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革命人傑張靜江

革命人傑張靜江

張靜江在黃山。其時已信佛,故手持佛珠。

張靜江(1877―1950),譜名增澄,字靜江,又名人傑,號印光,浙江吳興南潯鎮人,出身江南絲商巨賈之家。1902年隨駐法公使孫寶琦出國任駐法商務參贊一職並開始在國外經商,自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結識后便開始從經濟上給予支持。在蔣介石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主持建設委員會工作。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美國紐約。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孫中山先生和蔣公均與他有着非同尋常的關係,孫中山先生稱之為“革命聖人”,而蔣公則稱之為革命“導師”。

一、“革命聖人”――孫中山心目中的張靜江

張靜江在離開家鄉南潯之前並不出名,只是一個富家子弟,但他行俠仗義,深受鄉人誇獎。1902年,張靜江以駐法使館商務參贊的身份隨駐法公使孫寶琦出使法國,此次法國之行徹底改變了他一生的命運。張靜江在巴黎獨資經商,開辦通運公司,專營古玩瓷器,兼營絲茶綢緞。

1905年8月張靜江與孫中山在赴法的輪船上相遇,之後便成為終身摯友,一直為孫中山的革命事業籌資助款。孫中山與張靜江相遇時,由於張靜江對孫中山推翻清朝的革命之舉十分欽佩,曾問孫中山:“君非實行革命之孫君乎?聞名久矣,余亦深信非革命不能救中國。近數年在法經商,獲資數萬,甚欲為君之助,君如有需,請隨時電告,余當悉力以應。”他還與孫中山約定匯款的暗號:A、B、C、D、E,分別代表1、2、3、4、5萬元。當時孫中山因與之是萍水相逢,對其言語並不信以為真。分手之時,張靜江留給孫中山一封信,讓他到美國後去找紐約市第五街566號他所開辦的通運公司,領取資助革命的活動經費3萬元。孫中山將信將疑,至美國后把信交與黃興,讓其辦理,以探真假。結果錢分文不少,如數領取。此舉令孫中山大為驚奇,認為遇到了革命“奇人”。自此以後,每遇革命款項不濟,孫中山便想到了張靜江的匯款之約,而張每次均能按時如數將款寄到。甚至有一次由於款項不支,反清起義無法舉行,張靜江將他在巴黎通運公司所經營的一個茶店賣掉以資起義。因此孫中山曾言:“自同盟會成立之後,始有向外籌資之舉,當時出資最勇而名者,張靜江也,傾其巴黎之店所得六七萬元,盡以助餉。”由此也可看出張靜江對於革命充滿着必勝的信心與滿腔的愛國熱情。

這一時期,張靜江不但在經濟上支持革命,而且還資助革命者創辦革命報刊,宣傳革命思想。為在歐洲宣傳中國革命的思想,使留學歐洲的中國學生了解革命,贊助革命,張靜江聯合吳稚暉、蔡元培等人在巴黎發起成立“世界社”,同時創刊發行《新世紀》周刊,緊密配合國內外的諸多革命報刊,大力宣傳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主張,讓世界從輿論上支持孫中山的革命活動。

中華民國成立后,由於嚴峻的財政經濟形勢,使南京臨時政府舉步維艱,難以維持,此時張靜江等人帶頭以商人名義捐贈巨款,使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財政緊張的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此舉令孫中山大為感動。孫在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后曾經將浙江南潯鎮宣布為“南潯市”,可見南潯對孫中山的影響之大。

為了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1914年7月8日,孫中山在日本籌建中華革命黨,並任命張靜江為財政部長,為此孫中山曾言:“張原屬富豪出身,黨內財務,唯張所為”,可見張靜江在孫中山心目中的地位非同一般。當時因張在巴黎籌款,無法執行公務,由財政部副部長廖仲愷代行其職,但他卻始終將為革命籌款作為最緊要之事。1920年2月4日,張靜江又遵照孫中山之命到上海創辦證券交易所,繼續為革命籌措經費,這樣使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一步步地度過難關。由於張靜江對革命的巨大貢獻,1924年1月在國民黨“一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之後在大革命時期,張靜江在中國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躍,成為顯赫一時的國民黨著名人物。

1923年,張靜江因病在南潯家中休養,孫中山聞訊寫信慰問,並說治好張的病“不止是你一人之幸,實為國民黨之大幸”,並親書“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四十州”的一副對聯讓人送到浙江南潯張靜江府上。由於張靜江為革命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從經濟上無償捐助革命,為革命盡心儘力,孫中山便稱張靜江為“革命聖人”,並手書“丹心俠骨”四字相贈。“革命聖人”的雅號由此而來。

二、革命“導師”――蔣公(中正)心目中的張靜江

張靜江與蔣公的關係也非同尋常。蔣在中國政治舞台上崛起之前,張靜江總是為其提供更大的發展機遇。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張靜江不遺餘力地支持蔣公完成孫中山的遺願,完成國家建設的偉大事業。

蔣公原是上海都督陳其美手下的得力幹將,但是1916年陳其美遭袁世凱暗殺后,蔣公便開始結交張靜江,並與許崇智、張靜江、戴季陶結拜為兄弟。張靜江不但在生活上助蔣公,而且還資助其去日本振武學堂學習軍事,以待將來更大的發展。張靜江利用一切機會把蔣公推薦給孫中山予以重用。由此蔣公對張十分敬重。

1918年春,孫中山在廣州任大元帥,張便向孫中山推薦蔣公擔任上校作戰科主任;1924年5月國民黨黃埔軍校成立,張靜江再次向孫中山力薦蔣公。蔣公被任命為黃埔軍校校長,為其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后,張靜江更是全力以赴支持蔣公。1925年6月,蔣公在廣州遭到國民黨內其他派系的攻擊時,急忙電促張靜江赴穗助己。據當時蔣公所言:“單槍匹馬前狼后虎,孤孽顛危,此吾今日之處境也。”在張靜江的幫助下,蔣公逐步鞏固了自己在國民黨中的地位。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張靜江當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並以國民黨元老的身份提名蔣公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領導北伐事宜。翌年5月,蔣公在國民黨二屆二中全會上推舉張靜江為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主席。兩個月後,張靜江力辭此職,提名由蔣擔任,但在北伐期間仍由張靜江代理該職。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張靜江積極從事經濟建設工作,主持全國建設委員會。他認為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國家的主要任務就是發展經濟,按照孫中山的建國方略,加強建設,使國家變得富強,以成為世界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強國,擺脫鴉片戰爭以來的弱國被欺的局面。

抗戰爆發后,為適應戰爭的需要。在1937年12月31日的國防最高委員會會議上,國民政府決定將實業部、全國建設委員會、資源委員會等機構進行合併,成立經濟部。隨着這樣的變化,張靜江加之身體健康原因便由港赴歐,最終赴美。但在整個抗戰期間始終關注中國抗日戰爭的進展情況。

張靜江於1950年9月3日病逝於紐約。台灣方面聞訊后,國民黨中央黨部在台北特設靈堂公祭,蔣公於靈堂之上親書“痛失導師”的輓詞,並臂佩黑紗親自主祭。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