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三字經》讀書筆談(三十五)

  • 新聞

文:劉如來源: 正見網

1522463677519s25511or4n

【原文】

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

如負薪,如掛角,身雖勞,猶苦卓。

【字詞義解釋】

(1)如:象。
(2)囊:將東西裝入袋子裡。
(3)螢:指螢火蟲所發出的光。晉代車胤家裡很貧困,沒有錢購買燈油,於是將螢火蟲放進袋中,藉著螢火蟲所發出的亮光來讀書。
(4)映雪:雪反射的光。晉代孫康因為家裡很貧窮,夜晚利用雪反射的光亮來讀書。
(5)輟:斷。
(6)負:背著。
(7)薪:柴火。漢朝的朱買臣,家貧好讀書,靠砍柴為生。砍完柴回家時,邊走邊背書。後來他被漢武帝所賞識,任會稽太守。
(8)掛角:把書掛在牛角上。《新唐書.李密傳》中記載,隋朝的李密,“乘一黃牛,被以蒲韉,仍將《漢書》一帙掛於角上,一手捉牛靷,一手翻捲書讀之。”
(9)猶:仍舊、還。
(10)苦卓:在勞苦中得到卓越的成就。

【譯文參考】

象晉朝時的車胤,由於家裡很貧窮,沒有錢買油點燈讀書,於是他就抓些螢火蟲放在紗袋中,利用螢火蟲發出的微弱熒光來讀書。像那孫康,每到夜晚時,就利用雪地上反射的光來讀書,他們兩人的家境雖然窮苦,卻沒有停止求學。

漢朝的朱買臣,家境貧寒,以砍柴為生,常常利用砍柴的空檔讀書,在背柴回家的路上,都是一路背誦著文章。像隋朝的李密,一心向學,把《漢書》掛在牛角上苦讀。他們雖然在這麼勞苦的情形下,依然堅苦卓絕地求學。

【讀書筆談】

囊螢映雪、負薪掛角,是形容一個人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還能勤奮讀書。一個經得起考驗的人,不會因為環境艱難就改變自己的志向。更不會因此而怨天尤人。這裡涉及到的人物典故,古時候都是家喻戶曉的,人人皆知,成為讀書人的榜樣。

他們不僅勤學,更懂得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明理,明白做人和為官的義理,絕非今天人認為的富貴和利益,所以囊螢的車胤雖最後身居高官卻能捨身取義(見底下的故事),映雪的孫康也官至御史大夫,因積德所致,後人出了濟世名醫孫思邈。

就連看似表面上是為求取功名的朱買臣,其實也是一位知天命的智者,他連自己何時會富貴都很清楚,也勸說妻子要耐得貧寒,將來必有出頭之日。頗像姜太公的經歷,目的是為人留下一段這樣的文化,鼓勵人勤學苦讀,也警醒女子要守得貧苦,樂天知命。

這一課連同上一課,都是以貧苦家境的讀書人的故事作為例子來勸人勤學苦讀,將來必有成就,不可因為身處逆境等客觀條件的限制,作為藉口而放棄讀書的志向。

【故事天地】

螢囊苦讀的車胤

東晉時有位少年名叫車胤,字武子,出生於官宦人家。他勤奮攻讀,博覽群書,孜孜不倦。

因為家裡沒有錢買燈油照明,車胤相當苦惱,因為天一黑就什麼也做不成,只能提早入眠。車胤想利用夜晚多讀些書,苦思多日,仍不得其解。

夏天的某個夜晚,他坐在門外背誦書本內容,忽然眼前有幾隻螢火蟲在飛舞,點點螢光在黑夜中特別閃亮。於是,他心生一計,捉了許多螢火蟲來放在一個白絹做成的袋裡,以螢光照明。

從此,他就靠這螢囊燈天天苦讀,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為人公正、敢於仗義直言、捨身取義的人。

他為官深得人心,名聞朝野,曾任吳興太守、護國將軍,最後官拜吏部尚書。他因要向朝廷舉報會稽王世子司馬元顯的驕矜放蕩而遭難,被逼自盡,他臨死前大怒道:“吾豈懼死哉?吾求一死以露權奸耳!”最後以死明志,獲得後世的敬仰,是一位真正的儒者。

朱買臣負薪苦讀

朱買臣,字翁子,是吳地人。家境清貧,卻喜歡讀書,他不置產業,靠打柴度日。他挑柴下山時,一邊走一邊讀書,其妻也背著柴跟在後面。妻子多次勸他不要在路上吟誦、唱歌,朱買臣卻不聽勸,越唱越起勁。

妻子為此事感到羞愧,便要求離去。朱買臣卻笑著說:“我五十歲時定當富貴,如今我已四十多歲了。你隨我吃了這麼多年的苦,等我富貴了,一定報答你的恩德。”妻子憤恨地說:“像你這樣,最後將餓死在溝中,怎能富貴呢!”朱買臣無法挽留住妻子,就只好聽任她離開。

有一次,朱買臣一人背著柴在路上邊走邊吟唱,走到墓地間,正遇上前妻與丈夫上墳祭掃。她見到買臣飢寒交迫,就給他飯食充飢。

幾年以後,因同縣嚴助的推薦,買臣被漢武帝召見,受到皇帝的賞識,官拜會稽太守。

當他去會稽郡報到時,老百姓清理道路迎接他。買臣進了吳地轄地,看見他的前妻和丈夫也在修路的百姓中,就停車,把他們二人帶到太守的官舍,安置在官舍,供他們飯宿。凡是曾經對他有恩的,他都一一報答。

(注:根據正見網《三字經》教材改編)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