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神传文化】:善恶一念之间 结果迥若天渊

  • 新聞

20190614105238270

古語云「湛湛青天不可欺,未曾動念已先知」,有人因一念的誠善而得福報,因天道佑善;有人因一念的邪惡,就遭天譴,一切順吉逆凶的感應,就如同響之回聲一樣。

古語還有「福禍無門,唯人自招」,講的都是勸人向善的道理,提醒世人慎重自己的起心動念。

今天我們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古籍中記載的例子。

一、積金不如積德

明朝有位王中丞總制兩廣,有一天清查庫帑,有盈餘金三十四萬兩,戶部已經開銷,沒有存賬,在軍餉方面,也都發清,是一筆無主可歸的公帑,乃因國家久無戰爭,軍數少而餉多,日積月累,遂有此筆大盈餘,誰也不能查究,朝廷亦不知。他查到後,打算具疏奏知朝廷。

他的一位老友勸他說:「公一塵不染,朝野共知,但此次查到之銀既非下取民膏,亦非侵佔國庫,公有四子,可稍為之計畫,報以三十萬兩,留四萬兩分授四子。於公之忠介無損也。」王中丞聽了笑著說:「如此有如孀居之婦,守三十年節,一旦為兒孫計而改節,不可惜嗎?」乃盡數奏報,不留錙銖,人們稱讚王中丞是位難得的真君子。後來他歷任郡守,諸孫連中數元或魁,接續相位,家道久興不衰。

紹興府有位布政官,善於搜刮民脂民膏,貪污積財數十萬,被免官後回鄉,買了十萬畝良田,在郡中算得上是首富了。他經常夢到祖父告訴他說:「你要遭到報應的啊!」布政不相信祖父託夢所說的話。

他只有一個兒子一個孫子,果然整天吃喝嫖賭,揮霍錢財,結果都是短命而死。兒孫死後不久,布政就中風癱瘓,此時家中的財產已經全部敗光了,他臨終時說:「我官做到布政不能算小,田買了十萬畝也不能算少,都是在我手中置的,如今雙手空空,家道衰落。這到底是什麼道理啊!」

世事紛紜轉頭空,惟有自己積德行善,才是有益的事情。獎善罰惡,天理在衡量著一切。

二、勿謀他人財產

明朝有一富人徐池,與徐八的住處很近,看見徐八的房屋壯觀漂亮,便想方設法謀取。徐八起初並沒有賣房的打算,徐池就引誘他的兒子去賭博,以至於傾家蕩產,最後只得把房子賣給徐池。徐八很難過,於是父子不和睦,憤悶而死。

不久,徐池的三個兒子和五個孫子都得了重病。徐池夢到祖父對他說:「你的災禍就要來臨了!你還記得不久前得到房屋的原因嗎?徐八在陰府控告你了!」

徐池很害怕,第二天一早就到城隍廟去祈禱,才剛走進廟,看見一位乞丐,表現很驚訝的樣子。有人問他原因,乞丐悄聲說:「昨夜偶然睡在廟裡,看見有人手拿訴狀,控訴徐池誘他兒子賭博而傾家蕩產,沒想到今天就碰上徐池來祈禱,所以我很震驚。」徐池聽了,更加恐懼。

不出一年,徐池一病不起,死了,子孫也都相繼而亡。

每個人的財產,來源於自己的福報,不是陰謀陷害可以得到的,份外之財不可得,不義之財不可取!

宋朝時江西趙尚書與常省元做鄰居,見常家庭院雅緻,千方百計想要謀取。常省元立契並於後附詩《書園契上趙尚書》送給他,詩曰:「乾坤到處是吾亭,機械從來未必真。覆雨翻雲成底事,清風明月冷看人。蘭亭禊事今非晉,桃洞神仙也笑秦。園是主人人是客,問君還有幾年身?」趙尚書得詩後很慚愧,便將契據還回。趙尚書因提早??覺悟,轉禍為福了。

三、為官須為民

漢朝張勛任清河令,仁愛明智,盡職盡責,從不忍心欺壓???百姓,待下屬如朋友,視人民為家人。當屬下官吏有過錯,就勸其改正,不要再犯;凡是懈怠、懶散的,就勸勉他要勤奮;凡是粗野、莽撞的,就勸導他守禮、守規矩;對狡猾虛偽之人,就責問究辦;對爭財物的,就用公理來平息,講「君子取財,取之有道,要有公平、有仁義」;爭禮法的,就曉之以理;如果是初次犯錯,還情有可原的,就寬恕他,給予機會改正;實在無法寬恕的,才繩之以法。他為政五年,政通人和,風調雨順,沒有任何自然災害,蝗災、瘟疫都沒發生,這真是上格蒼穹,此即歷史上的「清河善政」。

