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揭秘: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 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圖)

身價16億美元的中國女富豪戴秀麗與英國教授霍肯離婚,這看似不可思議的背後,其實是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衝擊。作為地道英國人的霍肯,寧願放棄20年的婚姻生活,也要堅持自己樸實的節製的中產階級生活。

多數人追尋榮華富貴,但已經57歲的霍肯卻偏偏反向而行,與身價16億美元的富豪老婆戴秀麗離婚,原因很簡單,隻是因為厭倦有錢人的人生,過不慣太富裕的生活。而他更喜歡呆在自己位於倫敦郊區的小住宅裏,偶爾開著自己的舊尼桑轎車,去小鎮的酒吧吃飯喝酒。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英國教授厭倦中國女富豪奢侈生活

21年前,當時擔任數學教授的霍肯,通過相親認識了在英國學英文的戴秀麗。20多年過去,51歲的戴秀麗,創辦的“人和商業”,在中國已有22家購物中心,也是中國職業足壇首位女老板,至今身家坐擁16億美元。

其實早在2011年,霍肯在《泰晤士報》中說到,自己的生活因妻子的財富劇增而受到巨大影響。無論是150萬英鎊的豪宅,還是一台55寸的電視機,這都讓霍肯感到“不舒服,不習慣”。

他說,有一次與戴秀麗及親戚到中國,全家坐遊艇出海遊玩,戴秀麗帶了一批每瓶價值約900英鎊的高檔酒和大家分享。這對於滿足於10磅的平價酒,不喜歡鋪張奢侈生活的霍肯而言,更像是心理上無奈的折磨:“我不喜歡大手筆花錢,這讓我感到不舒服,我是被迫被帶入到這種生活當中的。”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的確,霍肯生來就不屬於這樣的生活,但有另一種生活卻是他熱愛的。


屬於霍肯的舒適生活方式

對於英國人而言,英國動畫片小豬佩奇的生活裏體現了以霍肯為典型的中產階級青睞生活方式。比如熱愛聲樂,擅長小提琴,開著自己的私人小艇在河上航行,購買各種貴族式的禮帽,滿足自己出門參加傳統活動的需求。盡管生活如此豐富多彩,但我們不用擔心佩奇一家負擔不起這樣的生活開銷。有人推算,雖然英國地圖上找不到“佩奇鎮”,但從故事的描繪上來看,小豬佩奇一家是住在倫敦西區的高級中產階級生活區,所住的房子至少價值400萬英鎊;從豬爸爸從事的工作看,年薪至少有15萬英鎊,而從豬媽媽可以說著一口流利法語,在家處理各種財務報告來看,她的年薪可以達到7萬英鎊。因此,佩奇一家的20多萬的收入是可以保證佩奇一家中產階級的豐富生活的。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除了英國的中產階級,許多位於金字塔頂端有錢的英國人也不會無節製的消費。凱特王妃是出了名的重複穿衣,一雙靴子可以穿13年,一些平價的裙子也可以換著花樣,穿個五六次。就算是貝克漢姆一家,爸爸穿過的衣服會給兒子穿,一家人出門住的酒店價格也是相當可觀的。對於他們而言,他們更願意把錢投入到維係家人情感以及家庭基礎建設上,比如有遊泳池和BBQ的院子野外露營設備以及昂貴的橄欖球套票等。而購買奢侈品,他們覺得並不會感到很快樂~

所以,其實也能理解,厭倦奢侈生活的霍肯,向身家12億英鎊的戴秀麗僅要了100萬英鎊的贍養費。隻要省著點花,100萬英鎊可以足夠他過下輩子的了。正如他所說:“因為我沒有奢侈的生活,我隻用認真地工作。”


中國女富豪的“樸實”生活

盡管老公反對鋪張奢侈,但生活在中國富人圈裏的戴秀麗依然按照自己的喜好生活。她在香港中環的公司有專屬的地下車庫,停的車也沒有很貴,隻是賓利、勞斯萊斯這種級別的而已:)

除了有地上開的,她還不滿足,她還喜歡水裏遊的,天上飛的。她的一艘大型豪華遊輪,也沒有很貴,幾個億而已;私人飛機也沒有很多,就兩台大的而已。

戴秀麗雖然不算是傳說中那種高調炫富的中國式土豪,但其實在中國的名利圈內,勤儉低調並不被鼓勵,也不符合“有錢人”的習慣。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清教徒的“拚命三連”:拚命掙錢!拚命省錢!拚命捐錢!

