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

2017-12-29 08:53

來源: 
不止讀書

作者

作者: 
獵人圖書館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

我讀書很慢,但讀到的好處都會記錄下來。今年開始寫公眾號之後,讀過的好處也有了容身之處,正如木心說‌‌“我用筆的木漿,去追趕時間的急流。‌‌”我感激文字這種存在,讓過去種種,有跡可循。

白紙黑字中,有歲月的光芒,對我而言,不讀不寫的日子,才是索然無味。2017年我的閱讀十佳,與諸君分享。

01

在西伯利亞森林中

作者:西爾萬·泰松

可以說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

這是法國記者西爾萬·泰松隱居貝加爾湖畔半年的思考日記,在泰加森林深處,樸素的木屋生活,讓生命回歸到幾個簡單的動作:觀察、勞動、行走、飲食和閱讀。

常年冰凍,大雪覆蓋的原始叢林總讓我想起另一個書名,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似乎深吸一口氣,都有湖邊風雪的凜冽。

隱居生活粗獷簡單,時而野獸出沒,還有勞作的艱辛,但獲得的補償是充沛的空間與孤獨,孤獨是萬能的伴侶因為它是專註的來源學會了在時間中凝視大概也就能得到內心的自由。

02

歡愉

作者:莉莉·金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歡愉》改寫自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米德的真實人生。

20世紀30年代,新幾內亞領地,人類學家安德魯·班克森面對事業低谷和接連的親人噩耗,徘徊在自殺邊緣,同在做部落調查的人類學家內爾和芬夫婦闖入了他的生活,喚起生機,班克森被內爾吸引,三人維持着理智與慾望的微妙平衡,但芬的一次冒險出行打翻了天平結局不可挽回。

除了為三人的愛恨揪心,內爾對人類學的虔誠更讓我感動。作為一名女性,從小就不夢想要小馬駒或者旱冰鞋,想的卻是能被吉普賽人帶走,去看他們的生活,她堅信‌‌“世界上的某一個地方有一種更好的活法‌‌”,而且一定能找到,然後介紹給世界。這番篤定。

書中三人在新理論的探討中,瘋狂記錄,‌‌“我們是不是都興奮得快瘋了……我們真的能把星星從天上一顆顆摘下來,然後重新塑造一個新世界‌‌”。我想,對於這種書寫的迫切,我是理解的。

03

沉默

遠藤周作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故事發生在日本江戶幕府發布查禁天主教之後,洛特里哥神甫遠渡日本,想查清雷拉神甫在日本棄教的真相,也擔起了延續天主教在日本傳承的使命,卻遭到棄教的信徒吉次郎的出賣被捕。

不管是過程,還是結局,都艱辛,沉痛,很悲傷。

到底要有多少的相信,才能悶着頭在一條路上跑到黑,這樣的人生,要如何解釋,又是否應該解釋?

我曾在一個驚醒的夜晚,寫過對這個故事的感受。有朋友看完之後問我,為什麼這麼痛還要堅持,而我能回答她的只有一句,也許人不是需要幸福才選擇出發的。認定了就是認定了。

04

吉田修一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吉田修一的小說從來不會讓我失望,只會讓我不知所措。先讀了《同棲生活》,平淡日子背後藏着驚悚,后看了這本《怒》,故事裡的信任都錯了位應得的沒有交付交付的被辜負命運諷刺。人活在世上有時真是無所適從。

散淡的文字下是精巧的結構。兇殘命案之後兇手逃離,而後三個不同的地方出現了三個來歷不明的男子,三個平行的故事因為一個命案發生了牽連,讓人把愛和信任放在了天平的兩端,到底要多愛,才能說信任。

相信了兇手的人說,‌‌“因為我曾相信他,所以才無法原諒他‌‌”,那麼那些,‌‌“我本該相信他‌‌”呢,是不是就不能原諒自己了。真難。

吉田修一擅長寫人性的幽微,總能給人慢慢滲透的寒意和猝不及防的痛。衝擊特別大。

05

雲物如故鄉

張怡微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雲物如故鄉,山川異歧路‌‌”,一本張怡微輾轉在台灣與上海的生活札記。我在兩個地方讀的這本書,商場的咖啡店,路邊的24小時便利店,置身喧嘩,我像和張怡微一起走在台灣那條颱風天的馬路上,看着每一個紅路燈都遠得像異鄉。

她筆下多是生活的瑣屑,但又指向複雜的人世情感,文字里有纏綿的謎語,又有戛然而止的藩籬。你不會知道她下一刻會寫到哪裡,對寫下的內容也似懂非懂。

我採取的姿態是,放棄了懂得再去親近,不試圖解讀,不解的就這樣晾在那裡,反正只是一次經過。王定國說,‌‌“能不能看懂一篇小說,有時也需要機緣‌‌”,什麼時候記起了,懂得了,就是時機到了。

放棄了必須懂得的強求互相的面對反而能容易一些。

06

塵土

賈行家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讀的人和寫的人,像兩個沉默相遇的旅伴,互相打量過,總要有個先說話‌‌”,第一眼看到這句就決定買下來,寫作者總有敏感,能擊中一個人的脆弱。

