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9歲博士獲聘高校教授:每天16小時泡在實驗室(圖)

a0864e06df254582afeee938bd72ad6d

因為一個特殊的身份,今年29歲的胡劍突然收獲大量關注。在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博士畢業後,他被聘為華東交通大學材料學院教授,成為該校首位90後教授。

年紀輕輕就當上教授,這位90後有何過人之處?對此,華東交大官方網站曾發文提到:胡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高水平文章,由於科研業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後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順利成為省聘教授。而在胡劍自己看來,成為教授或者當選碩導,最重要的還是勤奮與毅力,“如果能夠投入大多數時間潛心科研,肯定會有成果,別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90後博士獲聘教授引發關注

胡劍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源於9月26日一段名為《90後博士獲聘教授:我其實不是學霸》的視頻。視頻中,胡劍作為華東交通大學首位90後教授接受采訪。他表示,自己並非學霸,“能夠有一點小成果,可能更多還是因為我們比較用功一點或者說勤奮一點,有好幾個月都是6點左右去實驗室,晚上12點才回宿舍。”

視頻一經發布,很快引發熱議。

校方因其科研業績突出聘用

事實上,胡劍個人簡曆非常出眾。根據華東交大材料學院官方網站消息,胡劍,1990年生於江西南昌,博士畢業於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師從盧柯院士,曾獲中科院“優秀畢業生”、中科院“師昌緒獎”、中科院“院長獎”特別獎等。現為華東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醫用複合材料分會常務委員。主要從事納米金屬材料的製備及性能研究,揭示了納米金屬材料的結構-性能本征關係,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科學》)。

9月21日,華東交大官方網站發布文章介紹該校舉辦2019(首屆)國際青年學者論壇的具體情況,其中明確介紹了學校引進胡劍的具體理由。文章稱,論壇召開期間,胡劍作為青年學者代表發言。?“我校首位‘90後’教授胡劍博士,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發表高水平文章,由於科研業績突出,2017年7月來校後直接享受教授的績效工資待遇,2018年又順利成為省聘教授。”

以第一作者在重要學術期刊發文

顯然,能夠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周刊發文,成為胡劍獲聘教授的關鍵因素之一。

據了解,《Science》是美國科學促進會出版的一份學術期刊,係各國學術界公認的最權威學術期刊之一。近年來,國內許多高校都曾發布獎勵措施,鼓勵學者在《Science》發文。而在9月21日發布的相關文章中,華東交大也曾提到,校內教職工在《Nature》《Science》《Cell》等期刊正刊發表學術論文,將被獎勵40萬元。

文章稱,近年來華東交大惜才重才、愛才用才,不僅從行動上愛護,更從政策上保障:實行“年薪製”,在注重引育平衡的同時,保障人才薪酬與聘期同步;實施“塔青人才計劃”,打造“人才蓄水池”,聘期內不設定課題、文章、項目等具體考核要求,在全國高校尚屬首次;大幅度提高高水平教學科研成果的獎勵力度,國家科技獎一、二等獎分別獎勵200萬元、120萬元;在保持總體待遇全省高校領先的基礎上,再次提高標準,對優秀博士,提供60萬—80萬元的住房補貼、安家費和科研啟動經費,引進3年內,直接享受副教授績效工資待遇等;對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等國家級人才,提供不低於160萬元的年薪;針對頂尖人才,設立?“人才特區”,一人一策;同時學校在平台、團隊、家屬、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麵,加以側重。

對話胡劍

不存在神童 就是花的時間比別人多

9月27日,胡劍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他介紹,去年自己剛剛完成身份“升級”,與愛人結婚,今年又成為新晉奶爸。但因為主要精力都被投入到了科研工作中,對妻女的關心、照顧就很不夠,也因此常常心懷愧疚。對於近日引發的網絡關注,他表示,關注度也是一種動力,推著自己不得不往前趕。

談成果

我覺得不存在神童

北青報:什麽時候被聘為碩導的?

胡劍:去年6月份的時候評的。

北青報:評碩導需要參加麵試嗎?

胡劍:不需要。主要看業績的,學術成果達標了,學校學術委員會通過就可以。

北青報:那這次被評為碩導,主要是依據你的哪些學術成果?

胡劍:主要是項目和論文兩項。項目方麵我是獲批了兩項國家級自然科學基金,論文是在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另外還發表了SCI一區論文3篇。

北青報:年紀輕輕就有這麽多學術成果,有人評價你是“神童”,你怎麽看?

胡劍:我覺得不存在“神童”。有些人走得快,就是花的時間比別人多。?勤奮肯定是最基本的,還有就是堅持下去的毅力。搞科研肯定會遇到很多挫折,有需要有毅力和決心走下去。再就是運氣,比如說遇到一個好導師。

談工作

與學生相差四五歲沒代溝

北青報:今年開始帶第一批碩士生了嗎?

胡劍:是的,今年帶了兩個碩士生。

北青報:和學生相處如何?

胡劍:蠻好的,學生差不多是1995年的,相差四五歲左右,沒有代溝。

北青報:學校和你年紀差不多的碩導、教授人數多嗎?

胡劍:碩導的總體趨勢是在往年輕化發展,碩導年紀跟我差不多的還蠻多的。教授相對來說難度大一些,我是由於在《Science》上發表了論文,被江西省破格提拔的。正常通過職稱評定的話,要看資曆,學校45歲以下的都沒有。

談關注

不得不往前趕

北青報:如何看待網友對你的關注?

胡劍:不管是網上還是學校內,都有一些好奇甚至懷疑的聲音。從我自己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還把本職工作做好。

北青報:這種關注度影響做科研嗎?

胡劍:這種關注度對我來說是一種動力,推著你不得不往前趕,我自己還是挺平常心的。一直以來,我在科研方麵對自己還是蠻嚴格的。因為對一個科研工作者來說,最精華的年紀就是在20多歲到40歲之間,我現在就必須要把握每一秒時間,以後回過頭來至少我不會後悔。

北青報:對未來有什麽規劃?

胡劍:我覺得最難的就是把科研工作堅持下來。其實如果能夠投入大多數時間潛心科研,肯定會有成果。

華客網:29歲博士獲聘高校教授:每天16小時泡在實驗室(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