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三國多有忠魂在 可嘆常有「不如意」

文:金梅

來源:正見網

《三國演義》雖重計謀,還是以義為中心。不僅僅有劉關張之義,在任何一方都不乏忠義之士,羊祜就是其一。

一:獻伐吳之策 可惜未被採納

卻說羊祜聞陸抗罷兵,孫皓失德,見吳有可乘之機,乃作表遣人往洛陽請伐吳。其略曰:「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必因人而成。今江淮之險,不如劍閣;孫皓之暴,過於劉禪;吳人之困,甚於巴蜀,而大晉兵力,盛於往時:不於此際平一四海,而更阻兵相守,使天下困於徵戍,經歷盛衰,不可長久也。」司馬炎觀表,大喜,便令興師。賈充、荀顗、馮紞三人,力言不可,炎因此不行。祜聞上不允其請,嘆曰:「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今天與不取,豈不大可惜哉!」(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二:壯士未酬身先死 留取賢名於後人

羊祜雖死,卻受到百姓與將士的愛戴。司馬炎也同樣大哭悲憫。

是年十一月,羊祜病危,司馬炎車駕親臨其家問安。炎至卧榻前,祜下淚曰:「臣萬死不能報陛下也!」炎亦泣曰:「朕深恨不能用卿伐吳之策。今日誰可繼卿之志?」祜含淚而言曰:「臣死矣,不敢不盡愚誠:右將軍杜預可任;勞伐吳,須當用之。」炎曰:「舉善薦賢,乃美事也;卿何薦人於朝,即奏稿,不令人知耶?」祜曰:「拜官公朝,謝恩私門,臣所不取也。」言訖而亡。炎大哭回宮,敕贈太傅、巨平侯。南州百姓聞羊祜死,罷市而哭。江南守邊將士,亦皆哭泣。襄陽人思祜存日,常游於峴山,遂建廟立碑,四時祭之。往來人見其碑文者,無不流涕,故名為墮淚碑。(第一百二十回 薦杜預老將獻新謀 降孫皓三分歸一統)

這句「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或許也是留給後人的一筆財富吧。人生在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時,想起此句,也可以多些寬慰吧。

註:羊祜(221-278年),字叔子,泰山南城(今山東新泰市)人。曹魏晚期與西晉早期時大臣,著名戰略家和文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