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年輕人還能依靠自己在一線城市買房嗎?

這個問題放到今天,可能已經不是一個問題了。

去年上半年,貝殼研究院對近 40 萬個 90 後購房客戶樣本進行調研之後發現,90 後購房群體中 61.1%
依靠父母提供資金支持(包括完全由父母購買及部分靠父母資助),比 80 後群體高出 5.4 個百分點。

而根據 DT 財經的數據,按照城市平均可支配收入以及二手房均價來算,年輕人想要全款買一套 80
平、兩室一廳的剛需房,在國內房價最高的深圳(近一個月二手房均價突破每平 8 萬,而 2020 年深圳人均可支配收入為 64878
元),要不吃不喝做上 115 年的工,才能實現;在北京、廈門和上海,則分別需要 71 年、68 年和 65 年。

不吃不喝當然不可能,實際情況是,根據尼爾森在 2019 年 9 月所做的年輕人負債調研,隻有三分之一 90
後職場人每月存款能達到收入的四分之一及以上,95 後職場人這一比例僅 12%。按照這個標準,一個普通 95
後想買上一套普通深圳房就需要打工 958.3333333 年,按照 77 歲的中國平均壽命,大概還要再投胎 11
輩子就能全款買下了。

在這種情況下,大城市的年輕人都是怎麽入手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套房子的?除了依靠父母資助,還有沒有其他的上車辦法?這些不同的購房方式,需要年輕人付出怎樣不同的代價?

本期,我們與三位年輕人聊了聊他們的買房體驗,聊了聊怎麽攢錢、怎麽湊首付以及買房過程中的經曆。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上海這個城市,比我們苦的人太多了

太行山小夥

#29 歲 上海

# 首付 150 萬 + 純工資

我 2015 年畢業之後就來上海了,但買房的想法是慢慢才產生的,因為社保時間越來越接近 5 年,滿 5
年就有資格買房了。這個事情算是一個入口,它給了你一張入場券,你進不進?

但拿到了入場券,想要進場也還是很難,我跟女朋友一起努力攢了這麽多年,現在手裏大概有 130 多萬。我是設計師,在上海 5
年大概攢了 60W,我女朋友也是一畢業就進了互聯網大廠,現在也攢了 70 萬左右。我們看中的樓盤在嘉定江橋,85 平大概 500
多萬能拿下,首付需要 150-180 萬的樣子。

如果搖中了,我們首付就還差 50 萬,丈母娘會借給我們 30 萬,我再向我家裏或者朋友借 20 萬。如果沒搖中,就降低預算到
400-450 萬,這樣我們自己的錢就夠首付,不需要去借錢,還貸的時候也可以輕鬆一些。不然每個月 2 萬多的貸款,壓力也很大。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我家裏條件不好,高中都差點上不了,所以在買房這個事情上父母大概率幫不了我,我也不希望給他們負擔。

我的高中班主任是我的貴人,她不僅想辦法給我減免了部分學費,指導我走上藝術道路,我考上大學後,她還幫我申請了家鄉的助學金和大學的助學貸款。

我剛畢業來上海的時候隻考慮做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哪怕是當學徒,所以隻要能滿足我成長和吃住需求就可以,我記得當時的工資是 1100
塊錢,我也不覺得有什麽,還租了個 1000 塊錢的房間,5 室合租,隻有兩三平。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 上海租房第一站 受訪對象供圖

現在想想太傻了,工資這麽低,扣掉房租就隻剩 100
塊了。當時拮據到什麽地步?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跟女朋友去人民廣場玩,想買杯一點點的奶茶都買不起。

其實挺對不起我女朋友。那時候我每天晚上會買一份蘭州拉麵,加點什麽酸辣土豆絲,十幾塊錢一份,我們兩個一起吃。日子很苦,但也挺幸福的,我到現在都特別喜歡吃蘭州拉麵。

我記得 2016 年跨年夜,我在幫現在的公司做項目,真的是從 16 年的 12 月 31 號做到 17 年的 1 月 1
號,女朋友在旁邊陪著我,就這樣跨的年。

但我們覺得很有希望,我們都是很能吃苦耐勞的性格,我女朋友也非常優秀。隨著我們倆收入的增加,買房其實是順其自然的事情。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為了攢錢,我們平時就是能不買就不買。每個月的開銷大概保持在七八千塊錢,這裏麵還包括 4600 的房租。

