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他們決定一輩子不工作,吃什麽?

很小的時候,我人生第一次向他人發起了有關職業規劃的探討,我問媽媽:” 這個世界上有沒有什麽又輕鬆、又能賺錢的工作?”

媽媽斬釘截鐵地回答:沒有。

那時的我尚處於 ” 人人都有光明未來 ”
的年紀,世界觀就遭到了無情的顛覆。世人對光明未來的理解,好像和年幼的我設想的不一樣。

當我真的步入社會,發現工作能給人帶來愉悅,但更使人吃苦。

cebf4664a43becb34cf94e9bfb5f20a8

《不結婚》劇照

每當我表達不想工作時,我的父母都會帶著一點關心和一點著急地問:那怎麽辦?人總不能不工作吧。

” 人總不能不工作吧 “,是我們中國社會的文化。

” 勤勞是美德,懶惰是惡習 “,不全是一種腐朽過時的觀念,反而確確實實存在,影響我們,比如每個人都可能會因為 ” 有借口不用上班
” 而竊喜,但又覺得此番快樂搬不上台麵,至少在公開嚴肅的場合裏不會被承認。

工作的確不僅關乎存活下去,在很多時候,它是一個有關尊嚴、個人價值的問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人類學教授大衛 · 格雷伯就提出了 ”
現代社會的悖論
“,一方麵,工作賦予了多數人生活的終極意義;但一方麵,人們又憎恨自己的工作,認為自己所做的並不創造價值,從而受到心靈的折磨。

一輩子不工作真的可以嗎?我懷著一種單純的好奇,想認識那些主動不上班的人,了解他們是怎麽實踐這種生活的。

生存需要多少錢

如果我不再工作,第一件考慮的事是金錢。

人想活下去,就需要錢。那些不上班的人,他們的錢從哪裏來?我迫切想要知道這一點。

我遇到的第一個不工作的人是 Y,從 2014 年開始,他就不再上班。

最初注意到 Y,是因為他在網上說的兩句話:” 現在上班太惡心了。””
上班的安全感真的是錯覺,過自己想過的人生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6253da47e1dcef7678ae71ae8dc22b54

《請回答 1988》劇照

Y 很神秘,不願向我透露年齡與之前的工作。

與他交流的過程中,我明顯能感受到,他隻想告訴我他樂意講的事情。

不過我很快就釋懷了,Y 注重隱私,可能是因為大部分的有錢人都注重隱私。

Y 說自己不算有錢人,但 ” 比較有實力 “。他獨自生活在北京郊區的一套房子裏,除此之外,還有 15 間公寓、股市賬戶裏價值
100 萬元人民幣的股票,以及數字不明的存款。

他的收入,來自作為房東獲得的房租和股市投資的盈利。

即便如此,Y 依舊認為自己 ” 不工作 ” 的生活充滿風險,” 一技之長、兩技之長,都是很危險的
“。他仍然擔心大病、養老與投資失敗。

實現財務自由,Y 走的是 ” 先買股票、再買房子 ” 的循環路線,股市裏賺到的錢大部分都投進房地產。他說自己有點運氣,屬於 ”
最早在北京買房的人 “,吃到了時代的紅利。

Y 鼓勵我和他一樣靠投資發家致富,他對我說過的最激動人心的一句話就是:” 你應該,還是可以(發財)的。”

對了,Y 還有一項偶爾的收入就是在網上教人理財。

因為我存款不多,Y
的經驗於我而言沒有借鑒意義,也不適用於多數不想上班的普通人。於是,我又很快找到了另一位受訪對象,精衛。

精衛的情況更加符合我對 ” 不工作 ” 的設想:去一個沒有人認識自己的小鎮,過一種低物欲的生活。

a4340069e9849e900c6f722618fec194

《凪的新生活》劇照

精衛 ” 不工作 ” 的生活始於 2019 年 9 月。在那期間,他做過一周的民宿義工,還有 20 天的酒店夜班兼職。

遠古人依靠狩獵采集的方式生存,從自然界中獲取資源儲存起來,等待食物耗盡,再出去捕獵—精衛的生活方式與此類似。他從前是一名淘寶人像修圖師,辭職後還和前東家保持聯係,沒錢的時候就接一些修圖的活兒。

” 但不是每次都有圖修,隻好有圖的時候多修一點,存一點錢過沒圖修的日子。” 他說。

不過,精衛現在不接修圖工作已經很久了,主要依靠萬把塊的儲蓄活著。他討厭修圖,至於為什麽討厭,我後麵再說。

我的物欲不高,我想過,如果不工作了,吃飯就會成為開銷的大頭。這是一件麻煩事,因為我可能很難隻為了飽腹,我還想吃好吃的、吃新鮮的。

但精衛對一日三餐不太感興趣,用他的話來說,” 吃飯什麽的,如果不餓,我都不想吃 “。

精衛吃素,每天吃得隨機,全看超市裏有什麽東西在打折。

蔬菜、零食和水果,他每月在食物上的固定開支是三五百塊,這也是他除了七百元房租之外最主要的支出。

ae51fa2fa73c1d21ffaa5889778f6393

《沒有工作的一年》劇照

去年春天,精衛搬到了浙江的一個小城市,住在郊外的村子裏。房間前麵是田野,後麵是山。

夏天的時候,村子突然封控了兩個月,他每天吃村裏派發的糧食,不擔心任何事情。

他的生物鍾很奇怪,有太陽的時候會在日出時自然醒,沒有太陽就睡一整天。夏天的天氣很好,雖然熱,但幾乎每個晴天都有日出和晚霞,精衛早上就去山上看日出,晚上就去田野看晚霞。

