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急性大腸憩室炎 7旬婦腹痛不止

75

▲乙狀結腸的腸壁發炎增厚,腸壁向外膨出,且管腔不規則狹窄(紅線範圍內)。(照片提供/吳明駿)

文/吳明駿

一名70歲婦人因為下腹痛好幾天了,去藥局買止痛藥服用,症狀還是沒有改善。起初抽血、驗尿沒有異常,因為腹痛變嚴重,隔天回診追蹤,白血球和發炎指數都明顯升高。

抗生素治療 症狀獲改善

腹部斷層掃瞄檢查,可見她的乙狀結腸的腸壁發炎增厚,腸壁向外膨出,且管腔不規則狹窄(附圖紅線範圍內),診斷為急性大腸憩室炎,病人接受抗生素治療後,症狀大有改善。

隨著年齡增加,大腸壁增厚並失去彈性,使容量變小,但壓力變大,此時若沒有適當纖維素的保護,大腸內壁黏膜會擠壓到腸壁肌肉層之外,形成凸出的囊袋,稱為憩室;當糞便掉入大腸憩室成為糞石,可能會刺激周圍組織,引起腸道細菌的感染,此時大腸可能出現明顯的發炎,稱為大腸憩室炎,約15-20%的大腸憩室,會演變成大腸憩室炎。

大腸憩室的危險因子包括年紀大於50歲、西化與低纖維飲食、排便習慣不正常、以及濫用止痛藥;大腸憩室往往沒什麼症狀,一旦進展到發炎,或是阻塞、膿瘍與穿孔等併發症,就可能有腹痛、排便不順、發燒、甚至血便。

大腸憩室炎的診斷方式,主要為電腦斷層,大腸鏡檢可用在急性期過後,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抽血可以輔助判斷,病人是否處於急性期,可依此安排更詳細的檢查。

急性大腸憩室炎的治療方法,主要為給予抗生素、止痛藥,以及暫時禁食,當有併發症或反覆發作的情形,需要考慮膿瘍引流,或以手術切除含有憩室的部分腸道。

大腸憩室不會增加大腸癌的發生機率,但平時仍然要注意生活飲食習慣,增加纖維的攝取量,保持腸道健康,以預防大腸憩室炎的產生。

如果民眾有腹部不適的狀況,應就醫治療,切勿自行服用藥物,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時機。

(作者為東勢農民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