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清除北京低端人口 明朝大太監劉瑾也干過

清除北京低端人口 明朝大太監劉瑾也干過

北京去年底爆發清除"低端人口"爭議。其實,早在明清時期已出現外地流動人口因北京物價穩定而湧入的現象。明朝着名宦官劉瑾也曾因下令驅逐流動人口,在史書上被記上一筆。

專研明清歷史的上海交通大學中文系博士后研究員徐美潔日前在澎湃新聞發表專欄文章"游食在明代京城"。

文中提到,明清時期北京的外來流動人口多為破產農民、手工藝人、服務業者,或依託僧、道謀食的人。這些人被稱為"游食者"、"游食人",多半遊走於社會邊緣、被人看不起,且面臨著時時被驅趕的命運。

文章指出,北京在明清時期已是中國首都,生活機能便捷,且受政策控制,物價穩定。例如明朝崇禎年間的"度支奏議"便顯示,明代京城的糧價,至少50、60年來沒有大的波動。游食者因此選擇往京城流動,以便謀生。

文章表示,古代遇到運河淤積、地方災荒,糧價必受影響,而京城平抑的糧價,顯然仰賴政府補貼。這種情況在糧食豐足時,不會有問題;但遇上糧食歉收,資源不夠時,外來人口便會成為驅逐的對象。

文章引述清代"四庫全書"史部-"位山堂別集"記載,明朝太監劉瑾在正德3年曾發動一次驅逐"游食"運動,卻差點激起民變。

"位山堂別集"原文記載,劉瑾當時下令"市井游食無業之人,如酒保、磨工、鬻水者,皆逐之四齣。千餘人集於城外東郊,持白挺劫人,聲言自分必死,欲甘心刺瑾。瑾懼,乃復之。"顯示劉瑾的京城整治運動以失敗告終,還被史學家記了一筆。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