精衛說,看日出和看晚霞的時候什麽也不想,隻是開心罷了。

不工作可以幹什麽

其實在網上,人們能唾手可得許多有關 ” 不工作 ”
的信息,但它們越來越以一種輕鬆、精致的麵目出現,伴隨著咖啡、旅行還有種種副業培訓的廣告,令我懷疑其中是否存在陷阱。

不過如果 Y 願意分享的話,他確實能成為小紅書上有錢有閑的 ” 不工作者 “,旅遊是他用來花錢的愛好。

我加上他微信的那天,他說自己剛從三亞回來,明天準備去湖南。

不出門的時候,Y 就窩在家中看股市大盤,指數跌跌漲漲,他的錢包也癟癟鼓鼓。Y 稱自己的投資風格是 ” 無聊乏味 ”
的,過於無聊,人的興趣就會往玄學發展,西方的塔羅和東方的麵相,Y 都有所涉獵。

我問 Y,現階段是否被某種焦慮困擾,他思考半晌,說:” 我還是對現在的生活比較滿意。”

fd12ce0149b1ee8d09050f651c3623a9

《二十不惑》劇照

而對於精衛來說,下個月的房租和生活費,永遠是他焦慮的對象。但始而慚焉,久而安焉,他已經習慣了對生存的擔憂,每天仍然把讀書散步睡覺當作頭等大事。

與精衛聊天,時常能感受到他對健康和休息的關注,而我這個 ” 有工作的人 “,顯然不夠鬆弛,他常說 ” 工作可以放一放 “”
急也不急這個把鍾頭 “。

他還給了我一些具體的建議,比如上午 11 時到下午 1 時,如果能曬到太陽的話,可以趴著睡一會兒,對身體有好處。

那麽多屬於自己的時間,精衛希望能用來看書、運動,但更多時候他還是在玩手機。

一部聯網的手機,是打發時間的最強利器,太多軟件通過搶奪人們的注意力實現收益。同時,它也把消費社會製造的圖景傳遞給每一個人,沒有吃過的東西,沒有到過的遠方,都鼓脹著人們的消費欲望。

e64b3e7dc50f9a0c29bf083d286b731a

《沒有工作的一年》劇照

我想過精衛應該躲不過手機的侵占,但沒想到消費主義在他身上不起作用。

精衛說,會在有睡眠壓力的時候看吃播,他覺得很舒服,看著看著就睡著了;一些吃不起或吃不到的東西也會看別人吃,” 並不會饞,會很滿足
“。

精衛不排斥遠方,隻是覺得不必,他喜歡城市裏的公園、大樓後麵的荒地。” 門前有一畦春韭綠,已經足夠我排遣。”

精衛是一個說話有文采的人,隻可惜講話的時候出口成章,提筆時卻總懊惱地發現不知道該寫什麽。他希望自己多看書,這不是一句虛言,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他看了《都柏林人》《在輪下》和《悉達多》,正在讀《死屋手記》,大部分是我沒有讀過的。

當然,他也有一些不那麽 ” 光彩 ” 的愛好,比如翻牆看黃片。

精衛不工作,他摒棄了沒有必要的社交,隻與他感興趣的人打交道。現在的鄰居是做生意的人,家裏有車,周末會捎上他出去玩;在網上遇到喜歡的網友,他會在征得同意後,跑到對方的城市去。

上網,看書,看日出日落,有時出去玩,加上睡覺,這些大致構成了精衛生活的全部。

b43c016891e3cd04b654b6b3205a8ffc

《不求上進的玉子》劇照

我的第三位受訪對象 ” 尼這 “,與精衛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是一個徹底的 ” 家裏蹲
“,不愛現實中的社交,可以一個星期不出門。

他對自己的境況有清醒的認識,並介紹自己為 ” 高等遊民
“。這是一個來自日本的專有名詞,指代接受過高等教育、沒有經濟壓力、隻靠讀書過日子的人。

尼這曾在豆瓣寫過萬字長文《一個 23 歲家裏蹲的自白》,剖析他是如何從一個普通小孩變成一位 ” 家裏蹲兼啃老族 ” 的。

帖子下麵最常見的評論是,” 文筆很好 “” 可以去做內容運營 “。

采訪過尼這的記者不少,他們帶著各式各樣的標簽接近,” 蟄居 “” 啃老 ” 或者
“fire”。他問我是想找什麽,我說我單純想找不工作的人。

在不工作的前提下,我關心的事情隻有兩件:一是怎麽生存,二是怎麽尋找價值。

理想的工作,理想的生活

不工作的人,要怎麽獲得存在感和價值感?

