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一球3000萬 讓韓國總理丟官的高爾夫瘋狂賭局

世界上最大的賭場是澳門威尼斯人,在這個占地超過116萬平方米的世界第七大建築裏,有850張賭桌和4100台老虎機,僅102張VIP賭桌一個月的營業額就超過25億美元。

  116萬平方米,也恰好是兩個標準18洞高爾夫球場的占地麵積,全世界一共有31506個標準18洞球場,而這些高爾夫球場,每一個都是一個不輸威尼斯人的超級賭場。

  高爾夫球從它誕生的那天起就伴隨著賭博,高爾夫球最著名的一個名詞“小鳥球(birdie)”,就是在美國新澤西州大西洋城鄉村俱樂部的一場比賽打賭時產生的。在1903年的一場比賽裏,一名叫阿布納·史密斯的球手把球打到距洞幾英寸的地方,他心血來潮地稱這是“小鳥球(a
bird of shot)”,並建議以後有人以低於標準杆贏得一個球洞時,他們就會得到雙倍的賭資。

  富豪的腎上腺素加載器

  為了保持每天的運動量,享受屬於自己的時光,癡迷高爾夫的李嘉誠每天清晨6點都會親自駕車去深水灣9洞行政球場打上一個半小時,還因此導致腰部勞損動了手術,讓紅顏知己周凱旋心疼不已。但是大多數人癡迷高爾夫,是因為源自腎上腺素和內啡肽的賭博的快感。甚至可以這麽說,相對於是一項運動,高爾夫球更像是賭博的一種。 

  美國《高爾夫》雜誌在2010年的調查顯示,有82%的人會在打球時賭上一把。2006年《高爾夫文摘》雜誌的線上調查中,有86%的人認為他們在賭球時打得更好。在賭球圈子裏有這樣一個故事,某位南方的高爾夫職業球員在和三位富豪的賭局中超水平發揮,打出了不可思議的62杆,在他的職業生涯中連72杆都很少打出,在那以後他再也沒有打出過這個成績,因為他所有的潛能和運氣都在那場球裏用光了。

  高爾夫球一向號稱貴族運動,不是因為它花費巨大,而是早期它是貴族們參與的運動。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曾在高爾夫球場打賭,結果比賽輸了,不得不讓皇家財政部長出麵給一位伯爵支付了14先令——這是史料記載的最早的高爾夫賭球。這一點上美國前總統小布什就做得更好,經常成為各種笑話主角的小布什高爾夫水平很高,據說成績可以達到15差點,出身豪門的他也很守信用,賭球輸了立馬就掏錢,而且是現金。

  賭輸了錢是小事,還有人賭球丟了官職。李海瓚從2004年6月開始擔任韓國總理,由於是是幫助盧武鉉競選總統成功的“特等功臣”以及出眾的手腕,讓他比曆任韓國總理都擁有更多的權力,不過他卻在一個小小的高爾夫球上翻了船。

  2006年3月1日韓國鐵路工人舉行全國罷工活動,從首爾到釜山的高速鐵路和部分城市地鐵陷於癱瘓,李海瓚沒有選擇坐鎮首爾解決罷工問題,卻坐飛機到釜山和商界的朋友打起了高爾夫,而且還小賭怡情地下了100萬韓元(約合1018美元)的賭注,盡管賭注不算大,但是一名商人付了所有錢成為了媒體關注的焦點。這場高爾夫賭球,最終成為了李海瓚總理生涯的“釜山行”,他被迫辭去了總理的職務。

  高球場上的“賭神”

  職業球員理所當然是高爾夫賭球的主力軍,賭球是職業球員的常態,可能高爾夫是為數不多的對職業球員賭球縱容的運動。職業球員把賭球當作冗長巡回賽生活的調劑,以及偶爾提升生活質量的方式。

  2018年11月23日,過去二十年世界高爾夫球壇最著名的對手伍茲和米克爾森,在拉斯維加斯影溪球場打響了“世紀之戰”,兩人展開了一場18洞比洞賽的“1V1”對決,贏家獨得900萬美元天價獎金,輸家一分不得。似乎還覺得賭注不夠刺激,在賽前發布會上,米克爾森“誘惑”伍茲追加20萬美元賭注,並且相約在某個三杆洞押上1000美元,賭誰的球離旗杆更近。

