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小學倒閉、斷電、逼捐…地方財政開始沒錢了?

核心觀點

1民辦學校的經費來源是自籌為主,也可以靠社會、校友捐贈。和企業一樣,民辦學校也會出現經營不善、周轉資金不足的問題。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的經費依法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足額撥付,基本能夠得到較好的保障。

2我國的義務教育支出主要麵臨區域間和時間上的不平衡問題。2019年的數據顯示北京普通小學生的生均經費是鄭州的3.6倍,凸顯了區域間的不均衡。

3出生人口的波動也為教育支出的可持續性帶來較大的挑戰。義務教育短期內麵臨學位不足的問題,但長期來看卻有學位過剩的風險。

4教育經費短缺背後的財政困難主要源於疫情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導致的經濟循環不佳,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財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卻有所上升。2020年疫情以來,一些地方陸續出現因財政困難導致的補貼不到位、公共交通停運、人員工資遲發欠發等情況。

1000

近日,多地中小學亂收費、逼捐、倒閉等事件頻發,“中小學沒錢了”成了熱議話題。

有觀點認為地方財政出現了缺口,教育領域是最直接的體現,其他諸如醫療健康、公共交通等領域也處在艱難的時刻。

也有觀點認為教育經費缺口問題主要集中在民辦學校和民轉公學校,公立學校保持穩定,我國教育投入一直保持在GDP的4%以上。

這些觀點背後是對財政教育經費支出問題的密切關注。中小學是不是真的沒錢了?除了“錢少”,教育經費還存在哪些問題?教育以外,還有哪些公共品也出現了問題?如何解決?

騰訊新聞教育(微信公號ID:qq_edu)對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王耀璟老師,聊聊地方財政教育經費相關話題。

對話專家

王耀璟|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財政學係助理教授,博士生導師,於美國Texas
A&M大學獲得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勞動經濟學、教育經濟學和公共經濟學

一、中小學教育經費緊張是個案還是普遍現象?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有區別嗎?

王耀璟:最近新聞中報道的學校,無論是河南省北街小學,還是河北衡水桃城中學,都是民辦學校。民辦學校的經費來源是自籌為主,主要包括向學生收取的學費、雜費、住宿費等,也可以靠社會、校友捐贈。

非盈利的民辦學校可以享受和公辦學校一樣的稅收優惠。但民辦學校和企業一樣,也會出現經營不善、周轉資金不足的問題。比如招生生源不足,或者因為年檢不合格被縮減招生規模導致收入不足,都會造成學校運營資金不足的問題。媒體報道中出現的中小學亂象很大程度上就是資金不足導致。

公立義務教育學校的經費依法納入各級人民政府的財政預算足額撥付,基本能夠得到較好的保障。最近有新聞報道河南信陽某小學因財政緊張拖欠電費而被限製用電,當地政府已經妥善解決。整體來說公立學校的運營在地方財政中是被優先、全額保障的。

至於民轉公學校,教育部於2021年下達了《關於規範公辦學校舉辦或者參與舉辦民辦義務教育學校的通知》,對之前一些公辦學校參與舉辦的義務教育民辦高收費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停止“公參民”的模式,逐步轉成民辦或者公辦學校。民辦學校在轉成公辦學校之後還是由財政全額撥款,轉公期間各級人民政府也可以進行一定的支持。

二、除了“沒錢”外,我國的教育經費支出還麵臨哪些問題?

王耀璟:除了財政問題之外,我國的義務教育支出主要麵臨區域間和時間上的不平衡。

區域間不平衡的問題主要反映在城鄉之間以及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北京大學中國教育財政科學研究所的研究報告表明,2007年以來,城鄉和地區之間的義務教育階段生均經費差距有所擴大。2019年的數據顯示北京普通小學生均經費是鄭州的3.6倍,凸顯了這種區域間的不均衡。

政府為了實現義務教育資源均等化作出了很多努力,將教育經費的使用始終堅持向薄弱環節和貧困地區傾斜。以後如果全麵開征房地產稅,也應該將部分所得統籌規劃。

為什麽提到房地產稅?房地產稅可以較好地完善地方稅體係,作為地方稅稅源的穩定來源。一些國家例如美國就將房地產稅用於改善所在區域的公立學校和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但房地產稅同樣存在地區間差異較大的不均衡問題,因此依然需要部分統籌來達到資源均等化的目的。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就將部分房地產稅集中統籌再分配給各學區(California’s
Local Control Funding
Formula)。研究表明這種統籌分配資源的撥款方式能夠有效促進低收入地區學生的教育表現。

另外由於出生人口的波動,也就是2016年和2017年出生人口達到波峰隨後急劇下降,也為教育支出的可持續性帶來較大的挑戰。義務教育短期內麵臨學位不足的問題,但長期來看卻有學位過剩的風險。如果繼續按照生均穩定撥款的話,生源不足的學校將會麵臨更大挑戰。

現在已經開始的應對措施包括了新聘任教師參照單位聘用製人員管理,變成合同製聘用(非編教師),增強教師隊伍的靈活性。如果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比例的4%目標保持不變的話,未來生均經費將會因為出生人口下降而被動提高,從而達到促進提高教育質量的作用。

三、除了教育經費支出外,地方財政還麵臨哪些困境?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王耀璟:盡管現階段學校的資金還能夠得到基本保證,地方財政現階段的“緊平衡”狀態是毋庸置疑的。

2020年疫情以來,陸續有報道稱一些地方因財政困難導致補貼不到位、公共交通停運、人員工資遲發欠發等情況。總體原因是疫情以及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導致經濟循環不佳,房地產市場低迷,地方財政收入下降但支出卻有所上升。從中央開始到地方今年都強調要繼續“過緊日子”,壓縮一般性等非必要支出,以保證有足夠財政資金支持涉及民生和發展的日常運行穩定。

這種情況也並非我國獨有,受同樣因素影響,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麵臨著經濟形勢較弱帶來的財政收支不平衡的問題。去年英國威爾士的學校為了節省能源費用甚至提議每周一天在家上網課。

為了應付開支,很多政府選擇了大規模舉債,例如美國的聯邦政府債務在過去三年期間屢次達到法定上限,政府想要維持運作,必須通過立法修改債務上限。因此公共品供給問題是現在政治經濟環境具有較大不確定性條件下的一個全球共同麵臨的問題。

四、有什麽辦法可以解決地方財政問題?

王耀璟:首先,地方財力的40%左右來自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因此中央政府能夠通過加大轉移支付的方式來彌補地方本級收入的不足。

2022年,盡管隻有8個省份實現了公共預算收入的正增長,但所有31個省份都實現了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正增長,其中部分原因就是中央對地方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

在稅收收入一定的情況下,中央財政如果想加大公共品供給保障力度,還可以通過財政政策擴張,比如通過財政赤字、貼息等政策工具來適度擴大中央財政支出的規模。

從地方角度來說,可以合理安排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加大政府投資力度,拉動經濟發展,從而增加財政收入。

最後,短期的緊平衡是為了長期的發展。以留抵退稅政策為例,2022年一年的留抵退稅額度就達到了2.46萬億元,占當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2%。這說明越是在困難的時期,越是要做好讓利於民的工作。隻有讓廣大企業在逆境中減輕負擔輕裝上陣,才能保住就業、穩住經濟,從而奠定長期發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