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挑戰世衛 專家新論點:氣霧可傳病毒 6尺距離不夠

全球超過200位科學家,出麵挑戰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官方論點;世界衛生組織(WHO)和美國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都表示,民眾隻須擔心兩種傳播方式:吸入身邊近距離感染者的呼吸飛沫,或先觸摸有病毒存活的表麵然後摸眼睛、鼻子、或嘴巴這種較不常見的傳染方式;但另有專家主張,該指南忽視了越來越多證據顯示的第三種重大感染方式。

他們說,多項研究顯示,病毒的氣霧粒子形式,也就是較微小的呼吸飛沫,可能會在空氣中漂浮很久,還會飄動數十呎遠;如果房間、巴士等狹窄空間內通風不佳,就會相當危險,就算民眾彼此保持六呎距離也沒用。

澳洲布裏斯本昆士蘭科技大學大氣科學與環境工程教授莉迪亞‧莫羅斯卡(Lidia
Morawska)說:“我們100%確定是這樣。”

在一封寫給WHO的公開信中,莫羅斯卡為這個觀點提供充分的理由,並指控WHO沒有針對這種風險發出適當的警訊;來自全球32國的總共239位研究人員簽署該信;而該信預定近期將於一本科學期刊發表。

多位專家受訪時說,許多“超級傳播”案例,似乎隻能用氣霧傳播來解釋,包括中國一家餐廳不同桌的多位顧客感染,以及華盛頓州多位合唱團員盡管在排練時采取防護措施仍感染等。

WHO官員坦承,新冠病毒可以透過氣霧形式傳播,但也說這種情況隻會在插管等醫療流程中發生,因為過程中可能會噴出大量微小粒子;CDC官員則沒有發表相關回應。

WHO感染預防與控製高級專家貝尼德塔‧艾勒格蘭齊(Benedetta
Allegranzi)表示,莫羅斯卡團隊僅根據實驗室的試驗就提出這項理論,並不是根據來自實地的證據。

艾勒格蘭齊說,在每周的電話會議中,擔任WHO顧問的來自30多國的專家團隊當中,大多數都“斷定現有證據的說服力並不足以讓人認定空氣傳播在新冠肺炎傳染中會發揮重大作用”;她也說,這種傳播方式“應該會讓更多人感染,而且病毒傳播速度會比現在更快”。

 

華夏新聞|時事與歷史:挑戰世衛 專家新論點:氣霧可傳病毒 6尺距離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