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清皇帝的一種癖好

yuanmingyuan%20%2817%29

咸豐皇帝奕詝,跟他爹道光不一樣,是個很想有點作為的人。在針對因鴉片戰爭已經進入中國的西方人的問題上,很想強硬一回。所以,他繼任之後,貌似開門了的中國,實際上大門還是禁閉著,老外發現,他們撞倒了玻璃門上,還是打不開中國的市場。

英國、法國和美國的駐華使節,在往返奔波于廣州和南京之間,被兩邊的大清官員來回踢皮球,什麼事兒都解決不了。忍到1854年,他們覺得按當年中國和美國簽的望廈條約,他們可以要求修約了,借這個機會,也許可以打破中國的玻璃門。

然而,當英國和美國的使節,來到大沽口,準備進北京直接找中國皇帝,遞交國書,提出修約的要求時候,乾脆地被大清官員武力擋在了大沽口外,連遞交信件的可能都沒有。咸豐皇帝,對當年他爹簽的條約,從心裡就沒認過賬。他也不知道,既然簽了約,就該遵守條約的規定。這種規矩,即使有,也是老外的事兒,跟大清沒有關係。

然而,老外可是不依不饒。但他們也知道,跟上次一樣,不動武,恐怕沒戲。於是,英國人找了個非常牽強的借口,亞羅號事件,跟法國人合夥,在兩年之後,打上了門上。把廣州給佔了,俘虜了兩廣總督葉名琛,把人送到了加爾各答,逼著廣州巡撫柏貴和廣州將軍穆克德訥給他們做了傀儡。

一個大省的省府被洋人佔了,咸豐皇帝當然知道,但他裝不知道。兩廣地方大員給鬼子幹活,他也不怪罪。整個朝廷,像沒事一樣。這讓佔了廣州的英國和法國人很沒脾氣,一針扎在棉花包上了。本打算打一仗逼大清皇帝表態,這回落空了。沒辦法,英國人和法國人,只好帶著軍隊北上,俄國和美國使節,也跟著。

大兵壓界,只好客氣點了。於是,咸豐皇帝命令直隸總督譚廷驤跟老外談。譚總督給四國公使的信,還特意把四國都列在中國低一格的位置上,偷偷摸摸底擺起天朝上國的架子。英法美三國,都把信給退回去了。但俄國人卻沒退,這個給了咸豐皇帝很深的印象。所以,後來俄國人借調停之名,一個兵也沒動,就割去了中國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的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是沒有原因的。肯給大清皇帝面子,好處是大大的。

後來譚廷襄跟三國公使的談判,純粹就是扯皮,什麼都不想答應。扯了兩個月,把英國和法國人的耐性給扯沒了,兩國的軍艦開始炮轟大沽。當時大沽炮台上的大炮,還是沒有瞄準鏡,也不能升降的土炮,當然沒法抵抗,很快就陷落了。這下,咸豐皇帝慫了,答應可以按老外的要求來談了。

新的談判代表,是兩個滿蒙親貴桂良和花沙納。儘管這倆人還是想拖,但在炮口之下,卻容不得他們故技重施,最終還是簽訂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中國進一步開放,同時,西方公使按國際慣例,可以進駐北京。

被逼到這個份上,咸豐皇帝已經不再幻想用什麼玻璃門把老外擋在外面了,但對於西方公使駐京,而且可以見大清皇帝這件事,依舊耿耿於懷。最後,公使進京換約之時,貿然開戰,也是因為這個條款。直到人家再次興兵,打到北京,大清被逼無奈,又簽了兩個跟天津條約差不多,只是賠款數目大幅度增加的北京條約之後,才算完事。一次次挨打,甚至把圓明園都搭進去,其實一點都不值,打一次,退一點,打到北京,才退夠。其實,老外提的大體就是1854年修約的要求。當初如果答應了,後面的揍,就不用挨了,圓明園,也不會被燒。

然而,咸豐皇帝的就是有這個癖好,不挨揍,就不舒坦。

來源: 張鳴

作者: 張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