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馬來西亞山崩死亡悲劇:人禍絕命的“無證露營區”

▌馬來西亞山崩死亡悲劇:人禍絕命的”無照露營區”

“我沒料到會發生山崩…這幾天隻有下起小雨。”馬來西亞雪蘭莪州”峇冬加裏”(Batang
Kali)鎮的一座露營區於12月16日淩晨發生山崩慘案。搜救行動目前進入第四天,在當局出動628人力的情況下,已知61人成功獲救、24人死亡,仍有9人處於失蹤狀態。山崩悲劇的發生再一次引發馬來西亞社會討論:這究竟是一場無可避免的天災,還是森林過度開發引致的人禍?而且事發露營區被揭露沒有營業執照,誰又可以為這一起悲劇負責?

Kerja-kerja
mencari dan selamatkan mangsa terperangkap di tapak perkhemahan
berhampiran sebuah ladang organik di Father’s Organic Farm, Gohtong
Jaya, Genting Highland, Pahang sedang dijalankan ekoran tanah
runtuh awal pagi ini.

Kredit : Bomba pic.twitter.com/TpqxXQFcQv

— Mohd Redzuan Abdul Manap (@redzuanNewsMPB)
December 15, 2022
Allahu dah ada 2
orang meninggal, tanah runtuh dekat Father’s Organic Farm, Batang
Kali. pic.twitter.com/YM9eAYQHTq

— keem (@AkeemSharyzal)
December 16, 2022

事發的露營區名為”爸爸有機農場”(Father’s Organic
Farm),位於首都吉隆坡北方約50公裏的峇冬加裏城鎮,距離當地著名旅遊避暑景點雲頂高原的頂峰約15公裏。根據”爸爸有機農場”的臉書宣傳,該營區主打生態旅遊、親子活動和推動有機種植,前來的遊客除了可以參觀有機農作物,也能在此露營;此外,因營區位於半山區、天氣涼爽,近年來成為親子同樂和親近大自然的選擇之一。從過去民眾給予的評價裏,有人認為營區環境舒適,但亦有人批評營區出現超載情況,車輛也在山區上擠成一團,擔心萬一發生意外會來不及疏散逃走。

綜合《當今大馬》和《海峽時報》報導,這一場山崩悲劇發生在12月16日淩晨約2點至3點之間,估計約有94人在營區域過夜。山崩發生當下,當事人描述聽到巨大聲響,就像爆炸聲和樹木被折斷的聲音,許多人在黑暗中爭先恐後地逃離帳篷區,”聲音變得很大,和我之前聽過的完全不同。”其中一位生還者告訴《每日新聞》,他和家人一開始被困在帳篷裏,幸好他們順利逃生到停車場並致電給相關單位救助,各個救援單位也成功在半小時之後抵達,展開搜救行動。

然而搜救行動並不容易:一是因為天氣因素導致搜救行動一度暫停,二是搜救小組必須謹慎使用鏟泥機挖掘,以免損及可能被山崩掩蓋的遺體。一名資深的消拯人員就告訴《馬新社》,在搜救過程中發現一對緊緊相擁的母子遺體,”我必須強忍悲傷。我是搜救人員,必須控製自己的情緒,但人之常情,這悲痛太難抑製了。”根據最新統計,已知61人成功獲救、24人死亡,仍有9人失蹤。

山崩悲劇之後,首相安華指示所有政府機構盡全力搜救山崩事件的受困者,地方政府發展部部長也指出:由於近來正值東北季風季節,當局已指示全國所有高風險、靠近河邊、瀑布和山坡的露營區即日起關閉七天。如今,在搜救行動仍在進行之際,當地社會也掀起不同討論:這一起山崩悲劇究竟是天災或人禍,以及無照經營的營區又反映出什麽問題。

事發的”爸爸有機農場”有三個營區,與其他周圍地區相比,營區的地理位置處於相對地的低窪地帶,山崩發生的高度則是位於營區之上30公尺的山坡,當晚一舉傾瀉直達營區,覆蓋麵積約1.2公頃。一名山崩慘案的生還者回憶,事發的前幾天隻有下起小雨,所以他並沒有預料到會發生山崩。

事實上,每一年的10月至12月是馬來西亞雨季,而在大雨之後,馬國部分地區發生水災和山崩事件並不少見,但此次卻在沒有大雨和地震的紀錄下發生山崩悲劇,因此也才引發外界質疑是否為營區附近的森林開發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悲劇發生的五天前,距離山崩地點不到15公裏的地帶才發生土石崩落,所幸沒有造成任何人命傷亡,但這卻沒有帶來警示作用。換言之,此次山崩慘案不是個案,從過往零星發的的山崩案例可見,該區在雨季已被視為是山崩黑區。馬國生態組織PEKA主席便指出問題所在:”這不會是雲頂高原一帶最後一次山崩…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降雨量劇增),土地之前的生態已不足以支撐高水位。”

而這牽涉發展計劃。
《當今大馬》報導,該國政府已經批準開發雲頂高原一帶(營區附近)超過5,700公頃的土地,當中,部分規劃的項目除了落在森林保護區和環境敏感區,其中一項規劃區所建議的發展項目更位於山崩的事故地點——即爸爸有機農場的旁邊。由此可見,這一些發展計劃的選地仍是以森林為主,考量到如今的山崩悲劇以及氣候變遷的影響,當地生態組織一再出麵呼籲當局立即停止發展計劃,並且在退化的地段重新種植樹林。

那麽誰又該為山崩悲劇負責?事後,部分網路輿論將矛頭指向沒有營區營業執照的爸爸有機農場,認為雇主沒有做好把關,才導致悲劇發生。而讓輿論再度點燃怒火的關鍵也在於,礦物和地球科學局早在9月已將事發營區列為”國內最危險的斜坡之一”,即代表將其列入可能發生山崩的風險名單裏,然而該營區卻依然能繼續營業。

但也有相關營區業者出麵說話,認為營區雇主並非想要無照營業,但營區業者普遍麵臨的困境便是:如果能申請的話,早就申請了。這一些營區業者告訴《星洲日報》,他們曾嚐試透過各種管道想要申請營地執照,但是屢屢碰壁,因為政府單位目前缺乏完整的申請流程,以及並沒有一套安全標準和機製來管理露營業務,導致他們申請無門。

這也意味著,馬來西亞大部分的營區執業可能都遊走在灰色地帶,不僅是業者包括旅客、露營人士都沒有受到一定的保障。正如其中一名業者更指出:申請執照並非在自身掌控範圍,希望政府可以落實營區合法化——這也包括訂立風險評估係統、提供疏散路線圖,以及具備一定醫療常識等等。

山崩悲劇發生後,背後的結構性問題仍是重談無數次、極需改革的病灶:馬來西亞當局究竟何時才能正視森林過度開發問題?何時才能正視氣候變遷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及,何時加速申請營區執照流程、製定風險評估標準?
——這或許才能讓這一起山崩悲劇,不僅僅是一場悲劇。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