話說回來,其實這兩人的本身就存在很多差異。一個是地地道道的英國男教授,而另一個是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中國女富豪。不同的文化背景影響了兩人對於財富的理解,從而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態度,這也使得兩人的生活方向,目標越來越遠。但我們先聊到的,宗教差異隻是一方麵。

英國的清教,是英國與歐洲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之處。17世紀以前,由於英國社會農業生產和商品經濟的繁榮,奢侈之風盛行,滿大街據說都是昂貴的服裝和首飾。但17世紀興起的清教運動以後,清教主義在英國紮根。宗教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使得奢侈鋪張的社會風尚發生了極大轉變。並且17世紀——清教出現的時間,恰好與更多人開始為了金錢而努力工作的時間相一致。

德國有位叫做馬克思-韋伯的社會學家在《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一書中,解釋了這一現象:”一方麵,在工業、商業、貿易等職業中拚命勞動,在增進財富上榮耀上帝;另一方麵,又有一個終生的目標使他們獲得了一種理性和秩序:服從上帝的誡命,從而戰勝了自然的原始的衝動和享樂”。簡單來說。他認為,對於清教徒而言,人賺錢的主要動力來自信仰,是一種信仰要求的苦行,而不僅僅是為養家糊口、為孩子更好的教育。因此,許多英國人把賺錢當作一種與身俱來的使命,是一種美德和能力的表現。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清教不僅影響了英國人賺錢的決心和動力,還使他們有一種“積極的禁欲主義。”由於賺錢是一種苦行,許多新興的工業家和技術創新人才都表現出延遲享受、忍耐節製的品格。並且他們反對奢侈品,反對炫耀性消費。無論他們擁有再多的財富,也絕不會無節製地揮霍金錢,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裏,揮霍是罪孽,節製才是美德。

這對我們來說,可能無法理解,因為我們大多數人賺錢當然是為了花錢。但韋伯所描述的宗教改革後的歐洲社會,恰好與當下中國形成鮮明對比,成為映照現實的一麵鏡子。

簡單來說,清教徒的想法就是:拚命地掙錢!拚命地省錢!拚命地捐錢!(每天起床第一句,先給自己打個氣!)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因此,我們可以越來越能理解霍肯。雖然看似荒謬,但作為清教徒的霍肯選擇的不僅是離婚後的自由,更是一種清教徒對享樂世俗的拒絕,以及對自身教義,對真實自我的堅守。


拳打貧民,腳踢貴族,英國中產“上位之路”

作為英國中產階級的霍肯,反對鋪張,提倡節儉簡樸的生活,除了與宗教背景有極大關聯以外,也與其所處階級的曆史發展有極大關係。

自18世紀以後,由於英國海外貿易的發展,日漸富裕的中產階層很容易就購買到一些奢侈品,所以,社會地位與購買水平之間也不再是從前的一一對應關係。但這就讓霸道的貴族們開始不高興了。所以他們果斷開始反過來批判奢侈,拒絕物質享受,以此來鞏固其地位的特殊性。

然而,到了18世紀中後期,英國中產階級也想要獲得更大的政治話語權,於是他們“借刀殺人”,借助貴族曾經“具有良好的自我節製和謙虛精神的人才有資格參政”的理論,試圖將自己以上的貴族階層,以下的工人階層排除在政治領域之外。他們是這麽說的:“貴族容易被一些不切實際的奢侈品所累,而下層的民眾又整日為生計所累,他們都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積極的為國家利益出謀劃策”。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因此,對於中產階級的英國人而言,為了提升政治地位,一方麵,會刻意避免奢侈鋪張的暴發戶作風,樹立良好的道德形象;另一方麵,也會通過一些微妙的方式來利用金錢,例如以慈善捐款的方式,來換取政治地位。許多出身工人階級,隨後白手起家的英國富豪們,都試圖通過經濟地位的上升來突破貴族上層的壓製。隨後他們通過模仿和學習貴族上層的教養規範,以顯示高於工人階級的身份地位。

但其實反過來看,身處在中產階級也是挺幸福的。《魯濱遜漂流記中》魯濱遜爸爸對魯濱遜的諄諄教誨:“中間階層的社會地位才是最理想的,不用像下層人那樣從事艱苦的體力勞動而生活依舊衣食無憂,也不會因為上層人的驕奢淫逸、野心勃勃和相互傾軋而弄得心力交瘁,所以說我們現在的生活確實幸福無比,人人羨慕”。

厭倦奢華,揭秘英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

因此,這位深受英國階級倫理影響的中產階級老教授,雖然與不必要的財富難以相容,也與奢侈暴發戶作風極力劃清界限。但這更多像是一種對自身社會地位的堅守。

也許霍肯的後半生不會像前半生一樣精彩,但他可以平靜地度過,盡情地體味人生的甜美,沒有任何艱難困苦,他也會感到幸福,並隨著時日的過去,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這種幸福。

華客網:揭秘:洋教授休妻中國女富豪 背後的英式清規戒律(圖)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