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新聞

【成語故事】完璧歸趙

記者/主持人:文逸飛 主持人: 文逸飛 點擊收聽完璧歸趙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完,就是完整、完好。璧:一種圓形有孔的美玉。這句成語的意思是,把東西完整無缺地歸還原來的主人。

家教珍事:蘇母以古為鑒,教子明志(三篇)

文:陸真來源:正見網一、蘇母以古為鑒,教子明志北宋時期,蜀中的眉山,可謂鍾靈毓秀,人傑輩出。蘇家是眉山的名門大戶,佔盡了眉山的靈氣。主人蘇洵,二十七歲開始發憤讀書,遊學四方,最後大器晚成。當蘇洵在外遊學時,蘇府的家政內務、撫養教育兒女的事情,全都交給夫人程氏。

家教珍事:蘇母以古為鑒,教子明志(三篇)

文:陸真來源:正見網一、蘇母以古為鑒,教子明志北宋時期,蜀中的眉山,可謂鍾靈毓秀,人傑輩出。蘇家是眉山的名門大戶,佔盡了眉山的靈氣。主人蘇洵,二十七歲開始發憤讀書,遊學四方,最後大器晚成。當蘇洵在外遊學時,蘇府的家政內務、撫養教育兒女的事情,全都交給夫人程氏。

【命運的迷霧】女人描眉的傳說

記者/主持人:陸平 主持人: 陸平 點擊收聽在很久以前,有個姓張的開燒鍋做酒的小財主,請了個私塾先生,教兒子張進讀書,希望孩子有出息,將來考取個名分好出人頭地。

神仙故事:三國徐庶修道成仙的傳說

文:陸文來源:正見網徐庶,字「元直」。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早年為人報仇,獲救後改名徐庶,開始拜師求道。後與同郡石廣元避難於荊州,與司馬徽、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來往密切。劉備屯駐新野時,徐庶前往投奔,並向劉備推薦諸葛亮。曹操為了把徐庶從劉備處招請過來為自己效力,先用計把徐母請到許昌,後造假信將徐庶騙去曹營,徐庶為了母親不得已去了曹營,因此歷史上把他作為孝子的典範被加以稱讚。他進了曹營後,堅決不為曹操出謀劃策,留下了「徐庶進曹營,一言不發」等歇後語,廣為流傳。

酌古鑒今:「不忘初心,勿背良願!」(數文)

文:慧勉來源:正見網一、「不忘初心,勿背良願!」春秋時代,有個人叫季札。季札要代表吳國,出使到魯國去,這是屬於外交工作。在出使的途中,經過徐國,徐國國君請他吃飯。在吃飯過程中,徐國君就一直盯著季扎腰帶上的寶劍。季扎看到徐國君的眼神,知道他很喜愛這口寶劍,這是「視思明」,看了以後,他就明白了。但是按照禮儀來說,代表國家的使臣,都必須佩戴寶劍。所以,他心裡就暗想:等我完成任務以後,就將這把劍,一定送給他。

事非偶然 惡報有因

文:初衷來源:正見網正見網刊登了一篇署名為秋雨的文章《人間生瘡治癒難 原是陰間挨皮鞭》,講述了一個因果報應故事。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46 天竺老僧

記者/主持人:雪莉 來源:希望之聲    (這個冥吏說:「不是這樣,它們的權力可以害人,也可以濟人,成就人。靈山會上,原有宰官;就是這四種人,也不是沒有善果蓮成、逍遙佛界的啊。」)  

酌古鑒今:師生恩誼(數文)

文:曾敬賢來源:正見網一、國亂知忠臣唐朝中葉,出現了一次很大的禍亂,就是安史之亂。那時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國政荒廢,結果安祿山開始作亂。數月之內,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舉出身,念聖賢書的人,到哪裡去了?統統都舉白旗投降。當時有兩位忠臣,一個叫張巡,一個叫許遠,他們死守淮陽城,奮力抵抗,安祿山的軍隊,一直打不進來。這才讓唐朝的軍隊,得以喘息,重新調整,重新備戰。假如沒有張巡、許遠,唐朝可能就失敗了。

酌古鑒今:師生恩誼(數文)