尼這答得很簡單:看書上網,然後有所思考。

這是他目前找到最適合自己,也是最感到舒適的價值實現方式。

按照尼這的說法,高二那年,一種魔鬼似的反叛精神在他身體裏覺醒,使他不願意像大多數人那樣按部就班地上學、考試和工作。

從高中語文課本上,尼這認識到了周國平與尼采這兩個名字,讀了他們寫的幾篇批判教育的文章後,他開始鄙視自身所處的應試教育係統。

bbb9b7bd77cf86f04ea4bfedbc289e35

《小舍得》劇照


教育者和學習者的理想不是獨立人格與自由思想,而是高分和名校,是被許諾和保證的麵子和錢途,當看見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時,大人們的臉上或心底會浮現出天真的笑容。”
尼這在文章裏寫。

尼這決定離開這個自己曾經待過的、但實際上不怎麽樣的教育係統,開始自由散漫的自學,希望借此走出一條新的生路。具體來說,是 ”
用自己的活法和文字,向世人證明他們所丟棄的種種東西,在我這個幼稚的書呆子上永遠留存 “。

這個有點 ” 中二 “、又有點慘烈的宣言,讓尼這付出了代價:他找不到像樣的工作。

在家裏蹲了幾年後,尼這嚐試過上班。

2021
年,他去到一家電信公司做一份勞務派遣性質的工作,工作內容是從網管係統導出數據,製成表格,再用微信將其中的故障信息告訴一線的維修師傅。

這份工作每周休息一天,工作時間從早上八時半到下午五時半。某天上班的時候,尼這的電腦被同事借用,他站在一旁刷手機,主管質問了他的偷懶行為,並警告他:再發現一次就辭退。

尼這辭職了,他把第一份工作的故事分享到網上。

同為 ” 家裏蹲 ” 一族的網友們紛紛感到沮喪:就是這種人(主管)讓我恐懼上班。

上世紀 30 年代,經濟學家凱恩斯預言,在未來,自動化會代替大部分無意義的工作,人們每周隻用工作 15
個小時,可以用更多時間享受閑暇,尋找樂趣。

af04882ffac85f6db6b188ed59220d9f

《我,到點下班》劇照

但現實卻走向了截然不同的反麵,人類沒有變得空閑,反而更加忙碌。

格雷伯在《毫無意義的工作》一書中說,40%
的工作是狗屁工作,比如金融服務和電話銷售、空前擴張的公司法和公共關係。忍受這些狗屁工作,成為了現代人心中一道集體的傷疤。

精衛的老家在北方農村,他和尼這一樣,是高中學曆。他說,對於小鎮青年來說,出路隻有那麽幾條,要麽學攝影,要麽學理發。

他選擇了前者,但是攝影太費錢,他沒有足夠的資金買設備,便轉而學習修圖。

修圖的工作他幹了三年,每個月 4000 多元收入。這份工作體量大,費體力,需要
996。但這些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問題在於:精衛覺得這一切沒有意義。

修好的 30 張圖裏,被客戶選中的會有五六張,圖片被上傳到購物平台供人瀏覽,” 誰也不會認真地多看幾眼 “。

幾個月後,商品下架了,圖片就再也不會被使用,精衛覺得,他隻是在 ” 費時費力地生產一些即時消耗品 “。

他想到了最近正在看的《死屋手記》,說即便是監獄裏的人也是需要工作的,但他們要的不是被分派的工作,而是能夠創造價值的工作;他們痛恨不能創造價值的工作,認為這是對他們最大的折磨。

精衛辭職後曾回過一趟老家,但最終還是離開了。他的媽媽是不太開明的農村父母,精衛希望媽媽能夠照顧好自己,還說,” 希望媽媽忘了我
“。

e3ecbc44f2995111cd9f9b3700b8ee79

《我,到點下班》劇照

聽完尼這和精衛的故事,我隱隱感覺到有些東西超越了原本我對這個選題的預期。他們的許多發問,射向這個時代的靶心,那裏有作為個體肉身難以承受的困境。

我決定就此打住,不再難為自己。

精衛的理想生活是吃穿不愁。他盼望中國成為一個福利國家,養老看病不成問題,每個月能收到兩千塊錢的生活費,就別無所求。

我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認同精衛的想法,隻是驚訝地發現,這與格雷伯解決 ” 狗屁工作 ”
的設想如出一轍,隻是外國的大學教授用了另外一個名字,叫作 ” 全民基本收入 ” 政策。

在想象吃穿不愁的基礎上,精衛偶爾也會 ” 振奮一下
“,他說希望能夠回去家鄉,挖掘老故事、探尋家史;或者寫一些爛小說,賺一筆稿費。

尼這有著差不多的理想,他尊重那些 ” 一輩子隻寫一本書 ”
的文化名人,如果他要寫一本書,那本書可能是自傳,可能是曆史書,也可能是哲學論文。

魯迅的一句話曾給過他很大的安慰:”
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