作組進校二十三天里發生的大情小事,歷歷如數家珍,不用講稿,全憑記憶,說得頭頭是道,讓我們佩服得五體投地。一個大國總理,腦子裡得裝多少事情!周在講話中明確承認派工作組是犯了方向性的錯誤。錯在不搞鬥批改,而是挑動群眾斗群眾。算是給老蒯初步平了反。說是初步,因為大會既安排了蒯大富發言,也安排了反蒯派發言。反蒯的代表是一位女生,用的語言極為誇張。她在發言中指稱蒯大富「把我們的肺都氣炸了」,後來成為清華園裡的流行語。我們每逢遇到不高興、或不順心的事,就說「把我的肺都氣炸了」。在後來的那些日子裡,我的肺被氣炸了N次。

那天鄧小平也講了話,清晰而圓潤的四川腔,話不多,講了一個意思:毛主席讓你們吃飽了飯不念書,幹什麼?就是要搞文化大革命。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董必武的講話。董老是共產黨的創黨元老,時任國家副主席,當年有八十了吧?聲音已經是顫微微的了,但講的話實在。他說:「為什麼要搞文化大革命?這個問題我們也想不清楚。但主席說要搞,那我們就搞。歷史的經驗證明,主席比我們站得高、看得遠。遇到新事物,我們猛然想到的、脫口而出的,常常是錯誤的。按照主席說的去做,後來都被證明是正確的。當時雖然不理解,後來就理解了。」唉!不知道董老後來對文革理解沒有?

八月十八日那天,毛在天安門第一次接見紅衛兵。清華的隊伍就在金水橋旁,離城樓很近。上面的人物、動作,清晰可辯。我沒有被周圍的狂熱所傳染,而是冷眼旁觀,還真讓我看到一些相當有意思的細節。有兩個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一是他們的出場。剛開過八屆十一中全會,中央領導重新排位。最大的變化是林彪升到第二位,劉少奇降到第七位,出場要反映這種變化。毛破天荒穿上了軍裝,挺著肚子走在最前頭,瘦骨伶仃的林彪緊隨其後。毛的步伐慢而緩,林的步伐急而促。後來我在記錄片里更印證了如下的細節:林彪一不小心就要超越毛了,這時候周恩來出手了。周扯住林彪軍裝的後擺,很用力,因為從後領到下擺都扯直了,林幾乎是一個踉蹌。待毛走出了一步,周才鬆手,其後林彪一直自覺地保持著這一步之遙。更讓人嘆為觀止的還在後頭,這時候周停住了腳步。周不動,後面沒有人敢超越他。等到毛、林走出了七、八步,周才帶著大隊人馬緩緩跟上。我心裡不由得感嘆一句,周恩來這個人,真正不得了。

第二個場景,是毛除了跟紅衛兵揮手之外,有很長一段時間是把劉少奇拉到一邊侃侃而談。從兩人的肢體語言來看,像朋友間的談心、像三娘教子、像師生交流。主要是毛在說,劉在聽。說的耐心而誠懇;聽的虛心而謙卑。我很好奇他們到底說了些什麼。後來劉家的人告訴我,毛是在做劉的思想工作。毛說:中央犯了這麼大的錯誤(指派工作組的錯誤),總得有人出來承擔責任。你現在是為黨擔過,回去要同光美同志和孩子們講清楚,不要因此而背包袱。都是一些安慰的話、寬心的話。劉居然也信以為真。劉少奇也算是在殘酷的黨內鬥爭中歷練過來的,智商也不低,尚且被老毛玩弄於股掌之中。真正不得了的,還是毛這個人。

八月二十二日夜晚,周恩來再次來清華參加大會。會前下起了大雨。聽說部分群眾已經入場,周身穿一件灰色的舊中山裝,堅持冒雨前來參加會議。簡陋的主席團沒有防雨設施,周在雨中淋了三小時。期間有人幫他打傘,他堅決不讓,表示要與會場的師生同甘共苦。這時候會場上響起了一陣陣有節奏的呼喊:「總理、打傘!」「總理、打傘!」我相信許多人臉上的雨水都混合了淚水。那個晚上,周反覆講的是一個人要不斷地檢討自己,要干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是對師生的宣講?還是自己內心的獨白?其實在這種場合,說什麼都不重要了。周要同大家博的,是那份感情。

從八月四日周的博聞強記,到八月十八日周的精細和分寸,到八月二十二日周的拚老命、博感情,你就會理解,為什麼老毛終其一生,真正打不到的,僅周恩來一人而已。

(選自萬潤南《清華歲月》)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周恩來和清華文革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