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俗語「立冬有食補 春來猛如虎」 有道理嗎?古人經驗句句在理!

  • 健康

20191110012414414

熬過了炎炎夏日後不少人開始懷念冬季的銀裝素裹,隨著立冬的到來,冬天也宣布正式到來。雖然現在城裡大多對二十四節氣不甚感冒,但傳統文化中二十四節氣可是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指示著農業生產,與人的生活也是息息相關。而立冬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在古代可是非常濃重熱鬧的,很多地方都會將立冬這天當成重要的節日加以慶祝,即便是飛速發展的今天,很多地方依舊保持著過立冬的傳統習俗。既然立冬有著特殊含義,過節的時候自然也有獨特的風味,就如同端午吃粽子,中秋吃月餅一樣,立冬同樣有著自己的特性。民間有句俗語說的是“立冬有食補,春來猛如虎”,便充分地體現了立冬時節的飲食文化。

冬季的到來後的首要任務當然是禦寒了,不僅要體外禦寒,體內還要驅寒,所以民間常說立冬“補冬”。而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過節習俗,廣東潮汕及汕頭等地在立冬時有炒香飯的習慣,因為其溫熱的特點正好起到驅寒的作用。而北方的餃子似乎每個節日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不過立冬吃餃子是因為其酷似耳朵的外形,長輩們常常戲言吃它可以預防耳朵受凍。

20191110012415505

除了這些我們日常可見的與立冬息息相關的生活習性外,其實,古人對於立冬更是尤為講究。在傳統的民間習慣中,冬季往往被認為是從立冬開始,古語說“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所以這是陰盛陽衰的時節,我們應當冬藏陽氣,待開春之日。古人認為冬季要少咸多苦,因為咸歸腎,苦歸心,加上咸勝苦、腎水克心火的無傳統五行理論,所以冬季養心是古人普遍的共識。

20191110012416545

不僅如此,古人還強調我們應當因地制宜,隨著氣候的變化而對飲食作相應的調節,所以又說“虛者補之,寒者溫之”。所以冬季必不可少的要減少生冷食物食用頻率,但對於燥熱的同樣要有節制,畢竟過猶不及的道理是相通的。不過,需要強調的是,不同的地理環境生活方式自然大不相同,所以同樣身處冬季,但因為地域不同,在生活方面自然也應當有所區別。就如西北的冬季寒風凜冽,牛羊等大溫大熱之物無疑是不二之選。反觀江南,雖然冬季,相比前者氣候就溫和許多,那麼雞鴨魚等清補甘溫之味才是上上之選。再看氣溫燥熱少雨的高原地區,水果蔬菜與冰糖等生津潤肺之物更是必不可少。

20191110012417133

可見古人立冬的飲食文化當真是深不可測,不僅強調因地制宜,還強調因人而異,其四大原則鞭辟入裡讓人嘆為觀止,分別是“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所以我們在冬季想要進補的話,應當謹記古人的“兩因四養”原則,只有根據自身的狀況與所處的環境來進行科學合理的方案才能事半功倍,盲目跟風往往適得其反。要做到俗語中“春來猛如虎”真有那麼難嗎?到也不是,追根溯源又回到了老生常談的話題上了,那就是生活規律,勤加鍛煉,瓜果蔬菜,飲食清淡,能做到這四樣自當時“四季猛如虎”,想要做到這四點只需兩個字,“捨得”。

來源:古今三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