文:曾敬賢來源:正見網一、國亂知忠臣唐朝中葉,出現了一次很大的禍亂,就是安史之亂。那時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國政荒廢,結果安祿山開始作亂。數月之內,失去了半壁江山。所有科舉出身,念聖賢書的人,到哪裡去了?統統都舉白旗投降。當時有兩位忠臣,一個叫張巡,一個叫許遠,他們死守淮陽城,奮力抵抗,安祿山的軍隊,一直打不進來。這才讓唐朝的軍隊,得以喘息,重新調整,重新備戰。假如沒有張巡、許遠,唐朝可能就失敗了。

【成語故事】行將就木

記者/主持人:雪莉 主持人: 雪莉 點擊收聽「行將就木」這個成語出自於《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晉文公的故事。行將,就是將要;木:指棺材。就,是接近的意思,行將就木,是說即進到棺材裡,比喻人將近死亡。

【命運的迷霧】韓琦以誠待小人

記者/主持人:陸平 主持人: 陸平 點擊收聽宋朝韓琦說:〝不管君子或是小人,都應該以真誠的心對待他。如果知道他是小人的話,淺淺的和他交往就可以了。〞通常,一般人碰到小人欺騙自己,一定會把他的計謀點破。韓琦卻不一樣,他雖然清清楚楚知道小人的奸計,可是,他每一次都安然忍受下來,不曾表現出來。

家教珍事:王母教子:不畏權貴!(三篇)

文:慧淳來源:正見網一、王義方之母教子:不畏權貴!王義方(615—669),唐代泗州漣水縣(今江蘇漣水縣)人,他自幼喪父,侍奉母親,非常恭敬。他飽讀詩書,通曉四書五經,是個飽學之士。王義方一生官位不高,最高只任御史台侍御史,屬六、七品的監察官,但他卻名登國史,在《舊唐書》《新唐書》中均有他的傳記,北宋司馬光所著的《資治通鑒》中,也有關於王義方的記載。

樓蘭古城毀滅的啟示

文:如一來源:正見網據史書記載,有名的絲綢之路上有一個美麗富庶的樓蘭古國,地位很重要,是來往客商的供給站。司馬遷的《史記》有記載。但是樓蘭古國是如何消失的,滅亡的原因是什麼,後人不得而知。

【命運的迷霧】所做之善,回到身邊

記者/主持人:陸平 主持人: 陸平 點擊收聽很早以前,有一位老太太,她給全家人煎薄餅吃的時候,她總是多煎一個放到窗檯外邊,留給飢餓的過路人。

【成語故事】羽毛未豐

記者/主持人:雪莉 主持人: 雪莉 點擊收聽羽毛未豐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秦策》。意思是小鳥的羽毛還沒長全,尚未成熟。比喻力量小,或學識、閱歷尚淺。

家教珍事:李母教子(三篇)

文:秦如初來源:正見網一、陶母教子千古傳名陶侃(259—334),字士行,原籍鄱陽郡(今江西鄱陽縣東北)人,後遷居廬江郡尋陽縣(今江西九江),東晉著名的軍事家。陶侃的母親湛氏,是中國 古代「四大賢母」之一。陶侃出世不久,父親陶丹就去世了。陶丹家境貧寒,沒有什麼積蓄。陶母紡紗織布,洗衣做飯,照料孤兒,辛勤勞作後,還要擠時間教育兒子。她認為,孩子的品格,是從幼年形成的。課子不嚴,教子不緊,將會貽誤孩子的一生。她教育兒子崇尚勤勞,又教育孩子「結交勝己」,就是說要結交那些人品、學識勝於自己的人,向他們學習,不濫交朋友。更不能結交損友。

淺析「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文:如一來源:正見網小的時候,看到誰家出現天災人禍 ,老人們會用因果報應看待,往往會說「報應、作孽」等,有的年輕一點的叔叔、阿姨們會說一句:「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 對這句話總感到有那麼一點說不上來的感覺,與小時候聽爺爺、奶奶講的傳統文化 故事有不對的地方。

古風正義:知縣母親救數萬災民得皇上嘉許

文:曾敬賢來源:正見網清代的顏太夫人,是知縣顏凈甫的母親,她秉性仁慈,教子有方,如用現代的名詞說來,真可稱得上一位「模範母親」了。當顏凈甫最初做官的時候,擔任山東平度縣的知縣(相當於現在的縣長)他廉明慈惠,有古代賢吏的美德。顏太夫人在官署中,受兒子的奉養,常常以愛民便民,教育她的兒子。