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對“閱人無數”的思考

2017-12-28 06:00

來源: 
若水

作者

作者: 
若水

對“閱人無數”的思考

對“閱人無數”的思考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在我的理解,並不是說要多長時間才能明白人心所想,而是要對人心的善變有一個清醒的認識。

由於時間的推移,雖然一些想法和觀念會根深蒂固的影響着自己的行為,但是很多時候,還是會根據環境而作適當的調整。

並不是說沒有那種執著的‌‌“一竿子捅到底‌‌”的人,我也經常勸阻身邊的人,不要太執著,要給自己留點轉身的餘地。

但是這樣一來,很多話語似乎就矛盾了:人生的閱歷告訴我們,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堅持,而現實告訴我們,堅持也不一定勝利,萬一最初的方向已經出現了偏差呢?於是就有了這樣一句話:如果方向錯了,那原地踏步也是進步。

對於這些話語如何去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說人心萬象,不足為過。一個剎那之間,多少念起念落呢?當然,能將自己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堅持做下去,自然會有一個結果,只是這樣的結果可能已經背離了自己最初的定義。

與其閱人無數,不如內觀自己。

很多人無法理解這其中的涵義。我也是非常迷惑的,直到今天早晨開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才發現,通常我們所說的‌‌“閱人無數‌‌”也只是在自己的眼光下所做的判斷,而自己的眼光基本是帶有個人偏見的。

以前看文章的時候,關注過一個名詞,叫‌‌“俄羅斯套娃‌‌”現象,基本就是這樣的道理:位居上位的人,在挑選下屬的時候總是會將對方的才幹以及辦事風格與自己比較,而最終的人選往往都是自己比較舒心的,但是能力又剛好比自己差一點的,就如同‌‌“俄羅斯套娃‌‌”一樣,一個不如一個,結果最終辦事的人,能力稀鬆平常。

這個情況我們經常會遇到,而且經常會‌‌“被套娃‌‌”。這裡面的玄機其實非常容易理解,就是‌‌“人以群分‌‌”的現實社會的演變。只是被賦予了更多的涵義而已。

我曾經給身邊的朋友估算過他一身可能遇到的異性,試圖通過一定的概率分析來幫助他明白‌‌“珍惜眼前人‌‌”的道理。

多數人會接受我的分析,因為在我們的一生中,能夠成為伴侶的人真的非常稀有,當然這也要區分每個人對生活的態度。

雖然現在的互聯網將現實世界映射到了虛擬世界,滿足了一些人的社交需求,但是這些所謂的社交網絡反而讓人與人的交往更加的戒備。

你會毫不猶豫的接受一個網絡上的陌生人的建議么?有些人是會的,但是我不會,我明白不管對方出於什麼目的,我們都必須經過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別人幫助我們思考。

自從開始接觸網絡,表面上看我們的社交圈變大了,其實這只是表面的現象而已,說好聽點網絡給了我們想象的空間,說的不好聽,網絡其實充斥了虛偽與欺騙。難道不是么?信息的泛濫導致很多人失去了鑒別的能力,各種謠言順着網絡快速的傳播,這是值得反思的事情。

仔細看看自己的網絡好友,有多少人你是真正了解的呢?有的人同時可以與十多個人聊天,甚至對身邊的人誇耀自己的網友的數量,這難道也算是‌‌“閱人‌‌”么?這些所謂的網友也能算作‌‌“人脈‌‌”么?我是表示懷疑的,對方存有什麼樣的目的你真的清楚么?不要試圖用這種虛偽的感情填充自己脆弱的心靈,這樣下去的話,只會讓自己更加迷失而已。

曾國藩有部書叫《冰鑒》,我也曾給身邊的朋友推薦過,我知道那是一本什麼類型的書,但是自己並沒有仔細研讀過,只是瀏覽了下精華摘要而已。或許我們可以把曾先生的這個書作為一種標準,可惜這樣的標準只能作為參考。

我們往往會因為一些利益上的得失而被蒙蔽了雙眼,無法真正的看清楚一個人。

然而利益只是影響我們觀察身邊的人的其中的一個因素而已。同時影響我們觀察的,還有偏見,我們的生活經驗所累積的偏見。

當我們有求於某些人的時候,因為利益的驅使可能會導致我們忽視對方的陰險,如果我們對某些人存在莫名其妙的偏見的時候,很可能會與自己生命中的貴人擦肩而過。

為什麼我們總是要給自己戴上‌‌“有色眼鏡‌‌”呢?為什麼我們要被所謂的‌‌“經驗‌‌”誤導呢?為什麼我們總是在犯同樣的錯誤呢?這些問題其實都是來自同一個根源:對自己的無知。

對自己的無知等於就是對於人性的無知。而更多的時候,我們卻認為自己是知道的。我們就被這些所謂的經驗和閱歷蒙蔽着,被利益和偏見誘導着,無法看清楚身邊的人,更無法看清楚自己。

承認對方比自己出色,實際上就是證明了自己的不足,所以這也是很多人難以接受現實的真實原因。

在我們觀察身邊的人時,很難公正承認對方的優點,我們所觀察到的更多的是對方所存在的不足。這樣的觀察經驗對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樣的幫助呢?可能是只會將自我不斷的膨脹而已。

當然也有些人是擁有智慧的,他們看到的更多的是身邊的人的閃光的地方,並且會做出思考與行動,將對方的閃光之處移植到自己的身上。

或許有人會說:我就是這樣的。但在我的生活中,這樣的人着實不多,更多的是不停挑剔的人,不停數落別人的人,不停抱怨夥伴的人。

其實‌‌“人無完人‌‌”不應該只用作推卸責任的借口,而要用來不停的激勵自己:我有很多的缺點,所以我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不斷的完善自己。不要試圖用‌‌“別人都這樣‌‌”來欺騙自己,別人的人生始終是別人的人生,不能作為自己不去思考、不去行動的借口。

‌‌“閱人無數‌‌”不是追求數量,而是需要我們通過‌‌“旁觀者‌‌”的角色觀察別人的同時觀察和審視自己。從他們的行動中思考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做,然後假設一下如果是自己,可能會如何做以及可能會發生的後果。

‌‌“閱人無數‌‌”並不是簡單的通過各種途徑結識更多的人,而是需要真誠的與對方交往,去發現對方的閃光點並嘗試將這些閃光的地方運用到自己的人生當中。或許這樣才有機會讓我們更有智慧。

回到我最初的那句話:與其閱人無數,不如內觀自己。並不是說‌‌“閱人無數‌‌”沒有意義,只是想說,在沒有更清楚的了解自己之前,閱再多的人都無法擺脫我們的有色眼鏡,這樣來解釋的話是不是更加合理呢?

現在再來看這句‌‌“行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是不是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呢?當我們對一些話語耳熟能詳的時候,有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義呢?或者說對於這些話語有沒有自己的理解呢?以上就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思考,希望這些思考不會產生誤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