  比賽當天,一方麵兩位殿堂級的球手都想表現出舉重若輕,風趣有料,另一方麵,兩位球手都想把巨額獎金獨攬懷中,並且結束各自五年的冠軍荒,恨不得拚殺個你死我活,於是直播的麥克風裏不斷傳出果嶺上生硬和尷尬的笑聲。最終米克爾森笑到了最後,畢竟他號稱高爾夫球場的“賭神”。米克爾森曾經在2010英國公開賽練習輪期間,把第一次在聖安德魯斯打球的沃特尼強行拉入賭局,在贏球後和範偉一樣,強勢要求把賭金換成英鎊。還曾經在2014年美國大師賽的練習輪,與繩外球迷賭球能否保PAR,結果還輸了賭局,因為沒有零錢付賭金找球童借了5美元。在客串高爾夫電影《錫杯》時,拍攝現場有一棵樹,劇組賭他無法在肩膀對著樹的情況下將球打過這棵樹,結果米克爾森極其從容地將球打過鬆樹,並在球還未落地時就瀟灑地撿起了地上的賭金揣進了口袋。 

  深諳賭博之道的米克爾森,在高爾夫球場上把賭的精神發揮到了極致。2018美國公開賽第3輪,在13號果嶺米克爾森推完柏忌推後,球滾向球洞後方,速度越來越快。他一看勢頭不對,一個小跑過去,用推杆把球“攔”了回來!球還沒有停!他因此被罰了兩杆。米克爾森利用了規則,因為球滾出果嶺後,在當時那樣的場地條件,他很可能打出不止+2的杆數,這樣算下來,罰兩杆還算是一個劃算的選擇。在電光火石之間,米克爾森那個賭徒的腦袋做了最“正確”的選擇,不過賠上了口碑和高爾夫精神。

  球手在場上打球,而富豪們才是真正上桌的人。高爾夫一直是富豪的最愛,他們在辦公室談高爾夫,在高爾夫球場談生意。

  籃球之神喬丹有三個愛好:賭,高爾夫,賭高爾夫。1992年東部決賽公牛隊0比2落後紐約尼克斯的時候,喬丹在第三場之前赴大西洋城賭場,玩到第二天淩晨2點才回到住處,然後率領公牛隊連贏四場。1993年5月,一本名為《邁克爾與我:賭博成癮》的書裏,作者理查德·埃斯奎納斯在書中透露他在高爾夫球場贏過喬丹130萬美元。 

  喬丹曾經的好友和球友,查爾斯·巴克利曾經在電視節目裏大爆喬丹打高爾夫球的瘋狂下注,別人一般一洞下注200美元,而喬丹打高爾夫時一洞下注10萬美元,一次與巴克利的賭球中,喬丹心血來潮地一洞下注30萬美元,這得多少雙阿姨送的AJ啊。

  盡管嗜賭成性,喬丹還是攢下了16.5億美元的身家和全球無數的信徒。但是不是每一個愛賭高爾夫的富豪都有喬丹這樣的勝者光環。

  2018年12月,曾經年銷量過4000萬部,甚至登上過國內手機排行榜前三的金立手機宣布破產重組,而促使金立破產的一塊多米諾骨牌就是創始人劉立榮對於賭博和高爾夫的癡迷。

  2017年1月開始,就有傳言劉立榮在賭博上輸了超過100億,股東們推測其挪用公款數目可能在60億左右,甚至在塞班島上一把牌輸掉了7億美元。而劉立榮麵對采訪,承認輸了“十多個億”,而他也酷愛高爾夫,打球和看球的時候都會賭上幾把。這位曾經努力營造溫文爾雅、家庭溫馨人設的圍棋業餘六段高手,最終還是沒有參悟圍棋“中的精神”。

  不會下圍棋,隻會下國際象棋的百事集團CEO大衛諾瓦科(David Novak)說:

  “我經常跟那些比我賺錢還賺得多的家夥一起打球,但隻賭兩美元。很多商業上很成功的人士在運動中生龍活虎,這也是一種競爭本能。但是不要讓賭博蒙蔽了自己的心,賭點錢是很好玩,但是不能把賭錢作為運動的目的。”

  韓國演員車太賢因為打高爾夫賭錢被曝光,不得不當眾道歉,並且辭演了節目。不過與中國某影帝級大佬一場球幾千萬人民幣相比,車太賢250萬韓元的賭資簡直不值一提。

  據說這位大佬級演員住在北京,癡迷於高爾夫多年,最愛賭球,大小流氓玩法通吃。他賭球有個特點,18洞最後一杆推杆進洞後賭資必須立即清算。曾經有一次同組的賭友沒有帶夠錢,他一定要讓這位球手打電話叫人送錢過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最終他還是在賭球上栽了跟頭,一場球輸掉了3000萬,成為高爾夫賭球圈的經典談資。我們也采訪了一位國內高爾夫球屆的專業人士,想知道國內高爾夫球賭球的現狀。Victor從1995年開始打高爾夫球,至今也在行業內,他老實承認說:“賭球禁止是不太可能的“。

  ELLEMEN:你接觸高爾夫球多久了?現在國內高爾夫球的現狀是怎樣的?

