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企五名在華員工被拘 中國真的"國門大開"了嗎?

776f01fdfbe0ed93e4690f6552421aae

2023年3月24日,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公室被關閉。美國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周五表示,其北京辦公室遭當局突擊搜查,五名中國籍職員被拘留。  法新社圖片

在北京即將舉行疫情解封以來首場”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之際,美國知名企業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駐京辦公室遭調查、員工被拘的消息引發輿論關注。中國官方一麵大力宣稱”對外開放”、一麵打壓在華外企的做法,讓美國學界和商界人士在不安的氣氛下展開交流。

中國”國門大開”: 歡迎”乖乖的”外國人

美國Mintz集團3月24日在給路透社、法新社的一份聲明中證實,該公司北京辦事處的五名中國籍員工遭到當局拘留,公司暫時停止了在北京的業務。

路透社引述上述聲明披露,“Mintz集團沒有收到本周在北京采取行動的事先通知,公司也沒有收到任何關於針對該公司案件的官方法律通知。我們相信,我們和我們的員工沒有做錯任何事。”

Mintz集團是一家總部設在紐約,在全球擁有18個辦事處以及雇傭450名員工的盡職調查公司。

本台當天向Mintz集團美國總部詢問有關案情的細節及最新進展,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

“我不了解你說的有關情況。” 目前外界對這起調查事件幾乎一無所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24日在回答媒體提問時拒絕就此回應,中國外交部的網站也沒有出現有關問答的文字記錄。

這次美企員工被抓事件,正值中國解除清零政策及兩會領導班子確定後,中方首次舉辦“發展高層論壇”。這個被官方視為“中國達沃斯”的會議,是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重要對外經濟交流平台,並借此號召海外跨國公司的高管、經濟學者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的高級官員聚會。該論壇今年的主題是“經濟複蘇:機遇與合作”。

 “對外開放是我們國家的基本國策,發展的中國歡迎大家來投資興業。”兩會以來,接管經濟工作的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及中國官方一直在對外釋放“大門敞開”的信號。

“現在的對外開放,好像意思是說,如果你能夠接受習近平、中國的條件,在某種條件之下,我們還可以容忍你。他們(中國)歡迎外國人回去,但要的是‘乖乖地’。”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告訴本台,“在中美關係的問題上,我們到了一個非常大的轉折點。 ”

85ab504cc0a53460a816af687baf3f82

2023年3月24日,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北京辦公室被關閉。(法新社)

流失的外國人才,回得去嗎?

隨著“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將於25日到27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北京正迎來三年半以來首次的“外企高管訪華”旋風。這也是中國封鎖國門三年多來,會議首次恢複線下舉辦。

美國蘋果公司執行長庫克24日下午出現在北京三裏屯的蘋果商店,三星電子會長李在鎔、英特爾執行長蓋爾辛,以及輝瑞、西門子、高通、寶馬、奔馳集團等負責人也都在與會名單上。

中國在2022年12 月初取消了近三年的疫情“清零 ”政策,今年 1 月初開始重新開放邊境,3月15日恢複核發外國旅客簽證。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秘書長張來明在吹風會上對記者說,這次論壇著眼於“釋放我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強烈信號”。

“我們可能會看到外企高管開始進進出出(中國),但對於全職駐華員工而言,(要恢複到疫情前水平),我認為這將是一條緩慢的回歸之路。” 總部設在北京的網站“中國體育觀察家”(China
Sports Insider)創始人馬克‧德萊爾(Mark
Dreyer)告訴本台。他以賽車運動聯盟一級方程式賽車(F1)中國大獎賽2023年不在中國舉辦的決定為例,“當時,上海政府在與 F1談判的過程基本上說:我們現在開放了,請回來吧,拜托,拜托。但沒有人知道,幾個月或幾周後到底會發生什麽事。人們很小心看待這些(中國重新開放的)信號,這三年(封鎖)之後,信任需要重建。外企會思考,我怎麽知道即將發生什麽? 我甚至不知道我今天來中國, 明天我不會被封鎖起來之類的?”

根據中國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數據,2022 年,外籍人士進出中國達450萬人次,與新冠疫情開始前的2019年相比下降了95%。

中國美國商會本月初公布的一項針對319名美企會員的調查發現,過半數受訪美企表示,中國已不再是其首要或前三大的投資目的地,持此觀點的企業占比創該項調查有史以來最高。這也是過去25年以來,中國首次不再被該商會大多數會員公司視為前三大市場。

“還有一個事實是,(外企)被迫在‘沒有中國’的情況下生活了三年之後,人們被迫尋找替代方案。” 德萊爾說。

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事件是,蘋果公司的主要供應商正在將部分生產作業移出中國。繼蘋果公司的主要製造商富士康傳出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擴大建廠之後,路透社24日的報導也引述消息人士透露,蘋果的另一個重要供應商和碩科技公司正打算在印度開設第二家工廠,以持續分散中國以外的投資和生產作業。

不安的信號

正在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從事中國研究的美籍學生艾楷民,也正小心翼翼地盤算著下個學期到中國學習的計劃。

“幾年來,這種持續不斷的、為了要進入中國而麵對的實際困難,讓我有很多遲疑。我當然希望這次(開放)是真的,但我不確定。"艾楷民告訴記者,從簽證是否能順利取得、仍縮減的中美航班及昂貴的機票,到考量到中國校區是否能有線下上課、與當地順利交流的機會,以及對清零政策的不確定感,他作為一位有心投入中國研究的美國學生發現要到中國的道路前景茫茫。

“你不可能就這樣(等待著政策信號)一直拖延著人生決定。"艾楷民說,他的另一個計劃是留在華盛頓,完成研究生的第二年學業。

美國國務院3月10日更新對美國公民赴中國的旅遊警示,敦促美國公民“重新考慮任何前往中國(包括香港和澳門)的旅行”,因為存在“當地法律的任意執行”和被錯誤拘留的風險。

研究美中關係的美國弗吉尼亞大學米勒公共事務學院學者孔安怡(Aynne
Kokas)告訴本台,美國校方必須按照國務院的建議行事,“若封鎖或任何類型的政治緊張局勢讓我們的學生卡在中國,我們也麵臨潛在的法律風險,這是一個問題。”

作為曾經在中國留學、也曾以福布萊特學人身份在中國交流的孔安怡也注意到,考量到各種現實的不確定性,以及對於能否留在中國長期穩定發展的限製,這些因素正讓美國學生對前往中國交流的興趣大大降低。

在中國的美國大學生人數目前已下降到20年多來的最低水平。根據美國國務院數據,2020-21學年,中國國內僅有382名美國留學生,這與2018-19學年的大約12,000人相比銳減了97%;而10年前,這個數字曾達到近15,000人的峰值。

多位美中關係學者都對這種趨勢感到擔憂。“我們將麵對一整個世代、中美關係的研究者與決策者,他們或許沒有與中國進行任何實際的、在地或情感上的聯係和交流,對兩國關係的理解就是競爭,純粹的競爭。”一位美中關係研究者表示。他因為擔憂返回中國的計劃遇到困難,不願具名受訪。

曾在中國住了10年的美國記錄片導演馬修泰(Matthew
Tye)告訴記者,在中國後期的種種遭遇讓他意識到,中國歡迎的是“聽話的、模範的外國人”。2018年,他因為拍攝記錄片被國安警察盯上,不得不“逃離”中國。

馬修泰說,中國曾是他以為會長期居住的地方,但考量到安全與自由,“我不會再回去。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