我們吃飯都是在家裏做,很少去外麵吃,有時候三個月可能才去一次,偶爾發現商場裏開新店了,也會去嚐新。最近有家新店特別劃算,我們沒吃完打包回去又吃了兩頓,相當於三頓飯花了不到
200 塊錢。

去飯店之前也會先搜索一下優惠券,有券才去吃。吃完我會很認真地寫評論,不是為了做什麽網紅博主,純粹是為了拿到吃霸王餐的資格。

超市買奶,一定要買接近保質期的,因為會買一送一。買奶茶也會先看看有沒有券,沒券就不買。這種消費習慣慢慢就形成一個變量,你的錢無形之中就攢下來了。

關於父母支持這個事情,他們能幫的話當然好,不幫的話,我覺得家裏就是這麽個情況,你想要他命嗎?你不能這樣對吧?

而且我哥結婚已經把家裏榨幹了,我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平衡的。我記得那是 2016 年,我剛在上海工作一年,我把我攢的 1 萬 6
全轉給我哥了。

上海的房子我已經看了半年了,這個周末準備回家跟我女朋友領證。最近上海推出了 ” 積分搖號 ”
的新政,已婚無房的話積分會比未婚的多 10 分。

但是新政後入市的第一個新盤,498 套房子共有近千人參與認籌,按照積分從高到低篩選,我還差 0.7 分才能拿到搖號資格,相當於差
7 個月的社保。所以現在挺著急的。

最後我也想說一下這些年的感受,年輕人嘛,剛進入社會不要刻意去想買房子這件事,還是要以自身奮鬥為目的,隻有努力奮鬥,你的邊界才會慢慢拓展。不要一開始就眼高手低,你要先把自己發展起來,後麵的一切就自然而然來了。

買房子現在看來有點衝動,

房子是買了,但也成了束縛

紀子

#27 歲 杭州

# 首付 70 萬 + 工資近 20 萬 + 公司購房金、借唄 60 萬

去年疫情回來後,身邊的同事都開始考慮買房,5 月份 6
萬人一起搖的那個西溪公館,我也去搖了,那時候杭州很多新房的價格低於周邊房價,比如西溪公館開盤價才 2
萬多,但是它邊上小區的二手房都四五萬了,房價倒掛得厲害。

結局當然是陪跑,畢竟中簽率不到 2%。我後來買在了餘杭郊區,也是兩萬多一平,首付 70 多萬,但地理位置上偏了很多,每個月還貸
8000 多。

沒辦法,湊不到更多首付了。我家裏條件一般,這兩年又出了點事情,不好意思問家裏要。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首付這 70 多萬,我自有資金近 20 萬,是 2016
年畢業後工作這幾年攢的,其他都是靠借唄和公司提供的福利。公司有項購房基金,入職滿兩年能申請,緩解了大部分首付壓力。但申請也有條件,必須繼續在公司待滿
5 年。

其實我本來沒打算買房,主要是被同事感染的。去年過完年複工後,杭州的房價有一陣子是下跌的,我身邊的大部分同事都在盤算著買房,”
此時不買就虧了 “、” 錢存著會通貨膨脹、投資房產才能保值 ” 等等,每天聽到的都是這些話。

聽多了也覺得他們說的有道理,以前覺得買房可能就是自己住,但聽他們講後,覺得買房更是抵抗通貨膨脹的一種投資手段。

再加上公司的買房福利也是感覺不用白不用,我既然有申請資格了,不用的話就浪費了。

一開始我還是不敢買,畢竟是很大一筆投資,所以去年年初開始我先陪同事看了幾個月的房。看房的時候真的是跟深圳的炒房團正麵相遇,帶了很多銀行卡過來看房子,就像當初的溫州買房團一樣,現在是深圳有錢人北上炒房。小區裏周末來來往往的大部分是中介和來自全國各地的看房團。