  Victor:我從1995年開始就打高爾夫,比較早接觸高爾夫。現在有時間會到上海、廣州打球。最近四五年國內高爾夫行情比較不好,全國關了一半數量的球場。官方沒有一個關於開球場條件的明確規定,全國僅剩的400家球場中有牌照的隻有10家左右。

  你可以看到高爾夫行業下跌的很厲害。真正喜歡打高爾夫的沒有走,隻將高爾夫作為交際手段的人離開了高爾夫球場。但是現在國內也有好的苗頭,高爾夫進校園了,國內選手打進國際賽事。我一直認為喜歡玩高爾夫球的都是喜歡決策的人。高爾夫能夠看到性格。

  ELLEMEN:你怎麽看高爾夫球屆的賭球風氣呢?你自己賭球嗎?

  Victor:賭球是很普遍的,國外也有賭球,但是隻是為了增加趣味性,是非常健康的,基本上賭注隻有1塊錢一個洞,輸贏很小。我和朋友們也賭球,但是也是為了趣味的,賭一個小費。零幾年的時候,我和朋友玩十塊錢的洞輸了3000,那時候就算挺多了。國情是中國人都愛賭,我身邊不賭的占30%。現在的輸贏大概是幾百到三四千,運氣壞會到7、8千。

  我知道你想問的那群大手筆的人,我個人認為他們是出於尋找刺激的心理吧,中國人其實有賭博的傳統,比如麻將。現在賭幾萬的還是朋友來賭的。一般是朋友之間賭球。國內賭球比五年前的形勢好很多。五年前大賭,上百萬,現在的大賭在幾萬塊。現在打球的有兩類,有完全不賭的,隻是賭一個小費。另外一種以100塊來算,最多一萬塊。

  我之前聽說番禺那邊玩過50萬一洞,但是大家水平都差不多,最後的輸贏大概是一百幾十萬。賭高爾夫和去澳門賭錢不一樣,澳門賭錢賭注大小不會影響那個結果,但是賭高爾夫有時候會因為賭注太大而影響發揮。這些都是存在的情況,但是我還是要講,高爾夫應該是很健康的運動,我個人很反對為了錢而賭球。

  高爾夫賭場上,

  無所不有的玩法

  作為賭博代名詞的高爾夫,玩法和賭法五花八門,曾經有人總結出了72種玩法,在網絡上廣為流傳。報道高爾夫超過十年的羅恩卡斯普利斯克是《高爾夫文摘》的資深編輯,他曾經匯總完成了《高爾夫賭球完全版》,介紹了全世界幾乎所有高爾夫賭球的方式。

  在比杆、比洞、Nassau和拉斯維加斯這四種常見玩法的基礎上,賭球者可以根據約定衍生出不同的玩法。比較有代表性的幾種玩法:

  鬥地主。對,就是全國人民都在玩的鬥地主也被搬到了高爾夫球場上,簡而言之就是一對多的玩法,3到4人一組,選出一人當地主,餘下的則為普通玩家。每一洞打完,普通玩家杆數總和除以普通玩家人數,如果比地主杆少則勝利,比地主多則輸給地主。地主輸了要按照普通玩家的人數給錢,而地主贏了就能賺多份錢。那位以一敵三打出62杆的職業球手打的就是鬥地主,他們玩得更刺激,讓職業球手一直做地主,和其他三人中成績最好的一個比,隻要有一個人成績比他好,他就輸了,這才逼出了個人最好成績。

  “大流氓”。所謂流氓,是指懲罰性比較高的,最讓人頭疼的賭球規則,其核心在於,無論球落在什麽位置,都不能拋球,必須把球打出來,它有個洋名叫“no
touch”。如果球進水或者出界,必須在原地重新打,並且加罰一杆。曾經有人在賭球的時候,球開出之後鬼使神差地滾到球道旁邊的土坑裏,球鑽到坑的最深處,隻看到一點球身,每伸杆去夠一次球,賭友就在旁邊計一次數,最後不得不拿出S杆當鋤頭,開了豁口救出了球,也救出了命,但是一個洞輸掉了近20杆。