所以一個廉明的官員他在一方治理就是百姓的福分,不但民眾感戴,上蒼也會加以福報。為官須為民,要嚴於律己,有無私為民的仁愛之心,把眾生的痛苦當作自己的痛苦。反之,若是為了一己之私,仗勢害民,違背天理良知,縱然一時脫逃了法網,畢竟天理不容。

如南津尉孟少卿,擅於阿諛奉迎,一心想謀取自己的官位的升遷。他看到漢武帝想要在文皇帝的陵墓上建寺,需購買名貴木材,就留心此事。有位長期經營木材生意的宏某,買得巨木數排,都長達五十多丈,世所罕見,正在這時運到南津。孟少卿得知後想佔有這批木材,就搜取宏某的衣服財物,誣蔑他是搶劫得來的,把全部木筏沒收,處以宏某死刑。宏某含冤而死,死後才過一個月,孟少卿暴病而亡,其他與此案有關的官員,幾個月以內,也都相繼死亡。皇基寺建造剛剛完工,就遇上一場大火,大柱木頭埋在地下,全部化為灰燼,沒有一點留下。

四、勿陷害無辜

宋朝陳洎任開封府功曹參軍。有一天,章獻太后的族人以木杖打死一位士兵,太后知道後就派遣使者降下懿旨,要寬恕族人的罪過。當時陳洎正在驗屍,其他官員提出要以病死判,並示意陳洎說:「那位士兵是因病而死的。」陳洎正色說道:「事實上,他是冤枉死的,他等待我去為他伸冤,豈可懼怕太后的威勢,而不按實奏報呢?希望你們不要干預我。」於是,陳洎寫信稟告開封府尹程琳。後來,太后沒有找陳洎的麻煩。

不久,陳洎夢到有一個人來向自己道謝:「我的冤屈沒有您便無法伸張,陰間的官吏認為您有陰德,注定您官位顯貴,誕生賢良的子孫,所以我特來相報!」

陳洎不畏權貴,剛直不阿,由此名顯,任臺省副使,後又任三司副使,他的孫子陳傳道、陳履常都以文筆和才學擔任顯要官職,可謂「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蘇州官吏何應元,他有一子名何紳,四歲時到外祖母家去,途中經過凌家山,夜深人靜,恍惚間看見遠方有燈火人馬走來,遇到何紳時,急忙迴避說:「何家的公子在這裡,我們應當迴避。」於是人馬燈火,都從其它的道路上去了。何紳的乳母回來,講述了這件事,何應元聽後很高興,認為兒子將來一定顯貴。

何紳十七歲時,忽然雙目失明,何應元非常憤怒,怎麼會這樣?就去求問道士,道士焚香拜禱神明後,告訴他說:「你的兒子本來會考中做官,只因為你為官時,接受了別人的賄賂,使無辜者入獄,上帝便斷絕了你的後代,這個孩子轉生到其他有德的人家去了!」沒多久,何紳果然死了。

五、火神示報

清朝康熙初年,檀香很昂貴,蘇郡有一家制香的香鋪,以前以三金買了一尊檀香的佛像。香鋪家的人私下商量說:「如果將這尊佛像製成檀條出售,可以得十六金。」於是要毀壞佛像,趁著檀香漲價賺一筆錢,但是佣人害怕造罪業,就勸阻他們不要這樣做。當時香鋪家的女婿準備接妻子回家,正住在岳父家裡,他對佣人說:「你是佣人,何關你事?聽從吩咐就行了。」當天晚上,香鋪家的女兒因腹痛不能回家,夫妻二人只得繼續留住在香鋪家。

第二天,街上有個六歲兒童隨父走路,忽然指著香鋪問父親:「那一家的房屋為什麼用紅封條封住呢?」他父親以為他看錯了,就叫他不要亂說。當天晚上,香鋪發生火災,香鋪全家人都燒死了。但這場大火卻沒有燒到鄰家。當時,香鋪家的女婿想從樓上屋孔中鑽出,被一物攔住出不去而死於火中。那位勸阻的佣人,在當天早晨,被另一家香鋪強邀去做兩天工,只有他倖免於難。

因果報應沒半點差錯,存的什麼心,就遭什麼報。招吉或招禍全看個人的起心動念了。香鋪一家人算是集體造罪,毀壞佛像,把尊貴的佛像作為商品營利,很快就全部遭了報應。

人做事須循天理,自古以來明曉因果之人,總是把德行和善念看作是最重要、最可信賴的,對於行善之事,就盡力去做;對於凶險、損人的事,就避免、不去做,不與社會黑暗勢力同流合污。一念之善,可化解災難,改過遷善亦可轉禍為福。

 

來源:明慧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