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90後博士成華東交大教授:我隻是勤奮一點(圖)

繼28歲女博士李琳獲聘任南方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教授、博導一事引起關注後,今年29歲的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胡劍日前也進入公眾視野,他是該校首位“90後”教授。據悉,胡劍2018年28歲時已成為省聘教授。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5年已有11位“90後”和“準90後”開始躍上學術舞台並為人熟知,成為高校的副教授、教授或博導。其中,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和博導劉明偵25歲時已被聘為教授。

微信圖片_20190928182302_副本.jpg

胡劍成為華東交大首位“90後”教授

9月21日,由華東交通大學與江西贛江新區聯合舉辦的2019(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在南昌開幕,胡劍作為青年學者代表發言。“學校富有吸引力的‘年薪製’待遇,鼓勵冒尖的改革創新激勵機製,讓我能心安於此,潛心科研。”胡劍透露,在華東交通大學工作很舒心。

華東交通大學官網報道稱,胡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高水平文章,由於科研業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後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又順利成為省聘教授。

一段《90後博士獲聘教授:我其實不是學霸》的視頻中,胡劍接受采訪表示,自己並不是學霸,能有一些成果更多是因為比較用功或勤奮一點。他談到,自己有好幾個月都是6點左右去實驗室,晚上12點才回宿舍。

南都此前報道,麵對“90後美女博導”的身份,李琳回應南都記者稱正在專心研究,不便接受外界過多的關注。

同樣,如此年輕就成為高校學者,胡劍在上述視頻中稱也會麵臨外界的疑問或質疑,而麵對質疑的最好方法則是“沉下心來,潛心科研,爭取出更多的高水平科研成果。”

公開簡曆顯示,胡劍1990年生於江西南昌,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華東交通大學“天佑傑出人才”,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醫用複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師從盧柯院士,榮獲中科院“優秀畢業生”、中科院“師昌緒獎”、中科院“院長特別獎”、中科院“優博論文”等。主要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本征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等期刊。

校方報道介紹,華東交通大學近年來實行“年薪製”,保障人才薪酬與聘期同步;實施“塔青人才計劃”,打造“人才蓄水池”,聘期內不設定課題、文章、項目等具體考核要求,這在全國高校尚屬首次;大幅度提高高水平教學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國家科技獎一、二等獎分別獎勵200萬元、120萬元,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正刊發表學術論文獎勵40萬元。此外,學校對優秀博士提供60-80萬元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引進3年內,直接享受副教授績效工資待遇等;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國家級人才,提供不低於160萬元的年薪;對頂尖人才,設立了“人才特區”,一人一策。

近5年11位“90”後教授,最小25歲已成教授

事實上,像胡劍、李琳這樣的“90後”青年學者走到台前已不是個例。

據南都記者不完全統計,近5年已有11位“90後”和“準90後”開始躍上學術舞台並為人熟知,成為高校的副教授、教授或博導。

從國內高校畢業成為副教授、教授或博導的,近3年來已有6位。除胡劍、李琳之外,還有1991年出生的哈爾濱工業大學材料學院教授和博導萬龍、1990年出生的南京農業大學農學院教授和博導李姍、1990年出生的湖南大學教授和博導李東、生於1991年的湖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陳少威。

此外,近5年還有5位“90後”或“準90後”留學歸來成為教授或博導。他們是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和博導宮勇吉、1990年出生的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顧實、1989年出生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和博導劉知琪、生於1990年的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及博導楊樹、1990年出生的電子科技大學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院教授和博導劉明偵。

據悉,以上“90後”學者中,李琳、胡劍、萬龍、李姍、李東、宮勇吉6位成為教授的年齡均為28歲,顧實、劉知琪在27歲成為教授,陳少威和楊樹26歲分別成為副教授和教授,劉明偵僅在25歲便被高校聘為教授、博導。

華客網:90後博士成華東交大教授:我隻是勤奮一點(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