  “小流氓”。有大就有小,小流氓相對溫和,比的是穩定,不用每球必找,而是在賽前由幾位參賭選手商量後規定球場界限,但是對於打不出距離的人而言,它不是小流氓而是惡魔。據說影帝輸了3000萬的那場球,玩的就是小流氓,影帝和同賭的商人開了一對一賭局,規則是小流氓+逐洞比杆賽,賭注定為輸一杆500元,每多輸一杆翻倍,這就是說輸2杆是1000元,3杆2000元,4杆4000元,以此類推。在打至一個果嶺四麵環水的3杆洞時,他連打了十多杆入水,第17杆才把球打上果嶺,這半小時應該是影帝人生最長的半小時,他經曆的心路曆程,堪比任何一部他主演的大戲,據說銀幕上正氣凜然的影帝還失態地罵了球童,這17杆讓影帝輸掉了3200萬,老人家臉色蒼白,這一幕真不是演出來的。所以可能那個說法高爾夫是草上撲克,撲克是桌上高爾夫還真的挺有道理的。

  高爾夫賭球,賭的最多的是錢,而且高爾夫的賭注支付和高爾夫這項運動一樣講究禮儀和策略,如果是固定賭注,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不要在18號洞果嶺上付錢,這樣顯得沒教養。一般是等回到了會所,沐浴更衣後坐下來邊喝酒邊聊天時才支付。不要主動要錢,輸的人應該主動付清。如果他們沒有主動付,那就給他們一點暗示。如果他們還是沒動靜呢?那就隨它去吧。這條不成文的規定簡直是量身訂做寫給那位影帝的。

  錢不夠還可以打折。很多高球賭局都是圈內富豪自己組織的,他們有的是地產商,有的是投資人,玩得開心比什麽都重要。深圳的球場曾經有過這樣的故事,一個富豪在球場遇到幾個水平差不多的朋友,攢了一個賭局,玩的是一杆40萬,手風不順的富豪打好最後一個洞輸了700多萬,對方很和氣地表示“沒現金可以改天轉賬”,打好球之後,大家一起蒸桑拿、吃飯,還坐一起玩起了鬥地主,觥籌交錯稱兄道弟之後,一邊不好意思拿700萬,一邊象征性地拿出100萬交了朋友。

  也有人覺得直接賭錢不夠高雅,蘇格蘭瑪麗女王曾和自己的傭人打高爾夫球,因為輸了球,她送給這位傭人一條名貴項鏈。台灣中信金控前董事長辜濓鬆曾經在1989年和兒子辜仲諒前往美國參加愛荷華州的高爾夫賽事,兩人拿下了父子檔冠軍,還和美國前總統老布什賭球,靠著好球技贏得一紙借據,多年之後,他憑著這一紙借據結識了小布什,事業版圖迅速擴張。

  那個3000萬賭局的最終解決方案,是影帝把自己名下所有的高爾夫球會籍全部轉給贏家,並且在全國各地的十佳球會再買10個會籍給那位商人。高爾夫會籍卡是硬通貨,幾十上百萬很正常,一般的球場十多萬二十多萬,好點的五六十萬,再好點的上百萬不等。這下不知道影帝要接什麽樣的廣告了。

  近代高爾夫中,還有人以生命為賭注來賭球。1870年,在聖安德魯斯,Moncreiffe爵士與一位叫Mhyte-Melville的先生商議了一個高爾夫賭局,用生命做賭注,贏的人須捐贈給球會一套銀質球杆,而輸的人結束生命,這個賭局的結果不得而知。但在這場比賽十三年後,Mhyte-Melville先生在一次演講中對Moncreiffe爵士的去世深表歉意。

  這麽危險,還是打開手機,來盤鬥地主安全。

  參考文獻:

  新高爾夫,《中國高爾夫圈流行的賭球遊戲你會玩嗎?》,2015.07.03

  第一高爾夫,《無賭不歡?!各種高球賭法和那些不得不說的高球賭事》,2015.01.06

  假日休閑報.高爾夫周刊,《高爾夫球場上的賭球故事:你有多大膽就開多大盤》,2013.09.14

華客網:一球3000萬 讓韓國總理丟官的高爾夫瘋狂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