從 4 月看到 6 月,我和同事們都沒及時下手。僅僅這兩個月,眼睜睜看到杭州樓市開始漲價。太誇張了,年初的時候看一套房,比如說才
26000 一平,兩個月過去變成 35000。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親自體驗過房價狂漲,買房的念頭更強了,就覺得此時不上車,後麵上車就更難了。所以下半年我咬咬牙還是湊了錢買了第一套房子。到今年再看,杭州的新盤哪裏還有
3 萬以下的啊,基本都是 35000 左右甚至四五萬一平。

房子買了之後本來想重新裝修搬進去,但實在沒錢,而且離公司也遠,所以幹脆租出去了。

而且房子沒立馬帶來財富的保值反而成了一種束縛。買完房後,有個我沒預料到的事情發生了。

公司的購房基金,有個條款是 5
年內不能離職,離職就要在走的第二天把錢全部還上。當時申請的時候自以為還能在公司待很久,但年底業務和管理層都發生了變動,感覺工作非常煎熬,有時候會想要一走了之。但想想要填幾十萬的窟窿,還是得繼續熬一熬。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所以我現在真的特別想發財,天天都在想要不要搞搞基金和股票,想早點把公司的錢還上,換來工作的自由。

我爸媽如果完全不參與,

他們會覺得是自己沒能力

茉莉

#28 歲 上海

# 首付 184 萬 工資 60 萬 + 父母親人 90 萬 + 朋友 35 萬

先說一下基本情況吧,首付是 184w,自己存款 30w+ 男友存款 30w+ 朋友支援 35w+ 家裏支援 60w+ 借親戚
30w。去年 8 月份敲定要買的房子,9 月 25 號我發了工資終於湊齊了最後一筆錢,一百多萬首付在銀行卡上躺了一天就被劃走了。10
月 26 號過戶,魔都中環成功上車。

我跟男朋友都是西安人,最早的時候一直糾結是在西安買還是在上海買。

我是在上海讀的研,畢業後有了上海戶口,對我來說我特別不舍得放棄這個機會,但是上海房價又高,我男朋友是在華為,他覺得靠自己的努力,30
歲之前肯定能在西安買一套不錯的房子,所以他其實傾向於在西安買房。

直到去年 4
月份之前,我們都覺得可能還是會選擇在上海賺錢,回西安買房,我甚至還考慮過把我的上海戶口轉讓出去,借給別人買首套房。

但是 4 月份的時候我的獎金發下來了,我做到了月入 7-10
萬的樣子,因為是在互聯網公司的業務部門,離錢比較近,獎金是高於工資的,再加上客戶的回款比較慢,我們的獎金會延遲發放,相當於我入職後辛苦一年的獎金陸續開始給我發放了。

其實我日常工資 + 報銷到手是 13K 左右,在進現在這家公司之前,我在 4A
公司做管培生,收入很一般,花錢也沒有計劃,入不敷出還欠了 7 萬塊錢的信用卡。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獎金到手後我把信用卡還了,到 8 月份攢夠了 30 萬左右。而我男朋友 2018
年畢業後進了華為上研所,每個月算上加班到手差不多是兩萬,再加上年終獎,平均每年的年薪在 30 萬上下,到我們準備買房的時候他大概也攢了
30 萬。

這個時候我們覺得可以考慮 300-400
萬的房子了,而且依然可以不靠家裏的支持,主要我男朋友還是希望以我們自己的能力去買房。他媽媽在他念大學期間生病去世了,花了不少錢治病,他不想讓家裏有更多的負擔,實際上他爸爸雖然是生意人,但確實也拿不出什麽錢來。

所以我們從 7
月份開始確定要在上海買,也正式開始看房。看房過程中我爸說了一句很關鍵的話,就是你們自己先看,到時候差多少我給你補上。

我就去問了一下我媽,我說你們現在手上有多少錢是可以給我的。我媽就說她那裏有大概 20
萬,我爸應該有個四五十萬可以支持我。

所以我就大概清楚,家裏可能可以支援我六七十萬的樣子,我們的買房上限就提高到了 500
多萬。最終我們選擇了浦東一個兩軌交匯的片區,小區綠化很好,采光也好,全明戶型,而且我希望每一個窗戶都能看到樹冠的位置,這個房子全部都符合,所以我們當場就定了下來。

