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春要捂秋要凍?冬春之交養生俗語是真是假?

養生俗語是真是假?

冬春之交,忽冷忽熱的氣溫讓人們提早進入三月四月亂穿衣的節奏。老人常說“春捂秋凍”,春天即使氣溫回升也要多穿多捂,這是真的嗎?傳說中的“春困秋乏”是不是真的無法克服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一下這些冬春之交的養生俗語中都隱藏著哪些養生秘訣吧!

20190213033155216

俗語1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春捂”有道理嗎?

歷經小寒、大寒、立春、雨水等數個節氣,冬春之交的天氣變化由寒轉暖,隨著陽氣的逐漸生長,陰氣的逐漸衰退,自然界萬事萬物也在萌發生機,人體也更應該注意禦寒保暖、升舉陽氣、益氣補虛。

20190213033156698

唐代名醫孫思邈在其著作《千金要方》中提出由冬轉春之時穿衣宜“下厚上薄”,以養陽收陰,從而使得順應自然,無過不及。由冬轉春,陽氣始生,但是仍以陰寒之氣為重,不可使寒涼之氣侵襲皮膚而損傷身體內的升發之陽氣。

·中醫提倡“春捂”

20190213033157153

中醫學認為,初春對應自然界的風、木,與人體五臟之中合於肝。因此,在冬春之交的養生防病上應當注意謹防風邪。初春多風,風邪易侵襲肌表,汗孔開泄使陽氣耗傷而致病,所以初春應當禦寒保暖、避風就溫。俗話所說的“春捂”即是這個意思。

·“春捂”要靈活

春捂雖有它的道理,但是也要靈活看待。每個人的體質不同,體內的陰陽狀態並不一致,所以春捂並非人人皆宜。

20190213033159712

如果是陽氣偏盛的體質,春天時自身的陽氣足以與自然界相對應,也就不需要春捂了。如果只是追求春捂,不顧及自身體質因素的影響,穿衣過多、被褥過厚等就會使體內偏盛的陽氣更加亢盛,有可能會出現一系列的病理反應。

俗語2春困秋乏夏打盹——“春困”怎麼破?

·為什麼會“春困”

20190213033200845

人們從寒冷冬季來到溫暖春季,身體逐漸適應調整。在冬天,人體毛細血管受到寒冷而收縮,內臟供血較為充分,忽然來到溫暖的春季,人體內毛細血管會舒張,血液流動速度會加快,體內的血液也會重新調配,尤其是腦部的供血和供氧就會相對的減少,大腦會自我保護,降低興奮性,濃濃的困意就此產生。

·“春困”怎麼破

1.早睡早起作息規律:

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不要熬夜,不睡懶覺,以避免大腦血液供應不足從而出現春困現象。

2.適當運動鍛煉身體:

春天鍛煉能暢達心胸、怡情養性,而且還能使氣血通暢,提高心肺功能,增強體質,更易適應天氣的變化,保持旺盛的精力。

辦公一族可適量運動下僵硬的頸脖、四肢。身體得到適度的活動之後便會有微微的興奮感,頭腦也會隨之清醒不少。

俗語3千金難買春來泄——春天怎麼排毒?

整個冬季大多數人不願外出,運動量減少,溫補性的食物進食偏多,因此體內存積了不少脂肪、毒素等,為健康埋下隱患。

20190213033200325

俗語說,千金難買春來泄,正是說明春季是清理胃腸、排毒的好時節。適當運動,有利於消耗冬季積累的脂肪,比如常做下面個簡單的瑜伽動作,對“春泄”很有幫助哦。

·有益於胃腸健康的瑜伽動作

20190213033201150

1.向上拉伸。雙手手指交叉相握,掌心向上,踮起腳尖,全身儘力往上拉升,瑜伽式的腹式呼吸十次,即吸氣時肚子外鼓,呼氣時收腹,使腹肌也能很好地參與運動。

2.雙手手指還是交叉相握,掌心向上,深吸一口氣,然後一邊呼氣一邊儘力往左伸展,直到氣呼完,再吸氣回來手向上,算一次,再一邊呼氣一邊儘力往右伸展。

3.雙手平舉,手心相對,深吸一口氣,左手彎曲向頸,然後一邊呼氣一邊把右臂儘力往右伸展,眼睛平視右手尖,直到氣呼完,再吸氣回來右手彎曲向頸,左手打開,然後一邊呼氣一邊把左臂儘力往左伸展,眼睛平視左手尖。

來源:同仁堂

Ta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