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各地“搶購潮”背後隱藏多重焦慮 更大變局要來

  • 新聞

ce3a219043f1d17f84663ff0c1564ada

圖 CNS

11月4日,據《多維》報道,疫情、經濟、武統、中美關係……一係列問題迭加,讓中國民眾對未來越來越多感受到一種“不確定性”。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撫平這種情緒,因為一則通知引發搶購潮的事情還會重演。

因為中國商務部一則“鼓勵家庭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的通知,引發中國多地出現搶購物資熱潮。11月3日,中國商務部及中國中國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官員緊急澄清,糧食庫存處於曆史高位,市場供應有保障,但是仍然難消弭中國社會緊張情緒。

根據中國媒體報道,重慶、河南鄭州、江蘇常州和啟東、安徽蚌埠等多地出現物資搶購潮。聯係了上述多地的超市、市民和商務部門,他們證實連日來確實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市民搶購情況,但均未發現生活物資短缺、供應斷檔。

分析認為,這波搶購囤貨潮反映了中國民眾目前對於疫情反複以及生活必需品物價上漲的敏感和擔憂,以及有部分人相信中國政府將對台灣實行軍事打擊,中國將進入戰備狀態。

多維新聞此前在《引發武統台灣猜想
中國商務部鼓勵家庭儲存物資》一文中認為,為要求地方政府要做好春節期間蔬菜和生活必須品儲備,保證市場穩定供應。尤其隨著疫情反複和中國的“零容忍”防疫策略,以及食品漲價的壓力,中國商務部是在例行公事。至於山東省發放應急包,也並非特例,近年來,中國多個省曾發放人防應急包,這是中國人防部門的日常事務性工作。

在隨後商務部和人防部門的澄清中也證實了以上分析。

有政治觀察人士表示,引發社會擔憂,並對生活必需品物價造成波動,中國政府有必要對此啟動問責機製,商務部需要對此承擔責任。此事表明,中國一些職能部門,對社會情緒和經濟形勢缺乏基本認知。

11月份,中國多省麵臨疫情反彈局麵,民眾情緒也正在從早期的“喊加油”,逐步走向“疲勞”。特別目前中國政府執行疫情“零容忍”政策,地方官員一旦出現防疫不力局麵,就有可能麵臨撤職,內蒙古一旗委書記因防疫不力被免職。因此各地防疫政策十分嚴格,“封城”、“戰時狀態”、“全員核酸”成為常態,一個地區一旦出現疫情,容易導致民眾短時間麵臨難以采購充足生活物資的情況。這也是商務部此次出台“鼓勵家庭儲存一定生活必需品”的直接原因。

但是商務部忽略了除了對疫情擔憂外,今天中國社會還迭加另外兩種“憂慮”。

第一種“憂慮”是物價上漲的擔憂。

雖然目前豬肉價格仍在低位運行,進入10月後,中國大陸很多地方菜價大幅上漲。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統計,檢測286家批發市場的19中蔬菜平均價格,10月15日至10月22日一周,比前一周上升11.6%,同比上升27.4%。個別省份漲幅更劇烈,陝西省蔬菜市場價格監測顯示,10月26日23種蔬菜市場比去年同期上漲41.26%。

煤炭,電價以及人工價格也開始陸續上漲,中國又即將進入冬天,是傳統上物資相對緊缺,能源需求量大的季節。與美國嚴重通脹不同,盡管中國的消費品價格開始進入上漲通道,但是居民收入並未出現普遍提升,甚至多個行業出現大規模失業潮。這些都引發了中國社會焦慮情緒。

第二種“憂慮”來自對台海發生戰爭衝突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曾經中國不同地區,曾多次出現過物資搶購熱潮,但是通常會局限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為他們更容易相信網絡上不確定的言論,有物資匱乏的生活記憶,以及更願意去超市而不選擇網購,搶購視頻更容易傳播。

近期“憂慮”也傳遞到更年輕的群體上。一方麵因為11月是中國網購平台的促銷月,商品多數會較大折扣。但是也有很多人相信,中國政府要決定“武統台灣”,目前正處在戰爭動員狀態。

疫情、經濟、武統、中美關係……一係列問題迭加,讓中國民眾對未來越來越多感受到一種“不確定性”。如果中國政府不能撫平這種情緒,因為一則通知引發搶購潮的事情還會重演。

當然,也有人表示,或許今天的中國政府,正是想在某些方麵“動員百姓”,告訴他們要習慣這種“不確定性”,以準備更大的變局到來。

華客新聞 | 時事與歷史:中國各地“搶購潮”背後隱藏多重焦慮 更大變局要來

相关推荐: 中國維權律師妻撰文:丈夫遭酷刑 生不如死

中國內地人權律師常瑋平去年 10 月再被指涉嫌“顛覆國家政權”,被監視居住逾 5 個月,其後轉到看守所關押至今。他妻子陳紫娟昨(17 日)在個人網頁指出,辯護律師在本月 13 日會見到常瑋平,公開常瑋平近一年所遭受酷刑逼供,包括“坐老虎凳”等。陳紫娟引述常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