我特別喜歡書中寫人的章節。都是家常,但又覺得有人世的莊嚴,‌‌“他們都活過,不是虛構的精神伴侶,而是我的來歷與去處,依仗他們在人世騰出空隙,才許我容身‌‌”。

‌‌“認真活過一世,該有獨立於他人的自尊與記憶‌‌”,沒有誰規定了人要活成什麼樣子活久了每個人都是傳奇。

07

一個人消失在世上

亞歷山德羅·巴里科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又是一個我非常喜歡的故事,剋制緩慢的書寫,裡面每個人都這麼孤獨,但又為對方的生活渡過一分力量,最後這些人事歲月,用另一種方式,再度相逢。

我無意追問格溫先生為什麼消失,我們都有各自的地方要去有時不是愛能改變的。就像《Me before you》裡面,男主角還是選擇了死去,燦爛得像夏季陽光的女主角也改變不了這個終點。

但是,誰又能否認愛的存在和意義,男主角最後寫下的‌‌“You are scored on my heart.‌‌”,無論什麼時候記起,都覺動人。

愛有千百面目也許其中一種就是兩人可以一起孤獨。我依然有我的路但我選擇記住你。

格溫先生把生命中重要的東西都嵌在了文字里,用這種方式,消失在世上,也用這種方式,銘記他們。一個孤獨的寫作者給記憶里的人的禮物,如此珍貴。

08

舞者

科倫·麥凱恩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科倫·麥凱恩用多人講述的角度,搭建了蘇聯芭蕾舞者魯道夫·紐瑞耶夫的一生。我把故事的開頭和結尾記得深刻。

開頭那些喧沸的場景讓人想起激流撞擊礁石,浪花四濺,迸射出的是錯雜的情感,讓人分不清是華彩光鮮下隱藏慘淡,還是奢靡速朽中包裹天真。而故事將盡,魯道夫和尤利婭多年後相聚,在簡陋的屋子裡切切發笑,看似溫情瀰漫,但這樣的畫面讓我惆悵。

經歷了這麼多年能告訴他人的都是無關痛癢的小事而那些讓人生急轉的曲折都被自己隱去了。這一點可能每個人到頭來都一樣。

故事的最後,魯道夫用一個完美的皮魯埃特旋轉消失不見,留下他說的‌‌“幕起幕落,死死生生‌‌”。他把人生的激情無所保留地獻給舞台,留給自己的是富有爭議的一生和孤掌難鳴的孤獨。

看到這樣的結束,我還是會心痛。但是遺憾傷感都是局外人的,當一個人決定把自己獻給熱愛之物哪怕帶着毀滅的危險其實也是心甘情願。

09

《邊緣故事集》和《失落的南方》

路易斯·塞普爾維達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我反覆讀過這兩本書的開篇,‌‌“我曾存在於此,無人會講述我的故事‌‌”,‌‌“我們見過的所有事物都不再是此前所見的模樣‌‌”,前者是作者看到的刻在貝爾森集中營的近乎詩劇般的呼喊,後者是作者對世界之南的自然傾覆發出的嘆息。

這兩句話在我頭腦漸漸互文,我們度過人生失落在所難免人世與自然都隨着飛馳向前的時間一點點地被拋離在後面。

但在這些布滿失落的書寫中,被我打撈起來的情感不是綿長憂鬱,而是一種‌‌“事已至此‌‌”的乾脆利落。

作者從阿斯圖利亞斯人那裡學到,‌‌“生活是由微小的成功與巨大的失敗構成的無盡合集,但是幸福並不難。‌‌”

在拉美文學中我時常讀出一種特別的浪漫哲學。儘管殖民歷史造成的傷口永久敞開但人們有一種剛毅的樂觀能在破碎中找到平靜。我將其歸因於對生命的虔誠。正如作者所寫,‌‌“儘管生命卻是短暫而脆弱的,尊嚴與勇氣總能賦予它無盡的活力,教我們坦然面對它的詭譎與不幸。‌‌”

10

雙城故事今日紐約最壞以及最好的時光

約翰·弗里曼

我的私人閱讀十佳本書編者約翰·弗里曼聯繫了28位作家,討論他們居住或曾經居住過的紐約,作家們用各種各樣的回應方式——回憶錄、小說、詩歌、遊記、報告文學,法庭記錄等等——成就了這本書。

書中說紐約是雙面之城,一方面有夢想的無限可能,另一方面也有貧富分化和社會不公引起的眾多社會問題。與其說這本書是28個人寫下的紐約,不如說是大都市裡各人的小命運。

我個人很喜歡漢娜·汀婷懷念的那位開朗仗義,但也讓人感覺孤獨,會持槍保護他們共同租住的廉租房的莫霍克人。如果沒有當時的社會現象,她怕是很難遇到這樣的人。命運大概就是如此在我們身上取走了東西也會補償一些。

同樣是寫美國城市,相比經典如《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個人認為《雙城故事》可讀性更強,讓讀者的思考空間也更大。因為裡面充滿鮮活的個人經歷和權衡,其中的成功與失敗,更為親近。

每個人的小命運在城市運行中、時代背景下看起來那麼無關痛癢但對於個體來說這就是一生所有所以是值得關懷的。如果這些年的閱讀給我過什麼啟發,那也就是這點體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