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民國的“助產婆”趙鳳昌

民國的“助產婆”趙鳳昌

趙鳳昌(左一)與楊杏佛(右一)及家人在上海惜陰堂寓所。

趙鳳昌,常州人,1856年出生在一個沒落的望族家庭。他早年在常州一家錢莊當學徒,因聰明伶俐,錢莊經理覺得他是個人才,將來會成大器,為他捐了一個小官步入仕途。后被兩廣總督張之洞賞識,延為侍從。

趙鳳昌處事能幹機靈,張之洞對他愛撫有加。督署中遇有重要事情,必與他商量,徵詢意見,大小事務幾乎都叫他負責辦理,別人喜稱他是“一品夫人”。由於趙鳳昌長期跟隨在張之洞身邊,對張的一言一行瞭若指掌,揣測心理十不離八九,摹仿張之洞筆跡代擬公函,幾可亂真。時間一長,便遭同仁忌妒,後來有人彈劾他“攬權”,被朝廷勒令永不續用。張之洞為安撫他,遂為他在武昌電報局謀得一個挂名領薪閑職,派駐上海收集情報。從此,擅長社會活動的趙鳳昌更是如魚得水,遍交江浙滬等社會名流。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槍聲打響后,趙鳳昌通過武昌電報局內線,很快了解到了這個情況,及時將這個資訊通報給江浙滬名流。並邀集他們聚居南陽路惜陰堂私宅,研究應變計劃,推常州人庄蘊寬(在任廣西龍州邊防督辦時,曾暗助革命黨黃興逃出國境)作為江浙代表,赴湖北與黃興等革命軍接洽。這時南方形勢也朝革命軍有利方向發展,江浙滬等不久宣布獨立,醞釀成立臨時中央政府,提上議事日程。黎元洪等主張中央政府設武昌,江浙滬等名流覺得不妥。在發生爭執時,趙鳳昌提出“政府設鄂,議會設滬”的折中方案,主張相互妥協,認為當前首要目標,應該是推翻滿清專制,建立共和政體,不僅南方各省革命力量要聯合,還應聯絡袁世凱(北方勢力的實際操控者)共同倒清。他一面調和革命力量,統一政見,一面站到了推翻滿清政府的前沿,授意內侄洪述祖起草勸帝退位詔書,並讓袁世凱上呈朝廷。

1911年11月底漢陽等地被北軍攻陷,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選設南京。在這前後,趙鳳昌以滬上聞人的身份,既與革命黨人黃興、孫中山等廣泛接觸,傳遞“建府開基,兼納眾流”、“克副民望”主張,同時又與代表北方勢力的袁世凱等電函聯絡,推薦“共和政體”,從中穿線,傳達南北雙方的意圖,以“維護中國主權,不因內戰而招致列強瓜分”。

南北議和開啟時,趙鳳昌更是積極斡旋。徵得南方同意,提議北方派唐紹儀為總代表,南方為伍廷芳,趙鳳昌以中間人身份,在雙方碰頭時出具雙方證件。談判地點名義上設在上海英租界市政廳(南京路西藏路口),實質上重要議題都由趙鳳昌安排,晚上在自己家中惜陰堂舉行。當時雙方談判爭執不下的最主要焦點是,南方力主在民國成立以後的第一任內閣總理,一定要由同盟會會員擔任(認為袁世凱接任大總統已代表北方利益),北方堅決不同意。議了多次,雙方都不肯妥協,一直沒有結果。趙鳳昌雖不是代表,但作為中間調和人員,每次開會必列其中,他目睹雙方爭論不休,僵持在那兒,建議唐紹儀加入中國同盟會,然後任總理。經他這樣一點,不僅袁世凱認可,黃興、孫中山等革命黨人也表示贊成。南北議和始告成功。趙鳳昌為南北議和達成共識,發揮了重要作用。難怪有人評論:“伍廷芳名義上是南方總代表,實際上作不出什麼決定,真正能代表南方意見的,能當事決斷的倒是這個趙老頭子。”談判秘密流傳開來后,社會送趙鳳昌一個雅號,叫“民國的‘助產婆。’”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