房東很利落。這已經是他賣的第四套了,他跟他老婆都是分的房子,手上有 6 套。

你能聽出來他有點炫耀,但他很真誠,給了我們很多建議,比如這套房子可以先以我單身首套的名義買,後續我們可以有機會去買第二套房子,就還是
30% 的首付。

最終我爸媽是資助了我們 60 萬,其實我爸有點不太樂意,因為我男朋友爸爸沒有出錢,隻有我男朋友出了 30 萬,而且我自己也出了
30 萬,所以我爸勉強給了 60 萬。這套房就在我婚前買,算我婚前財產。

還有 30
萬是我男朋友的小姨臨時借我們的。這個也是蠻神奇的,本來他小姨是打算給上大學的女兒買套房,結果深圳限購她女兒不符合買房條件,所以小姨就主動提出來借給我們
30 萬。

買房過程中我們的資金鏈也卡得特別緊。除了 184 萬的首付,還有共計 16 萬的中介費和契稅。我們首付時間為什麽定在 9 月
26 號呢?因為我是 25 號發工資,發了工資才能湊滿首付。過戶的時候要交契稅,所以我們把過戶時間定在了 10 月 26
號,也是因為拿到 10 月份工資才有錢交契稅,時間點卡得非常緊。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我跟我男朋友都是很理智的人,在買房這件事情上我們是很好的隊友,而且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算是從十三四歲開始戀愛,所以才會有這樣一些信任彼此的安排。

現在我們每個月的房貸是 2 萬 4 左右,還有一筆 30
多萬的裝修貸。我跟我男朋友的分工很明確,我來還我們借的首付,還有頭一年半到兩年之間的房貸,等他的收入繼續提高,他就可以來 cover
後麵的所有房貸,他現在的主要任務是還我們 30 多萬的裝修貸。

關於父母的支持,其實我跟男朋友一開始都堅定認為買房要靠自己,他是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是覺得自己買房可以贏取更多的話語權。

但實際上隨著我們收入的提升,反而又覺得家裏的支持很有必要,因為我們自己已經有了買房的底氣和能力。大家會覺得可能家裏人不資助個兩三百萬甚至三四百萬,就沒有辦法在上海安家。

那我們現在這種情況,讓父母參與一部分,我覺得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安慰,我不知道這樣說是不是有點凡爾賽,但對於我爸媽來說是這樣的,他們的參與會讓他們很有麵子,我也不希望在這件事情上讓他們產生他們沒有能力的感受,或者好像沒有辦法參與女兒的人生。

寫在最後

麵對大城市買房這樣的敘事,年輕人已經不太敢問自己「能不能憑借自己的能力買房?」,答案的一邊是憑借一己之力所要麵臨的艱難和工資永遠追不上房價的無力,另一邊則是不得不依靠父母的愧疚情緒。哪怕是享有互聯網大廠買房福利的
996 青年,也承擔著失去工作自由的巨大風險。更別提那些沒有家裏支持,連選擇的權利都沒有的年輕人。

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 想靠自己買房卻被現實打臉的年輕人 圖源知乎

在貝殼研究院的一項調查中,超過 55% 的 95 後不接受租房結婚,而 80 後的這一比例為 4
成。當獨自買房成為整代年輕人難以突圍的困境,「啃老」變成了一個越發微妙的話題。深陷「打工人」和「內卷」的年輕人不再有底氣去批判「啃老」,因為它幾乎成了一個無法回避的必選項,曾經對「拜金主義」的批判這些年也早就發展為了「全民搞錢」。

當房子的敘事壓過其他一切敘事,沒有一個年輕人能逃脫買房帶來的困境。

好看新聞|時事與歷史:除了依靠父母,在大城市買房的年輕人還能怎麽湊首付?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